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觀展、賣「防疫托特包」?武漢肺炎重創藝文圈,歐美日韓博物館的因應之道

VR觀展、賣「防疫托特包」?武漢肺炎重創藝文圈,歐美日韓博物館的因應之道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到全世界的藝文圈,館舍如何拿捏防疫尺度與觀光收入的平衡是一大問題,但也有人在此中看到線上展覽的商機,而博物館圈長期的勞權問題,也在瘟疫蔓延中重新回到檯面。

3月5日晚上10點的防疫會議臨時加開,看到鄭麗君部長列席時,所有藝文圈的人心裡皆警鐘大響,完了,該來的還是要來,藝文界終歸得將整個防疫措施再提升一級。

其實現在博物館的一級主管幾乎都經歷過17年前SARS一劫,所有執勤人員早早就開始配合防疫,到處張羅酒精、消毒水和口罩本來就是必備,諸如故宮博物院、台北市立美術館這類型館舍也在第一時間添購額溫槍甚至熱感像儀,有些畫廊甚至提高準備到開幕等群聚活動時要求來賓必須配戴口罩,或者主動提供口罩給沒準備的來賓使用。

先不談文化紓困案這個離大家較遠的問題,我們來看看博物館目前的防疫措施。

當「人」無法進入展館,「虛擬實境」會是解方嗎?

在營運許可下,博物館們紛紛談論著該如何在志工教育中也加入防疫課程,然而當志工作為防疫人員的一部分,是否也會提高志工暴露在疫情風險,也是博物館必須考量的一環。當中央法規滾動式修正時,該如何用最快的速度跟上,怎麼樣的狀況該停館?展覽內容什麼程度上該配合每位人員需保持一公尺距離的防疫措施調整?而因關館而必須延後的檔期,該如何跟上或是取消?

在這種氛圍下,每個人都像是防疫小尖兵,日日量體溫管控身體狀況,只怕一倒下後整個辦公室隔離14天,讓原本就緊迫的工作期程崩盤。

線上展覽在這樣的狀況下反而一副聲勢大好的崛起,中國的幾個指標性博物館如北京故宮、中國國家博物院等紛紛配合中國國家文物局計畫開辦線上展覽,但頁面設計實在不忍卒睹,早在2012年起就開始推廣VR看展品的中國雅昌藝術網肯定捶心肝,要是他們的VR看展計畫別走那麼前面,現在推出不知道該有多受歡迎,畢竟幾家中港的大畫廊,都因為疫情直接取消展覽計畫。

這幾年始終著力於數位技術提升的台北故宮躍躍欲試,的確,故宮推出的實境導覽「 720°VR走進故宮」,設計起來也是一板一眼,只是愛跑故宮的人無非是衝著親眼觀看寶藏而來,線上觀展的畫質與細節能否滿足這些觀眾,也頗讓人存疑。

而即便面臨香港去年整整半年動亂仍堅不取消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最後也在病毒的威脅下投降,宣布今年採用「線上展廳」的模式,到底線上觀展是否真的能發展出動人的模式?而網路行銷在發展十年後是否能憑藉疫情使力真正深根?也是讓人拭目以待。

RTX6B04J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關館或不關館,義大利日本韓國英國分別怎麼做?

至於其他國家館舍的防疫措施,最有名的無非羅浮宮工會投票決定行使撤退權(un droit de retrait)在3月1日關館,直到館方高層提高防疫措施作為安撫方才復工。義大利北部的倫巴底區受疫情影響甚深,除了威尼斯面具狂歡節被迫提早中止,佩姬.古根漢美術館和普拉達藝術基金會等博物館都紛紛歇業數天,目前部分館舍在博物館員工戴手套、嚴格要求觀眾保持距離等防疫措施下有逐漸重新開放參觀,但就館方表示其實也不需要特別規範觀眾,畢竟現在根本沒什麼人敢去,據統計米蘭的博物館每日平均遊客數下滑了70%,而重磅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仍決議延後至8月才開展,只盼到時疫情已經妥善控制。

以觀光業為命脈的義大利藝文界對此苦不堪言,相較倫巴底區博物館暫時歇業,佛羅倫斯的烏婓茲美術館反而大行其道宣告數日免票入場來挽救岌岌可危的觀光業。要知道,烏菲茲美術館幾乎可說是時時旺季,光是去年就接近440萬人拜訪,排隊安檢人龍擠滿中庭,然而義大利報紙紛紛報導如今館舍空蕩蕩、「簡直遊客的天堂」,也是,如果不小心出了什麼岔子離天國倒也挺近的。不過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烏菲茲美術館目前每天遊客仍在1000到2500人次左右。

雖說日本政府因官僚體系造成防疫措施緩慢而頗受詬病,但數家日本博物館反應倒是挺快,早在官方公佈指導措施之前便紛紛宣告暫停營運並退票,大部分館舍皆休館到3月中,能有這樣的反應,或許有賴於東日本大震災後,日本博物館界紛紛著力於擬定與演習極端氣候與緊急情況應變方法。

災情慘重的韓國也不用說,文化和政治活動早已因疫情停擺,三星現代美術館等館舍閉館以對。而海的另一端,隨著紐約疫情看似即將延燒,根據ArtNews報導,諸如古根漢等博物館已經開始討論如何安排員工在家工作以應付閉館等不時之需,反應最迅速的當數魯賓藝術博物館(Rubin Museum of Art),直接成立了一個防疫小組加強館舍清潔、配置洗手液並研擬各式替代方案,無非就是希望保全觀眾和工作人員健康之餘,盡可能不要關館造成門票收入損失。

至於從來不讓我們失望的英國,大英博物館在疫情延燒時火速在官網的參觀頁面補上:「我們會隨時追蹤公共衛生管理署的建議」,泰特現代博物館在賣店裡展出藝術家David Shrigley設計的「Don’t Touch My Stuff or My Face or My Hair」包,我們開著玩笑說這大概是Tate能想出最努力的防疫措施吧,但其實泰特現代博物館已經決議延長與香港藝術館的借展合約,不讓貨運公司暴露於染病風險中。

至於在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工作的線民指出,目前館方發了幾封信提醒大家多洗手不要摸臉,而台灣人最關心的口罩配戴則是沒有明文規範,館方也將每週召開疫情會議決定該如何進行下一步。

閉與不閉之間,博物館員工的勞權問題又浮上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