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華盛頓的老白男,成為美國大選主軸

華盛頓的老白男,成為美國大選主軸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邊是想當或想繼續當總統的白人老頭兒;那邊是一個高度多元而又分裂的社會。記者Martin Muno認為,加上美國特殊的選舉制度,這不啻是美國民主政體的炸藥。

文:Martin Muno

三位富有的美國公民,分別是73歲、77歲和78歲——湊在一起本可以在加州聖克拉門托一養老院內打一圈高爾夫球。可惜的是,現實並非如此。73歲的那位是現任總統,很願意當選蟬聯。他的競爭對手要麼是77歲的拜登(Joe Biden),要麼是78歲的桑德斯(Bernie Sanders),就看兩人誰最終贏得民主黨大會代表中的多數。78歲的彭博(Michael Bloomberg)和尚可被稱為後起之秀的70歲的華倫(Elizabeth Warren)剛雙雙放棄了民主黨內初選競爭。

走向老人政治

若將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港譯「克林頓」)作為尺度,則很明顯,美國正邁向老人政治。柯林頓19年前終止總統任期,現在剛73歲,仍比川普(Donald Trump,港譯「特朗普」)、拜登和桑德斯年輕。還有一個比較:美國人口平均年齡38歲,正是競爭者們平均年齡的一半。

還有:美國乃是一個多元社會。雖說非拉丁裔的白種人仍居多數,但這一多數地位日漸式微,至2045年,將跌至50%以下。然後,還有以下這一事實:在美國,人口中的一半(目前50.6%),是女性。就是說,由一名老白男當總統會越來越不合時宜。

儘管如此,依然會出現這一情況,究其原因,實在於一個更深層的結構性問題——美國的選舉制度。根據該制度,贏者並非得票最多者。2016年,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港譯「希拉里」)所獲票數多出川普近300萬張。然而,這不算數。更重要的是那個選舉制,這一制度源自郵遞馬車時代,讓原本選舉結果即俗稱的「普選票」(Popular Vote)發生雙重扭曲。

小州佔比過重

總統由男女選舉人選出。選舉人的數量卻並非與聯邦州人口的比例成正比。人口相對分散的小一些的州明顯佔比過大。藉此,這些州的選民投票的份量更重。其二是所謂的「贏者通吃」原則:除兩個州外,所有各州均將男女選舉人的票統一投給表決結果的勝者,而不是根據選舉結果比例安排選舉人。這就會導致選戰的結果最終由若干州決定。

選舉研究專家預期,在11月的大選中,川普可能會比對手少獲高達900萬張選票,但只要在亞利桑那、佛羅里達、密西根、賓夕法尼亞和威斯康辛等州獲多數,便仍能勝選。所有其它45州實際上都可以省點勁兒不用選舉。

白人老年競爭者和一個陳舊、不公平的選舉制度——這兩者之疊加或會被證明是美國民主制的炸藥。

  •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本文經《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