武漢肺炎疫情延燒,還意外讓「越南法國麵包」加劇越韓兩國的矛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何越南藝人和網民紛紛在臉書、推特等社群網站上將自己的大頭貼換成越南麵包的照片,甚至大量出現「#ApologizeToVietNam」(向越南道歉)或「#KoreansStopLying」(韓國人停止說謊)等標籤(hashtag)?
文﹔阮功松(國立政治大學博士生)
編按﹔本文中的「韓國」,意旨「大韓民國」(南韓)
如果您這幾天在臉書上有看到越南朋友突然集體分享越南法國麵包(越南稱為:Banh Mi)的照片或把大頭貼換成麵包圖片,請別見怪!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2月24日一群20名來自疫區大邱的韓國人入境越南峴港市後,即被要求隔離14天,然而大部分的人都拒絕隔離檢疫。於是於2月25日晚上,峴港市就決定包機將這20個人送回韓國。
在回到韓國之後,該團中有些人開始在臉書上抱怨峴港市政府安排的隔離環境差、菜色不好。更誇張的是,有人還向韓國媒體YTN投訴,說自己被越南「非法關押監禁」,像是被虐待似的,而且他們只能吃到一點點難吃的越南法國麵包而已。
這段採訪內容隨即被流傳到了越南,引起越南輿論的軒然大波,尤其是這些韓國人嫌棄越南法國麵包那段,讓越南人非常火大。大部分越南人認為,在疫情延燒的情況下,越南政府已盡力幫這群韓國旅客安排舒適的隔離環境,提供的餐點更勝於在越南其他隔離區的食物。而另一方面,在韓國媒體片面、不求證地報導下,韓國人覺得他們的同胞真的已經被越南「惡劣地對待」。於是,越韓網友兩邊就開始舌戰了。
峴港市政府在聽聞這則報導後馬上現身說法。越南藝人和網友都大讚峴港市政府防疫的做法,並表示韓國疫情之所以淪陷,是因為有這些不負責任的人士。
越南藝人和網民也紛紛在臉書、推特等社群網站上將自己的大頭貼換成越南麵包的照片。許多越南人要求YTN以及那些韓國人為他們「高高在上及傲慢」的態度向越南道歉。這幾天在越南藝人和網民的貼文下方,也大量出現「#ApologizeToVietNam」(向越南道歉)或「#KoreansStopLying」(韓國人停止說謊)等諸如此類的標籤(hashtag)。而為回擊YTN媒體的報導,越南國家電視台三號頻道(VTV3)甚至連續幾天都播出一些介紹越南麵包以及外國人試吃越南麵包的影片。
在越韓兩國輿論戰未減的情況下,2月28日晚間,「在越南韓國人同鄉會」出面回應,表示對這些韓國人的言論感到遺憾,且不能代表韓國社會的主流觀點,希望韓越兩國都能夠盡早渡過這個難關。
越南與韓國近年的經貿投資關係密切,韓國目前是越南最大外資來源國,在越南居住的韓國人數為20萬人以上。然而,在疫情延燒下,越南仍對韓國採取嚴格防疫措施,自2月26日起要求所有來自韓國的人士接受14天隔離。同時,自2月29日起越南也將暫停韓國人免簽證入境。此些措施預期在中短期內會影響越韓兩國的交流。
近年來,隨著韓流文化席捲越南,再加上越南國家足球隊在韓國籍教練朴恒緒(Park Hang Seo)的帶領下成績不斷進步,使得韓國在越南的整體形象相當正面。在此之前,越南與韓國之間曾出現不少大大小小的文化衝突,但都一次又一次地被越韓兩國之間的密切交流給蓋過。
例如於2014年在一部叫做《現代農民》的韓劇,劇中媽媽對她酒醉的兒子說了這樣的一句台詞:「你這樣整天喝酒的話,以後就連去越南也討不到老婆!」,當時這句台詞旋即引起越南社會的爭論,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說這部劇在貶低和歧視越南女性,且這還涉及到越南民族的自尊心。
2019年網路上也曾流傳一段長達2分33秒的家暴影片。內容是一名韓國丈夫對他剛娶回來不久的越南籍老婆連續毆打3個多小時,家暴理由只是因為老婆「煮了越南菜」。而更令人憤怒的是,接受媒體採訪時,這名韓國男子甚至稱「其他韓國男生也是這樣做。」這段家暴影片引起越南社會的強烈憤怒,使得越南高層領導要親自出面要求韓國政府嚴厲懲處家暴者,確保在韓國越南人的人身安全。
此次「越南法國麵包」風波一定會再次讓不少越南人對韓國感到失望,且會加深越南人對韓國人的某種刻板印象。相信,對部分「哈韓」的越南人來說,此事讓他們明白,對韓國的喜愛和崇拜換來的只是韓國人的對他們國家文化的歧視和貶低。就像一位越南網友曾這樣評論,「奉勸越南年輕朋友不要太崇拜那些『韓國歐巴』了,活得更實際一點吧!」說到底,越韓兩國人民的這種「不對稱認知」(asymmetric perception)一時之間可能還無法扯平。
參考網站:
- Thanh Nien, Feb 2020, “Người Việt đòi nhà đài, du khách Hàn xin lỗi vì chê khu cách ly, xem thường bánh mì,”
- Tuoi Tre, Feb 2020, “Động thái của VTV trước việc kênh truyền hình Hàn Quốc chê bai bánh mì Việt,”
- Tech VN, Feb 2020, “Trước vụ bánh mì, người Hàn đã từng kỳ thị Việt Nam như thế nào?”
- Kenh14, Feb 2020, “Bị 20 khách Hàn chê là "mấy mẩu bánh mì", dân tình rần rần minh oan cho món street-food lừng danh của Việt Nam,”
- Kenh14, Feb 2020, “Ai chê bánh mì Việt Nam? Đây là câu chuyện về những chiếc bánh đã khiến cả thế giới phải trầm trồ,”
- Tuoi Tre, July 2019, “Hàn Quốc cam kết điều tra vụ cô dâu Việt bị bạo hành,”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0-03-03 中國200個城市推行「健康碼」,人權團體:防疫軟體之後可能成為「監控工具」
- 2020-03-03 防疫交通新制:6地入境者禁搭大眾運輸,高鐵清明連假全面取消「自由座」
- 2020-03-03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還意外讓「越南法國麵包」加劇越韓兩國的矛盾
- 2020-03-03 印尼在地觀察:武漢肺炎不再「零確診」,超市人潮是我在雅加達18年來首見
- 2020-03-03 日本民眾批判官僚不做事,但其實官僚的事情多到做不完
最新發展:
-
越南疫情肆虐,越南獨立樂團「荒野鮭魚」勵志獻唱《生命中,你還有多少想做的事情》 2年前
-
【東南亞週報】星越社區感染數攀|菲中南海交鋒|緬影子政府組人民防衛部隊抵禦軍方 2年前
-
以「口罩無用論」拉開序幕,武漢肺炎疫情下的「法式自我打臉」 3年前
-
越南返鄉隔離日記(上):只有同在異地陷入絕境的人,才會了解「回鄉隔離」是多麼重要的意義 3年前
-
【更新】武漢肺炎疫情下的越南:越南今解除強制社區隔離措施,河內仍列「高風險」地區 3年前
-
胡志明市內閉門深鎖的商店,闖入公園的市民,希望樂天的越南人不會因封城而墜入苦悶 3年前
-
為抵抗武漢肺炎衝擊先自保,越南政府暫停簽署新大米出口合約 3年前
-
我在新冠肺炎下的越南:官方宣導「在家就是愛國」,抗疫神曲〈洗手歌〉還紅遍全球 3年前
-
如何用越南話買口罩?醫療用品越語單字教學看這篇 3年前
Tags:
超越運動場上的勝利,定義屬於自己的成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運動競賽中,總有站上頒獎台、榮獲金銀銅牌的高光時刻,但每每在賽事裡,即使遭逢意外受傷,仍要堅持運動精神、完成比賽的運動員們,也值得獲得全場觀眾們的熱烈鼓掌。場外勿以一時成敗論英雄,成功應由運動員自己來定義。如同Nike秉持Just do it的精神!鼓勵大眾全力以赴、放手一搏,何謂成功?將無所定義!

