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6.8億美元卻沒拿下一州:前紐約市長彭博宣布退選,呼籲選民支持拜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3日「超級星期二」登場,14個州以及美屬薩摩亞共15個地區進行投票,由於這場選舉將決定超過三分之一黨代表票,為初選結果最重要的前哨戰,獲勝的人很有可能代表民主黨挑戰攔截川普(港譯「特朗普」)的連任之路。
(2020/3/5 11:00 更新)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戰「超級星期二」初選結果陸續出爐,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在14州贏得10州,桑德斯(Bernie Sanders)意外輸掉德州,只拿下4州,而花最多選舉經費、卻一州都沒拿下的前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則宣布退選,轉而支持拜登。
美國3月3日登場的「超級星期二」是民主黨初選過程中重要的一役,當天全美14個州同時舉辦初選投票,是初選結果重要的前哨戰。結果溫和派的拜登表現強勁,一共拿下德州、北卡羅萊納、維吉尼亞、麻薩諸塞、明尼蘇達、田納西、阿拉巴馬、奧克拉荷馬、阿肯色、緬因州等10州;桑德斯則將拿下最大票倉加州,以及科羅拉多、猶他與佛蒙特一共4州;最晚投入選戰、資金投入卻最多的世界級富豪、前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只在美屬薩摩亞勝出。
選舉不利,彭博也於昨(4)日宣布退選,轉而支持拜登。彭博表示,他之所以參加總統初選的提名戰,是為了擊敗川普,而如今,出於同樣的原因,他將退出這場比賽,也是為了擊退川普。彭博表示,如果自己留在初選中,只為讓這個目標變得更困難。
《彭博社》報導,彭博表示,要擊敗川普,首先要團結候選人,而他也稱拜登是他的好朋友,也是一個偉大的美國人,要求支持者幫助拜登,贏得大選。彭博也承諾,將持續投入經費,在主要幾個關鍵州來協助拜登。
而隔岸觀火的川普,則一邊向拜登「令人難以置信的後來居上」致意,一邊自稱會打敗拜登,因為拜登身邊都是極左派。
川普也挖苦彭博說:「『迷你小麥』(Mini Mike,川普幫彭博取的蔑稱綽號)剛宣布退出總統大選。我早告訴他他什麼都拿不到,他原本可以省下上億元的,大筆的錢哪。現在他將把錢丟到『瞌睡喬』(Sleepy Joe,川普幫拜登取的綽號)的競選團隊上,希望能挽回點面子。做不到的啦!」彭博則貼出光劍照片,反擊川普說「晚點見!」
See you soon, Donald. https://t.co/hvozra0OfL pic.twitter.com/Mu300oLgeX
— Mike Bloomberg (@MikeBloomberg) March 4, 2020
在總計3979張的黨代表票中,目前已開出了1215張黨代表票,拜登拿下了566張;桑德斯拿下501張;尚未退出初選的麻州資深參議員華倫(Elizabeth Warren)拿下61張;而為了初選已投入創紀錄6.87億美元的彭博,只拿下53張。包括俄亥俄、密西根、伊利諾、佛羅里達在內等票倉,將陸續在3月舉辦初選,桑德斯屆時能否拿下這些州,成為關鍵。
(以下內容原刊於2020/3/4)
原標題:美國總統初選「超級星期二」,民主黨誰贏面最大、誰花得錢最多?
美國大選將於11月登場,屆時誰能代表民主黨力抗尋求連任的川普(Donald Trump),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第一輪14州聯合初選3月3日登場,前副總統、溫和派的拜登(Joe Biden)拿下9州,而原本聲勢看漲的候選人桑德斯(Bernie Sanders)意外輸掉德州。
美國3日「超級星期二」登場,14個州以及美屬薩摩亞共15個地區進行投票,由於這場選舉將決定超過三分之一黨代表票(民主黨全國初選共計3979張黨代表票,拿下1991票即勝出,今日將決定其中1357票),為初選結果最重要的前哨戰,獲勝的人很有可能代表民主黨挑戰川普的連任之路。
根據美國民調數據公司「RealClearPolitics」的開票結果,截至台北時間3月4日下午6點,拜登在德州、北卡羅萊納、維吉尼亞、麻薩諸塞、明尼蘇達、田納西、阿拉巴馬、奧克拉荷馬、阿肯色9州獲得領先;桑德斯則將拿下最大票倉加州,以及科羅拉多、猶他與佛蒙特一共4州;最晚投入選戰、資金投入卻最多的世界富豪、前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只在美屬薩摩亞勝出。
I want to thank our incredible supporters and volunteers across the country. Your faith in our campaign — especially when the pundits and the media counted us out — means the world to me. Let’s go win this, together. pic.twitter.com/ddCTPg9WZZ
— Joe Biden (Text Join to 30330) (@JoeBiden) March 4, 2020
在總計3979張的黨代表票中,拜登目前拿下397張黨代表票,桑德斯拿下356張,麻州資深參議員華倫(Elizabeth Warren)48張,彭博拿下38張殿後。
溫和派選前大團結,拜登意外拿下德州
民主黨原來一共6人角逐的初選,隨著溫和派的明尼蘇達州參議員柯洛布查(Amy Klobuchar)和印第安納州南灣前市長布塔朱吉(Pete Buttigieg)相繼退選並宣布力挺拜登,使得此次初選成為拜登和桑德斯的雙強對決,而在溫和派上演大團結的情況下,成為拜登此次在「超級星期二」勝出的關鍵。
《美聯社》報導,桑德斯是一位78歲的民主社會主義者,是民主黨內極左的代表,可望為改變國家政治和經濟體系進行持久戰;而今(2020)年77歲的拜登,對醫療保健和氣候變化等核心政策問題,則採取更為務實的態度。
報導指出,拜登的勝利,特別得益於溫和與保守派、非裔美國人和45歲以上選民;桑德斯則成功吸引那些充滿活力的自由主義者、年輕人和拉丁裔選民,但根據美聯社的投票預測,桑德斯無法吸引那些年長的選民和大學畢業生,他們在民主黨選民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
《BBC》分析指出,拜登在日前於南卡羅萊納州得到不少黑人選民的支持,這樣的模式此次也重現在北卡羅萊納、維吉尼亞和阿拉巴馬州,也有助於抵銷桑德斯在德州的拉丁裔選民的支持。
分析指出,桑德斯的拉丁裔支持度仍然很強。他對拉美裔選民,特別是年輕人的吸引力,首先在內華達州展出,也在超級星期二各州展示了這一點,29歲以下的選票,桑德斯以65%的優勢贏得拜登的17%,但總數來看,這些選舉人數並沒有比較高,反倒是來自溫和的郊區選民,他們更傾向於支持拜登。
經濟學人:桑德斯可能會帶來一場噩夢
“2020美國大選”的相關議題
- 2020-07-02 對川普很失望,共和黨數百前布希官員集體「倒戈」挺拜登
- 2020-03-06 女性候選人華倫也退出,美國民主黨初選成為「老白男」的對決
- 2020-03-05 花6.8億美元卻沒拿下一州:前紐約市長彭博宣布退選,呼籲選民支持拜登
- 2020-03-05 「超級星期二」拜登強勢回歸,但民主黨真有機會贏川普嗎?
- 2020-03-03 民主黨溫和派「整合」再進一步:「同志市長」布塔朱吉退選後公開支持拜登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