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拍板23億振興抵用券,夜市、商圈、餐廳、藝文活動各200元「刺激消費」

行政院拍板23億振興抵用券,夜市、商圈、餐廳、藝文活動各200元「刺激消費」
Photo credit:觀光局官方網站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抵用券最擔心會產生「替代消費」現象,龔明鑫解釋,像可能有民眾會把抵用券拿去買日常用品而非出門旅遊,因此「綁住宿」可排除大部分可能的替代消費。

行政院因應「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簡稱武漢肺炎)的衝擊,繼提出紓困特別條例之後,政院今(12)日公布經濟部等8個部會提報的8個子法。包括經濟部與文化部共推出23億元振興抵用券,預計將透過住宿發放,原則上每房補助800元。總共分成4類,夜市、市場與觀光工廠為1類,另外3類分別為商圈、餐廳、藝文活動;每類各200元。

抵用券綁定國旅住宿

政務委員龔明鑫上午出席行政院院會後記者會時,指出抵用券實施的幾大要點:

  • 發放方式:透過國內旅遊住宿發放
  • 金額:原則每房新台幣800元
  • 使用範圍:夜市、市場與觀光工廠;商圈;餐廳;藝文活動,每類各200元的抵用額度
  • 使用期限:有限期(尚未公布)
  • 不分區消費,全國通用

「振興抵用券」的發放方式仿效過去的「夜市抵用券」,結合國民旅遊的住宿,民眾只要投宿,就會由旅宿業者發放。以目前夜市抵用券回收率超過7成來看,成效不錯。

龔明鑫也指出,根據經濟部的盤點,振興抵用券預計可以用在全台餐飲14萬家、商圈業者28萬家、夜市攤商1萬家、藝文活動與場域1700家,若扣掉重複計算的業者,全台約有35萬家業者可以適用。

龔明鑫指出,目前也在思考不綁住宿的振興消費方案,規劃鼓勵消費運動賽事,但不會納入23億元的預算內,會另外編列,相關措施目前還在設想,會秉持雨露均霑、立竿見影、不要產生替代消費等原則。

龔明鑫解釋,抵用券「綁住宿」,可排除大部分可能的替代消費,民眾一定會走出家門到戶外旅遊,政府則補助民眾出門時「加碼消費」。最擔心會產生「替代消費」現象,像可能有的民眾會把抵用券拿去買日常用品,而非出門旅遊。

《中央社》報導,發放時間預計在疫情趨緩之後的半年到一年發行,照顧迫切需要的中小型餐飲業者。曾有外界建議在4月的清明連假之前發放,帶動連假的消費意願,不過沈榮津表示,目前疫情仍然嚴峻,應以防疫為優先。

龔明鑫則在記者會上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抵用券的施行日程將依指揮中心依照疫情判斷,屆時只要到了可以鼓勵民眾外出旅遊階段後,就會開始實施。

《風傳媒》報導,民進黨籍立委黃秀芳今天則在立法院質詢時提出,振興抵用券是否需要「異地消費」方能使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何晉滄回答,一定要在國內旅遊並有住宿,才能拿到抵用券。黃秀芳再問,「那我沒有時間去旅遊就拿不到?」何晉滄坦言這項說法「無誤」。對於何晉滄回應,黃秀芳直言「我覺得這樣很不好」,畢竟這次疫情有許多民眾受到影響、未必能符合異地消費要件。何晉滄則回應,經濟部不只發抵用券,也會給商圈做行銷。

另外文化部也透過新聞稿指出,待疫情趨緩後,藝文產業將納入由經濟部規劃之振興抵用券方案,可於全國之藝文展演場館及音樂展演空間、藝文展演預購票券、書店、唱片行、電影院等使用,不限旅宿地、不限於商圈夜市,全國藝文場所都適用,3億元預算將全數將用於藝文消費之抵用。

立委要求「先救餐飲業」,經濟部將補助店家外送

《中央社》報導,不過昨日民進黨立委郭國文在立法院質詢時指出,他不反對經濟部對於振興抵用券的長遠規劃,但是現在有些旅宿餐飲業者很多人都已經傳出「活不下去」而選擇歇業,經濟部政策恐怕「緩不濟急」。

郭國文建議,應以消費型態的風險程度區分,部分受疫情影響較小,沒有群聚疑慮的消費行為,希望經濟部可以先研擬辦法,先開始實施抵用券,例如讓消費者在疫情期間,可以把這類抵用券用於例如有提供「外賣」、「外送」服務、沒有群聚風險而且經過經濟部認證的店家,幫助部分商家度過難關。

對此,經濟部今天表示,政府已提出相關紓困方案,且將補助1.1萬家餐飲業者與外送平台合作。《中央社》報導,麥味登總經理陳潮宗指出,這陣子民眾擔心感染風險,不願到餐廳用餐,外送業者變成最大贏家;但外送平台抽成佔3到4成,餐飲業的產品毛利也才4到5成,「這比疫情更嚴重」,呼籲政府正視、及時紓困。

經濟部因此商請外送平台,將補助1.1萬家餐飲業者跟外送平台合作,每家新台幣1.5萬元,內容包含上架費、廣宣行銷等;由於春酒、宴席都陸續減少,將補助餐飲、宴席、百貨公司美食街辦理行銷活動,共50案、每案上限200萬元,總計1億元。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李秉芳
核稿編輯:黃筱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