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中國200個城市推行「健康碼」,人權團體:防疫軟體之後可能成為「監控工具」

中國200個城市推行「健康碼」,人權團體:防疫軟體之後可能成為「監控工具」
Photo Credit: 微信「支付寶」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的中國研究員表示,中國像這樣偷偷摸摸的監控早有前科,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利用這類重大事件推出新監控工具,事後這些工具的用途都超出了他原本的創造初衷。

杭州等200多個中國城市,目前都透過一個名叫「健康碼」的QR code軟體,進行疫情監控,許多城市的民眾無論要出入公共場合或是上班復工,都必須出示代表健康的「綠碼」才能通行。但這個由阿里巴巴旗下公司研發的軟體,除了判定方式不透明,人權組織也警告,他可能成為未來中國政府監控人民的新工具。

《自由時報》報導,健康碼是一個有「紅黃綠」三種顏色的QR code軟體,用戶只要透過手機申請領取,就可以取得一個代表自己罹病風險的QR code。

《新華網》報導,2月11日,健康碼在杭州市支付寶率先上線。根據杭州市公安局網站,2月18日開始,杭州市政府要求,「全體市民和來杭返杭人員」都必須申領「健康碼」,市區也將以「健康碼」進行動態管理,進出超市、坐公車、搭地鐵、坐計程車、上至上班復工,都必須掃碼,有綠碼才能通行。

綠碼代表正常、健康,隨時可外出或上班;黃碼代表需要隔離7天,若連續7天都「健康打卡」,即可轉為綠碼;紅碼代表必須進行14天隔離,必須連續14天都健康打卡,才可轉為綠碼。

《端傳媒》報導,支付寶健康碼目前已在全國超過200城上線、推廣,其中,浙江、四川、海南、重慶、上海、雲南、山西等省市已實現全覆蓋。

《新華網》報導,2月29日,中國國家政務服務平台也推出「防疫健康信息碼」,這個由國家推出的健康碼,也將逐步與各地健康碼互相對接。

然而,健康碼風險計算方法不透明,導致許多民眾都有「健康碼突然轉色」的經驗。也有人權組織擔憂,健康碼會傳送訊息給警方,未來可能成為政府監控工具。

算法不透明、隨各地疫情調整,健康碼可能突然變色

《端傳媒》報導,杭州市委副書記張仲燦在接受《新聞1+1》 採訪時,曾提及算法涉及的三個面向:一是空間,根據疫情風險程度,杭州市的大數據公司按照有關數據已經可以精確到鄉鎮街道;第二個是時間,即去過疫區的次數以及時間的長短;第三個則是人際關係,即與密切接人員接觸狀態。

而健康碼的系統,似乎也會隨著政府對疫情的狀況調整。《端傳媒》訪問到人在湖北省荊州市的一名受訪者舒塔,她初領健康碼時,拿到的是紅碼,當她持續隔離、打卡到第14天,「好不容易打卡到紅碼變黃了,睡了一覺醒來發現又紅了」。在微博搜索「杭州健康碼」、「綠碼變紅碼」等話題,會發現不少類似的情況,很多網友表示,就算只是出門搭公車、騎共享單車、去超市購物,隨時都有可能經過「高危險地區」,導致健康碼轉紅。但是,系統沒有說明是通過怎樣的算法判定,讓綠碼轉紅,也沒有說明使用者該如何避免經過「高危險地區」。

《香港01》報導,「健康碼」變色狀況不只出現在率先進行的杭州,2月18日,溫州不少民眾的「健康碼」無故變紅色。溫州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表示,由於後台數據庫設計的影響,令部份「健康碼」判定較為嚴格,但也承認,部份用戶的紅﹑綠碼設定可能存在誤判。

「防疫軟體」退休後,可能成為警方「監控工具」

杭州的健康碼最初由阿里巴巴旗下的公司考勤軟體「釘釘平台」和「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共同打造。

《紐約時報》報導,根據《紐約時報》對軟體程式碼的分析,健康碼系統不只可以判斷用戶是否具有傳染風險,它似乎還與警方共享訊息。《紐約時報》的分析發現,一旦用戶授權該軟體訪問個人數據,軟體就會偷過「向警方報告訊息和地點」(reportInfoAndLocationToPolice)這個程式,把用戶的位置、城市名稱和識別碼發送給伺服器。

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的中國研究員王松蓮表示,中國對這種偷偷摸摸的監控是有前科的,她說,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利用這類重大事件推出新監控工具,事後這些工具的用途已經超出了他原本的創造初衷。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黃筱歡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