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鬼橋》:台灣近期恐怖片階段性總結,兼談亞洲恐怖電影風格與元素

《女鬼橋》:台灣近期恐怖片階段性總結,兼談亞洲恐怖電影風格與元素
Photo Credit: 女鬼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期甫上映的台灣恐怖電影《女鬼橋》,力抗武漢肺炎之下低迷的電影市場,上映首周全台票房已破3000萬台幣,可謂另一波票房奇蹟。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樣的成功純屬僥倖,但若爬梳自千禧年以降亞洲各地區恐怖片的發展,便可以發現《女鬼橋》的案例其來有自,甚至可以視為台灣近期恐怖片發展路線的階段性總結,可望繼《紅衣小女孩》之後,再創另一波台灣恐怖IP熱潮。

而就類型上來看,近幾年因應韓國電影的崛起,社會寫實辦案驚悚似乎成了顯學。除此之外,本土鬼故事也是一個不敗熱銷的題材。因此,若以此展望台灣恐怖片的未來,我想路線的話不外乎有以下三種。

第一,便是學習韓國的成功經驗,取材自國內的真實社會事件加以改編,套入一些人性的辯證,並將尺度拉大,藉此滿足觀眾的胃口。去年上映的《緝魔》其實便是走這樣的路線,只可惜它的整個敘事過於脫離一般觀眾,主題概念也牽強模糊不清,才導致最後結果不盡如人意。

第二種是改走非典型的恐怖電影模式,以靈異鬼怪搭配B級片式的惡搞笑鬧,或者是黑色幽默,這樣的好處是受眾會比起傳統恐怖片又來的大,當中可以玩的東西也會更多。《第九分局》其實也試想要走這樣的路線,只是可惜就是做得比較差。

MV5BNjI2ZmE3ZTgtYjRjYy00ZWE4LTg5YTgtOWM1
Photo Credit: IMDb

第三則是持續開發本土的鬼故事,以觀眾熟知的情境作為切入點,喚醒社會童年時期最深層的恐懼,此點其實我覺得《戲說台灣》做得蠻好,只是時空背景的演進之下,那集體記憶式的恐懼勢必要有轉換,都市傳說可能會是一個好的切入點。

《女鬼橋》其實便是一個很好的嘗試,一方面將年代相對較遠的鄉野傳說往前推進,另一方面也同時抓準所有人共同的學生記憶,營造新型的集體記憶式恐懼,可預期應該會有不錯的成績,這也可能成為台灣接下來恐怖電影經營的方向。

88132162_143032970519824_786861597876079
Photo Credit: 女鬼橋

整體來說,恐怖片除了在當下造成觀眾的驚嚇之外,它的精髓在於喚醒觀眾內心深層的恐懼,而這樣的恐懼可能來自於生活日常物件顯現出非自然的改變、可能來自於面對社會寫實案件對於自身安全的擔憂,也有可能來自於整個社會集體關乎於未知未來以及文明墮落的疏離與焦慮。

以此作為延伸,我們可以發現上述多數的亞洲恐怖片,或多或少都回應了當時候社會的時代氛圍、描述了生活日常中的非自然情景以及集體記憶中經典鬼怪故事的成真。

因此,或許我們可以說,《女鬼橋》現今的階段性成功,便是它抓住了觀眾於學生時期所共有的都市傳說恐怖記憶,營造出那種刺激害怕,但又懷念的號召感,讓電影得以在初期便能很快地接近觀眾。

83157069_128725111950610_440634070283793
Photo Credit: 女鬼橋

然而仍必須注意的是,倘若《女鬼橋》後續要發展成完整的IP宇宙,那勢必要更積極地搭建起與時代氛圍的互動關係,要不然一味的去消耗過往青澀單純的恐怖回憶,但最後可能就如同俗濫的突發驚嚇一般,雖有效果,卻不持久。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