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防疫經驗成國際模範生,下一步「防疫外交」可以怎麼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防疫外交不是只有靠加入WHO一種方式,台灣持續有和其他國家用不同的方式「做朋友」,在醫療口罩不能出口的情況下,台灣目前能輸出國外的是什麼?
「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武漢肺炎)在3月進入「全球大流行」,一共114國出現確診病例,感染人數超過13萬,中國以外,義大利、美國、韓國、法國、瑞士、英國等國家的確診病例也都驚人成長。眼看周遭的國家,民眾排隊領口罩、瘋搶物資成了現在進行式,目前暫時度過最艱困的時期的台灣,也成了各大媒體的矚目焦點。
〈如何控制冠狀病毒蔓延:應向台灣學習〉、〈台灣設定黃金標準,維持低感染率〉,自2月武漢肺炎開始蔓延歐洲各國,台灣的名字也躍上國際各大媒體版面,包括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西班牙、祕魯等23國的媒體紛紛報導台灣的防疫措施,並和自己的國家相比較。
在疫情最糟的時刻,台灣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被世界看見。似乎再一次驗證了台灣世衛行動團「Taiwan Can Help」的口號,但,這波防疫,台灣能如何幫忙?
不是世衛一員,台灣「超前防疫」策略卻成國際焦點
「我正在寫文章,等等翻成英文要趕快投國際期刊。這個一定要投,這是一波好的機會。」接到電話時,台大醫師、同時也是台灣世衛外交協會理事長姜冠宇,手邊沒有閒著,打算向國際期刊投一篇關於全球社區防疫的重點建議,希望能將台灣醫學界的觀點,傳遞到世界各國去。
姜冠宇說,台灣因為不太相信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訊,從1月中就料敵從嚴,開始超前防疫。
台灣自2020年1月21日出現首件確診病例後,截至3月13日為止,確診案例為50例,其中20人已解除隔離,死亡案例維持1人。
台灣病例相對少,指揮官陳時中日前指出,主要是因為防疫行動啟動得快、也比較早,在武漢去(2019)年12月17日傳出嚴重病例後,台灣在12月31日就啟動登機檢疫,並在今年1月2日設立國家級應變指揮中心。此外,台灣在2月14日起發現沒有旅遊史者的潛藏病例後,立即採取回溯性追查,在社區內擴大採檢,才沒有造成社區傳播。
這樣的防疫經驗,姜冠宇說「歐洲、美國都想向我們討教。」
姜冠宇和高雄醫學大學的團隊剛結束一場視訊會議,對象是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將台灣的防疫經驗,包括校園、醫院的防疫政策,都和美國的專家學者分享。
姜冠宇說,不只美國,現在全球最需要的是社區防疫的經驗。隨著各國接二連三的確診病例爆發,光靠機場防疫、隔離有疫區旅遊史的旅客已經不夠了,許多國家的病例已經進入到社區,他說現在考驗的,是當地的全民衛生習慣。

姜冠宇說,台灣的社區防疫成功在於衛教,民眾拼命戴口罩、洗手,和歐洲國家比起來差非常多。另外政府當機立斷將武漢、日本疑似病例包機回來,檢疫政策有做好,沒有造成防疫破口。
他也指出,台灣有健保,很多資訊可以統一處理,不僅可以做口罩實名制、資源管控,也可以查詢疫區旅遊史。他提到美國雖然醫療高水準,但保險制度昂貴,幅員廣大,各個州政府的管制不一,導致管理方面上不同步。

台灣能靠防疫有功重返世衛嗎?
