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論中的德國》:排外情緒高漲的當下,回望德國歷史中的陰暗越南章節

《爭論中的德國》:排外情緒高漲的當下,回望德國歷史中的陰暗越南章節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而這些年來的科隆車站性騷擾事件、多起難民營縱火事件,看著民粹勢力不斷滋生,今日不由得不問這個問題:當年的太陽花之屋事件,是否為當代的德國社會留下了什麼寶貴的教訓?今日的德國,真的已經沒有太陽花之屋了嗎?

文:蔡慶樺

團結有助戰勝:東德的越南移工

在德國街頭可以看到很多越南餐廳以及越南人開設的亞洲超市,足可見越南移民之數量。這些越南人除了上述的船民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族群:移工。

二戰時德國承受了一場耗損極大的全面戰爭,軍人及平民的死亡數加起來接近約在六百三十五萬左右,還不計入受傷者。戰後,被夷為平地的德國亟需大量勞動力投入重建,卻缺乏足夠投入建設的勞動者,當時的德國婦女也拿起了鐵鎚鋤頭,投入吃重的體力活。招募國外移工也是很自然的決定。當時西德向土耳其及南歐義大利、西班牙、希臘等經濟條件較差的國家招募移工,而東德則面臨更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因為在戰後兩德分裂初期,大量年輕人口用腳投票,出走到西德,已經影響東德經濟穩定維持的基礎,柏林圍牆的設置就是起源於要阻斷這種大量勞動力流失情形。在亟需年輕工作者情形下,東德因其政治意識形態與經濟條件,不容易在歐洲募集移工,因此主要向其社會主義盟友招募,包括當時東歐、韓國、越南。尤其是越南來的勞工,填補了東德工業的勞工需求。

不過一開始東德與越南的緊密關係並非直接來自經濟需求,而是政治原因:社會主義結盟關係。戰後,東德推動了社會主義國家教育交流計畫,首先是北韓派出了學童赴東德受教,接著就是越南。一九五五年,三百四十八位十到十四歲的越南學子被送到東德留學(東德原來希望提供越南孤兒教育機會,但是當時的越南剛剛打贏獨立戰爭,脫離殖民統治,來的兒童幾乎都出自共黨幹部家庭),一九五七年胡志明甚至親訪東德,去看看他的「社會主義孩子們」。這些第一代越南留學生在工業國家學習德語及技術,成年後回到越南,成為第一代建設越南的重要人力資源。後來這些「海歸派」一直維持著與德國的連結,並在越南組成一個緊密的網絡關係,成立協會,自稱為「莫里茲堡人」(Moritzburger)─東德從一九五五年開始推動的越南學童教育計畫,就是從薩克森邦的莫里茲堡開始的。

東德與越南在六○、七○年代持續緊密合作,尤其是冷戰、越戰的年代,共產主義陣營與歐美壁壘分明,東德推動的「團結有助戰勝計畫」(Solidarität hilft siegen)從六○年代中期開始,為其社會主義盟邦越南的留學生提供許多教育與實習機會。這種基於政治歷史因素開始的合作關係,在一九七五年美軍退出越南戰場後,更為深化,因為越南為東德以及其他共產國家證明了,團結確實有助戰勝,戰勝美國帝國主義及殖民主義指日可待。東德為越南提供的教育計畫對兩國都極為重要,除了有助於德國文化向亞洲擴展外,德國教育也在協助越南現代化改革上貢獻不少。上述的「海歸派」除了帶著技術與眼光在產業界深耕外,不少人也成為政治決策者,許多部長、次長都曾留學東德。

在政治合作基礎上,越南與東德政府高層開始不定期互訪,而進一步帶動兩國簽訂勞動力合作協議。越南於是從七○年代開始填補了東德的勞動空缺,越南移工潮在八○年代達到高峰。

東德在八○年代加速工業化的腳步,與古巴、阿爾及利亞、安格拉、莫三比克、越南等國簽訂合作協議,引進移工。粗估大約有七萬多越南人在八○年代來到東德。東德在冷戰時代,是鐵幕裡經濟表現最好的國家,這些越南移工在東德經歷了相對現代化的生活,他們每個月從東德寄回越南的不只是外匯,還有各種西方家電、機車、自行車等,這些商品帶回了不一樣的文化接觸。這些移工即使不像五○年代第一批來德的留學生那樣那麼深入熟悉德國語言與文化,但也是重要的德-越文化橋樑。

但是必須指出,這些越南移工不具備當時西德的土耳其移工的條件。土耳其移工與德國工人並不隔絕,享有與德國工人一樣的勞動條件,西德政府很快地就發現了,土耳其移工無法作為純粹勞動力被看待,而是一個完整的人,而跟著這些人來到的家庭如何在德國社會中融入,也很快成為重要議題。所以移民與融合問題從七○年代以來成為西德社會不可迴避的難題。但是東德與越南簽訂的合作協議裡可以看到,雖然兩國是社會主義盟友,但越南工人的工作環境是隔絕於東德工人的,勞動條件較本地工人糟糕;他們住在獨立的宿舍裡,交流與融合不在政治議程裡;對於工人的教育多也僅止於工作所需的初步知識;每個工人的合約都設有期限,時間一到就打包回越南。

這很像目前台灣引進外勞的模式,不過,正如同在台灣有燦爛時光這樣的團體重視移工權益與跨民族、文化交流,當時的東德也有一些人注意到這些為國家經濟帶來極大幫助的外國人,並致力於推動德國人對這些越南人的理解,以及協助解決其面對的文化衝突問題。

兩德統一後,如何對待這些東德時候簽約的工人?一開始德國政府並不需要這些越南移工繼續留下,加上當時德國自己也面對失業問題,許多人的工作合約直接被取消,在德國政府鼓勵下,部份人返回越南,但絕大多數還是希望留在德國。一九九七年時,政府通過法令,允許越南移工擁有居留權利,也可以把在越南的家人接來德國。於是我們見到今日與越南割捨不開的德國。

陰暗的一章:太陽花之屋

德國與越南的關係,並非只有收容難民、教育訓練、移工等正面的或合作的關係,德國歷史上也有陰暗的越南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