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肺炎肆虐,地方政府主導的「防疫經濟學」將是下一個重點

肺炎肆虐,地方政府主導的「防疫經濟學」將是下一個重點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防疫期間的經濟發展議題,可以連結短期的紓困措施,以及中、長期的產業轉型契機,其中地方政府可以發揮更積極、更接地氣的經濟角色,甚至可以走在中央前面,讓防疫的經濟枯躁期注入活水。

武漢新冠肺炎疫情不斷擴大,民眾搶購口罩、酒精等物資已成常態,行政院對於供給調配的作法,在穩定供需與擴大產能的雙管齊下,至少減緩了民眾對於防疫物資短缺的恐慌;與此同時,全球疫情不斷蔓延,政府有效抑止病毒擴散及投入疫苗研發的同時,如何讓社會經濟回到常軌,也正挑戰著當前政府的政策作為。

產業紓困下的防疫經濟學

疫情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相當多面向,從疫情管制到經濟紓困,甚至是讓經濟復甦進而有經濟發展的轉機,管制、紓困、復甦與發展之間都存在相互影響且相輔相成的關係;換言之,病毒肆虐挑戰了人類生命安全,同時疫情擴散也衝擊民眾的經濟生活,如何在「有效防疫」和「振興經濟」之間取得平衡是檢視防疫成功與否的關鍵。

面對疫情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行政院提出「紓困、復甦與振興方案」,該方案涉及觀光產業、交通運輸業等規劃,籌編約500億的經費補貼,其實這是相當合理的因應作法,畢竟民眾因為疫情擴散而減少外出,連帶影響了觀光人潮及消費,以及搭乘交通工具的意願。不過,紓困方案僅是短期的政府補貼作法,如何提振民眾消費的信心,以及引導民間經濟轉型,將攸關著長期經濟發展的良窳,後續的政府政策也備受關注。

姑且可以把當下防疫的經濟措施稱為「防疫經濟學」吧!當然,這還需要更多學理的分析與論證,但是可以試圖從政治經濟學的概念談談在疫情期間對於未來公衛全球化的經濟發展議題,並連結短期的紓困措施,以及中、長期的產業轉型契機。這需要一些想像的畫面,也同時會出現在你我實際的生活當中。

簡言之,就是解決人們的日常經濟如何與疫情相伴而生,利用具前瞻與創新的作法,讓可能的經濟危機有了轉機,甚至創造新機。

防疫下發展宅經濟的機會

當前人們的消費習慣因科技網路的進步而有巨大的變化,上街消費逐漸被網路購買給取代,甚至食、衣、住、行及育樂等生活各面向都與網路世界有綿密的鏈結,或許可以說人類的經濟行為已進入「宅經濟」的時代;有趣的是,宅經濟的運作模式相當符合當前「防疫」的認知與宣導,人們不必外出到人群擁擠的商圈,也不必出門覓食,透過各種網路APP便可解決生活上甚至是滿足消費的需求。

ds4s6c9cw1nxc8sef6ehc2l7mx5ufi
Photo Credit: 中央社

無獨有偶,台南市政府在防疫期間大力推動外送宅經濟,順勢鼓動傳統店家連結電商經營手法,進而拉抬當地美食文化的觀光特色;不僅如此,還包括透過露天戲院、文藝展演空間安排等措施,降低疫情對文創產業及民眾消費的衝擊程度,甚至與民間團體合作搭建旅遊體驗平台維持在地觀光動能。台南市府推動宅經濟政策不僅是短期的經濟復甦措施,更有助於未來振興地方經濟發展,甚至長期來說對於地方產業轉型有正面助益。

地方政府可以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最後,防疫期間,地方政府可以發揮更積極、更接地氣的經濟角色,甚至可以走在中央前面,讓防疫的經濟枯躁期注入活水。當然,在中央經費的挹注之餘,地方如何能創造具地方特色的防疫經濟模式,或許台南、桃園等市府的推動經驗下,將會是這次疫情危機中的轉機,甚至成為未來探討地方治理課題的參考典範。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