台灣能做的,「就是經驗分享」,姜冠宇說,其實這是世界衛生組織年度大會(WHA)應該要有的功能,但由於台灣無法參與大會,導致台灣經驗完全分享不出去。在中國的壓力下,台灣自2017年以來,已經連續3年未受邀參與世衛大會。
今年的世衛大會預計將於5月17日登場,不過姜冠宇認為,只要世衛總幹事仍是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而世衛內部仍存資金角力、誰投資多錢就聽誰的,台灣縱使防疫有功,仍沒有多大機會能參與世衛大會。
指揮中心社區防疫組副組長莊人祥也表示,台灣在防疫上有功,其他國家或許能替台灣在WHO美言幾句,但WHO還是比較政治性的場合,能否加入不是只靠防疫成果。
不過莊人祥表示,防疫外交不是只有靠加入WHO一種方式,台灣持續有和其他國家用不同的方式「做朋友」,也接獲各國希望能經驗分享的需求,他昨(12)日才與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等人與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視訊,分享台灣如何落實「大數據防疫」降低社區感染的政策;也有外國團隊想了解,台灣做病毒核酸檢測的技術。
衛福部國際合作組技監劉麗玲也表示,台灣目前由於口罩不能輸出,醫療物資還是留在台灣,目前可以與外國分享的主要是檢驗技術指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於13日和各國邦交使節會面,分享台灣在防疫上的經驗,與會的有包括美國在台協會等近60個國家及國際組織的駐台使節、代表及官員出席。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各國代表都想了解,台灣能不能做將各類防疫政策、標準訂定提供給他們做參考。但陳時中也說,每個國家風土民情、經貿往來、外交關係都會影響到相關政策,防疫政策還需要因地制宜,不過可以把台灣過去在不同的時間點,做決定的因素給國外參考。
疫情帶來機會,台灣如何再一次被世界看見?
今年3月初,台灣的名字在紐西蘭的鏡頭前,一共出現2次。
紐西蘭衛生部文官長布魯斐德(Dr. Ashley Bloomfield),分別在3月7日、9日的公開記者會上,兩度肯定台灣的防疫作為。
「我們可以看到有2個國家,新加坡和台灣,找出曾與確診案例接觸過的人士的能力非常強,以及將他們隔離,這可以有效防止社區群聚感染,也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位於南太平洋的紐西蘭,目前稍未遭到武漢肺炎的嚴重波及。自2月28日出現第一起確診病例後,紐西蘭目前只有5例確診案例,沒有死亡案例,不過防疫是持久戰,而讓紐西蘭最為借鏡的國家,竟是台灣。
一名不願具名的駐外人員表示,其實台灣被國際看見,除了外國媒體的報導,也來自各國駐台使館,將在台灣觀察到的資訊回報給各國。駐外人員指出,台灣的經驗已經能寫出一些介紹,包括如何控制群聚感染、如何增加口罩生產、如何找出感染源頭,「這些經驗比物資的協助更重要」,畢竟能不能出口口罩到其他國家,現階段去談還太早。
最新發展:
-
台灣連續3天「加零」,衛福部桃園醫院可望在2月19日恢復營運 1年前
-
比較台灣與中國的「疫援外交」,誰才是善心的撒瑪黎雅人? 1年前
-
美國力挺、邦交國提案致函秘書長,台灣要怎樣才能參加WHA? 2年前
-
美國務院發起#TweetForTaiwan要將台灣「推進」WHA,盼打破中國「潛規則」 2年前
-
世界醫師會致函呼籲讓台灣參與世衛大會,WHO迴避:要由會員國決定 2年前
-
美國華府智庫:歐美國家正以前所未見力道,挺台加入WHO 2年前
-
台灣持續「防疫外交」:將捐給歐盟700萬片口罩、美國200萬片、邦交國100萬片 2年前
-
官員在訪問中避談台灣後,世衛罕見發聲明提到「台灣經驗」 2年前
-
包機外交:秘魯封鎖國境,台灣包機「順便」載84名日本、新加坡旅客離開 2年前
-
台美發表聯合防疫聲明:將合作快篩、藥品生產,台灣將每周提供美國10萬副口罩 2年前
-
「明知故犯」者指揮中心要公布姓名,醫師:不利防疫恐造成漏洞 2年前
Tags:
年薪破百萬在台北買不起房?調整資產配置,買房不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想在買房時擁有好的貸款條件,一定要趁有穩定好工作的時候申貸較佳。面對通膨升息時代的來臨,大家務必聰明善用資產配置成為人生最佳助力,而不是讓買房成為拖垮自己財務的稻草。
本文作者:VI College價值投資學院 台灣區總經理 黃士豪
買房是很多人畢生夢想,許多上班族開始投資的動機,也是希望透過能扣除每月支出後、盡可能放大剩餘的存款,更快買到人生第一間房。但是看著房價不斷飛漲,媒體不斷報導百萬年薪工程師、醫師都無法在台北置產,讓很多人感到恐慌、甚至放棄買房念頭。
32歲的飛輪教練阿謙很努力賺錢,汲汲營營忙於工作,希望能買一兩千萬的房子,好安身立命。為了達成目標他相當努力培養技能,除了具有飛輪跟肌力教練資格外,平時也提供學員筋膜按摩服務。
因為服務口碑很好,目前團體加個人每月穩定都有100小時課程,即使前段時間疫情不穩定也只有少掉一成教練收入,月收入約為6至10萬。
對於未來目標,阿謙除了希望可以透過被動收入增加、改變目前靠時間及體力換取金錢的現況,也希望能夠買入兩間2000萬的房子,一間自住、一間出租賺取被動收入。
既有資產配置上,由於懷抱著買房夢,因此阿謙保留110萬活存現金,另外有一張台幣56萬的美元保單,投入美股58萬有不錯獲利。
買房對平均月收入8萬的阿謙來說是否為不可能任務?我認為,阿謙應該先拋掉想法便是:別為了賺頭期款而投資。
給阿謙的投資建議一:別為買房投資,要讓投資為你置產。
遇到像阿謙這樣懷抱著買房夢的學員,我都會先要他們反覆問自己:為什麼要買房?
