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統計數字加上造神文宣,就是中共的防疫維穩邏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雖然部分網民負評不斷,但相信中共「廣宣」情節的中國民眾大有人在,在打壓與大搞個人崇拜之間,習近平再度經由掌握話語權,鞏固了自身權力基礎。
維穩與政治掛帥始終是中共處理新冠肺炎的指導方針,不論是緊縮性的封城與戰時接管,或是開放式的大復工,過與不及之間完全取決於北京的政治需要以及習近平的權力考量。在防疫政策中,維穩邏輯的運作憑藉的就是黨國體制對各項統計數字的「宏觀調控」,及其宣傳體系所進行的政治洗腦。
深入觀察,這些數據背後卻存有血淋淋的歷史教訓,史達林曾經說過一句駭人名言:「死了幾個人是悲劇,但死了幾百萬人只是統計數據」,同樣的語境也發生在毛澤東所發動的大躍進運動中,面對這場造成四千萬人死亡的人禍,毛在廬山會議上以「總的形勢是成績偉大,問題不少,前途光明」與「總路線是正確的,從全局來看,成績與缺點錯誤還是九個指頭與一個指頭的關係」的說法作為政治調性,輕描淡寫帶過自己的政治責任。
掌握輿情就有統治正當性,這就是為何中共需要內外的「喉舌人」
威權體制堅信,掌握輿論的陣地才能鞏固統治正當性。換言之,媒體不僅成為個人崇拜的化妝師,並發揮「黨的喉舌」的使命,遂行政策宣傳與政治社會化的功能。必要的時候也成為統戰利器,亦即達成「宣傳黨與領導人的正面形象,醜化敵人的灰暗面本色」的效果,同時避免政敵與民運份子透過「高級黑、低級紅」的形式妄議中央的大局與政策。
中共近年來不斷強化掌握輿情的政治運作。
「中國網路安全領導小組」於2014年成立時,習近平在會議上隨即宣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將網路輿情置於國家安全高度是習掌權的具體作為。此外,為了進一步落實網路維穩政策,在國安委與網路安全小組的指導下,中共陸續成立了中央網信辦(黨)與國家網信辦(國務院)。
為了確保一線工作的推展,中共更積極進行人事部署,這可從前年8月讓網信辦主任徐麟出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徐麟在應勇接任湖北省委書記後接任上海市長),也讓莊榮文接任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主任。徐麟與莊榮文雖然不是浙江「之江新軍」嫡系,也是習在福建與上海工作時期拔擢的親信。
輿情上的各種抹粉,都是為了「中國大復工」
為了幫中國大復工進行政治宣傳,中共持續讓世衛組織扮演「衛健委」或「宣傳部」外圍的角色。
2日WHO召開例行記者會,秘書長譚德塞指出,目前韓國、義大利、伊朗、日本等國的疫情最令人擔心,這些國家的病例數不斷增加,而中國日前回報給世衛組織的數字為206例,這是自1月22日以來最少,但世界各國過去24小時所通報病例數,則是中國的9倍。
言下之意,相較全世界擴散的疫情,中國疫情顯然趨緩受到控制,在此背景下中國外交部甚至揚言要從海外重大疫區進行「撤僑」,這種導果為因與指鹿為馬的邏輯反遭致全球輿論的批評與訕笑。但為了大復工的政經需要,中共需要這種數字宏觀調控與大外宣。

為了避免大復工後引發的第二波疫情擴散風險,中共沒忘記先行施打政治預防針,網路輿論的緊縮就是維穩政策下的配套措施。國家互聯網資訊辦公室發佈的《網路資訊內容生態治理規定》,將於2020年3月1日起施行,旨在營造良好網路生態,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根據最新規定,網路內容產製者不得製作、複製、發布「違法信息」內容。所謂「違法信息」定義為何?包括反對中共憲法基本原則、危害中共國家安全、洩露中共國家機密、顛覆中共政權、損害中共榮譽和利益,以及侮辱、誹謗、威脅、散佈謠言,侵犯他人隱私、流量造假等等。
除了網信辦持續接管中國輿論情外,中宣部造神的工作也未曾中斷。中國官方近期急於出版名為《大國戰疫》書籍,大肆讚頌民眾在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有效阻擊疫情的神話故事。另外,官媒《人民日報》也從1月初開始,不定期在頭版刊載〈總書記來過我的家〉系列宣傳文章。
雖然部分網民負評不斷,但相信其中情節的中國民眾大有人在。在打壓與大搞個人崇拜之間,習近平再度經由掌握話語權鞏固了自身權力基礎。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飛宏科技打進全球低軌衛星市場,以高性能電源技術布局新時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市場正開創令人振奮的新時代,不僅提供更低延遲、更高效率的通信服務,且小型化的設備,大幅降低安裝與製作的成本,因此成為眾多應用領域的首選。而在終端應用中,電源供應的高效能、長壽命、對抗惡劣環境等產品技術更是不可或缺。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應用廣泛,解決了過去因地形限制而無法架設基地台,導致收訊不良等難題。現在無論在山區、海上、偏鄉,甚至是飛機上,都能隨時隨地接收到衛星網路訊號,補足行動網路的不足。隨疫情結束,全球陸續解封,2022年後低軌衛星通訊市場需求逐步升溫,更在俄烏戰爭中成為通訊需求的關鍵角色,也使低軌衛星應用瞬間受到全球的注目。
此外,Starlink、Oneweb等新興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積極推動商業應用相關服務,UCS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提到,全球2022年總共發射約5500顆衛星,其中低軌通訊衛星更佔八成以上。資策會MIC預估,低軌衛星數量將從2023年7,500顆,成長至2030年17,350顆。可見低軌衛星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飛宏科技在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終端接收裝置的電源供應技術表現優異,可供應數據機、路由器、衛星設備之間的所需電力並成為媒介串聯彼此間資料輸。全球最大的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美國全球寬頻衛星網路服務供應商等指標大廠,亦與飛宏科技維持穩定供應合作關係,針對企業、政府與個人用戶提供低軌衛星網路與服務,且飛宏科技的相關產品皆已通過多國安規認證及客戶端嚴峻系統測試規範,將於2024年逐步放量,與全球低軌衛星廠商一同攜手實現高效、低延遲的通訊願景。
飛宏科技期待透過安全、高效的電源技術,推動全球低軌衛星市場持續發展和演進,為未來的科技和太空應用敞開嶄新的大門,滿足世界各地的使用者需求!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