0.03秒,對日常生活中的你我,可能只是一個彈指的瞬間;解鎖手機的指尖滑動,可能都遠多於這剎那。但對於2023年成都世大運游泳賽道上的台灣選手王冠閎來說,這卻是奪得金牌或銀牌的差距。在200公尺蝶式的決賽中,與日本選手寺田拓未僅有0.03秒的差距,王冠閎以1分55秒69的成績奪下銀牌,也為接下來的亞運增添信心。無關排名,王冠閎在賽事中的全力拼搏,更值得所有人鼓掌喝采。事實上,從甫落幕的世大運,到即將登場的2023年杭州亞運,甚至延續到眾所期待的2024年巴黎奧運,贏與輸或許是運動場上寫實的成功象徵,但無論是否如願奪牌,展現竭盡所能對勝利渴望的運動員,或許更值得人們的尊敬與鼓勵。
個人的成功 需要時間來累積

逐漸受到國人關注的田徑場上,陳奎儒肯定是引起熱議的體壇新星。在2017年台北世大運的男子110公尺跨欄項目中,跑出了13.55秒的成績,不僅奪得銀牌,更打破全國紀錄。隔年2018雅加達亞運再以13.39秒紀錄突破自己樹立的全國紀錄,睽違48年由台灣選手拿下男子110公尺跨欄銀牌。但你可曾想過,幼年時的他曾需穿鐵甲衣、輔助器來協助正常行走。
陳奎儒身旁的訓練團隊成員們,總是會給予他「一直很努力地在進步」的評鑑,他也曾在媒體訪問中說道:「從小到大我都不是最好的,因為不被看好,所以每次我都想做到最好。」如鐵一般的意志,逐步精進、超越輸贏,達成看似不可能的目標,讓陳奎儒終能踏上東京奧運的最高殿堂,與美國、牙買加的頂尖選手們同場競爭。