如果從資產及投資角度來看,房子算是防守型資產,如果將房屋價值放進整個資產配置後,花在買房的錢就不能超過總資產50%,否則就會讓自己變成房奴,更會因為多數資產都卡在房子,而因為房價變化影響心態。
假設買房能為自己帶來安全感,那這想法相當好、也值得去達成這個人生目標,這時就可以思考如何利用投資來幫自己買房。
以阿謙希望買到2000萬的房這個目標來看,房價2000萬首購需支出頭期款為400萬,這時除了要因為固定支出增加房貸這一項,因此要提高保障型資產外,也要確保進攻型投資組合有400萬,並透過選擇權等投資方式妥善配置讓自己能利用每年10-20%投資報酬來支付房貸本金及利息。
給阿謙的投資建議二:想買房保障人生,別抱持保障心態投資
在與阿謙諮詢對談過程中,我也看到許多保守型投資人最容易落入的「陷阱」:認為是保障,其實處於風險中。
將錢投入投資市場,因為跌價造成損失,這是一種可視但未知的風險。但是如果將錢都投入到定存、活存現金中,每年因為通貨膨脹造成損失,加上失去將錢轉進保守型甚至進攻型投資組合中能產生的獲利,這是屬於容易忽略但已知的風險。
保障型資產是為了當有突發風險產生時,讓我們不用擔心生計並可渡過半年時間進行避險。就阿謙每月支出約5萬來說,保留30萬是足夠的。特別是在進攻型投資組合都握有許多高價值公司並有不錯獲利時,應該將額外80萬緊急帳戶資金及活存轉進進攻型投資組合,才能更快達成買房目標。
而究竟是否該買第二間房出租賺取被動收入,我也請阿謙好好想想:買第二間房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買房是為了投資,那麼比起將一大筆錢投入保守型資產,以阿謙還年輕並且收入相對穩定情況下,該如何積極進攻讓自己退休時可以擁有千萬甚至億萬資產,才是最適當思考方式。
這些建議也適合你:購買投資型保單前先停看聽
在阿謙現有投資組合當中,我也看到在許多學員資產配置中都會出現的「投資型保單」。這類同時具備投資及保險功能的保單屬於保守型資產,因此建議在購買時要注意投入金額加上其他保守型投資不要超過總資產20%外,更要先釐清以下關鍵。
首先便是保單報酬形式為何?是在一定年限後固定會發放股息給保戶,還是保險公司會每年將這些錢投入特定投資標的做為報酬?這些資產增長能否看得見,甚至是否穩定,必須先了解。
其次則是這些保單綁約年限,這會影響可動用資金及運用彈性。當然,既然是保險更要確認又是綁定哪方面保險,在自己真正需要時是否能夠降低醫療或意外造成風險。懂得從資產角度思考保單,可以讓你在投資道路上少走相當多冤枉路。
附帶一提,想在買房時擁有好的貸款條件,一定要趁有穩定好工作的時候申貸較佳。面對通膨升息時代的來臨,大家務必聰明善用資產配置成為人生最佳助力,而不是讓買房成為拖垮自己財務的稻草。

本文章內容由「VI College價值投資學院」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