「雖無法改變家庭環境,但我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拳擊甜心黃筱雯,從小父母離異、父親更多次吸毒入獄,仰賴爺爺開計程車扶養長大,接觸拳擊運動後,靠著自己的雙手,擊敗原生家庭的束縛,扭轉自己的命運,在東京奧運一舉奪銅,在2023年世錦賽更拿下第二面金牌。
無論在田徑場、拳擊場上的運動員們,即使有場邊教練與支援團隊的陪同,仍是需要一人扛起身心靈的龐大壓力。成功絕非一蹴可及,一時的輸贏並無法定奪每一位運動員的成就,因為往往在跌倒之後的重新邁步前進,步伐會更加地堅毅有力,運動員背後的故事也將更加的立體、鮮明而耀眼。
大我的勝利 不受限於運動場上
近年來,從持續吹起熱血旋風的HBL高中籃球聯賽,以及2023年成都世大運中華男籃締造隊史新猷的第11名佳績,加上赴日參加世界大學籃球系列賽,擊敗美國NCAA一級球隊與地主日本白鷗大學球隊的政大雄鷹籃球隊,再看到因COVID疫情睽違三年重啟的威廉瓊斯盃籃球邀請賽上,中華藍和中華白兩隊的拼搏表現,都讓台灣民眾們重拾起對於籃球運動的熱愛。在球類運動的團隊項目裡,成敗或許會因個人如英雄般的表現而影響輸贏,但藉由團隊凝聚眾志成城的力量與態度,更可讓球隊中的每一位球員都互相砥礪與交互成長,所展現出共好、共榮的團隊精神遠比隊伍能否奪牌的成果還更值得我們感動與學習。

另一方面,步出競技場外,運動員也能夠在社會中發揮其影響力,藉由不同方式來啟發更多新世代,感受運動的正向力量,進而創造更好的社會良性互動,這何嘗不也是一種運動的勝利呢?空手道競技場上的「小清新」文姿云,就曾在Nike與Teach For Taiwan團隊的邀請下前往花蓮,陪伴當地8所偏鄉小學的62位學童們,擔任一日老師,親自寫教案、帶領學童們上課、進行分組競賽,而文姿云也希望透過個人對於空手道運動的執著及拚勁,讓更多孩童們能體驗運動精神的重要性,進而對自我人生產生更多的決心與動力。
而身為中華男籃主控的陳盈駿,如同他控球後衛的角色,在籃球場外更是完美的詮釋「分享」的精神。陳盈駿攜手Nike,以他的生活口號「Have a nice Ray」,走訪偏鄉從事公益活動,透過籃球運動,教育基層孩童,更分享身為籃球運動員會面臨的挫折與挑戰,鼓勵偏鄉孩童勇於挑戰自己不設限。讓運動的成功定義不僅侷限場上的勝負,反而將運動的精神扎根全民心中,亦是一種廣義的勝利。
屬於未來的勝利,全世界共享

透過運動所彰顯出的成功,更可能是屬於全人類的。馬拉松界知名的Breaking 2計劃,就是一項無關世界排名與競賽輸贏的範例。挑戰人類在體能上的極限,當那1:59:40的紀錄終於達成,勝利並不僅屬於Eliud Kipchoge一人獨享,而是全人類共同努力的成就。
文化上的成就更可以透過運動的表現形式,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23年9月即將舉行的第19屆亞運,首度將Breaking(霹靂舞)列入正式競技比賽項目,同時亦將於2024年首次登上巴黎奧運,體壇人士更積極倡議將其延續至2028年洛杉磯奧運。目前正努力進行亞運培訓的台灣Breaking(霹靂舞)國手孫振就曾表示:「正因有著長達50年的嘻哈文化來支撐,才能孕育出Breaking如此獨特的競技舞蹈,進入奧運殿堂。」

更多女性投入運動領域的未來,也是全球體壇發展上的一大成功。身處變革最前線的全球女性,正重新定義著運動的意義,Nike全球女性品牌副總裁Liz Weldon曾說到:「在過去的50年裡,我們在展現了反叛精神的同時,也引領著進步的方向—Just Do It。我們一直鼓勵世界各地人們只管放手去做。」女性透過競技體育、健身等不同形式的運動,為體壇注入一股充滿靈魂、齊心團結,以及不受框架約束的感動。無分性別族群、人人皆能動起來的下一代,相信必將是運動的一大成功。

運動場上的贏與輸或許是運動成就的光與影,但頒獎台上的光榮僅僅只是一位運動員生涯的驚嘆號。但背後無數動人的運動故事與運動員展現的不服輸的精神,是一個接一個的逗號與未完待續。正如Nike持續支持各領域頂尖好手追求卓越,秉持Just Do It的精神,鼓勵運動員放手一搏,成就屬於自己定義的成功。
漫畫設計:劉若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