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武漢肺炎疫情下的菲律賓:呂宋島封島延長至5月15日、二士兵遭菲共槍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2日晚間,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港譯「杜特爾特」)宣布,從15日開始,超過1200萬人口馬尼拉大都會地區,將會被封鎖至少30天,以遏制武漢肺炎在菲律賓的傳播。
(2020/04/24 13:50|更新:杜晉軒,核稿:楊士範)
《中央社》報導,菲律賓總統杜特蒂24日下令,大馬尼拉強化社區隔離延長到5月15日。杜特蒂表示,若菲律賓共產黨游擊隊「新人民軍」( NPA,New People's Army)持續攻擊、掠奪救援物資的話,他可能宣布戒嚴。
菲律賓政府在24日上午召開了全程直播的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會議,總統發言人羅奎(Harry Roque)宣布,武漢肺炎疫情風險較高地區包括大馬尼拉區、中呂宋區、呂宋島南部甲拉巴松區(Calabarzon)、明多羅島(Mindoro)等,將強化社區隔離延長到5月15日。截至23日,菲律賓武漢肺炎病例數達6981例,462人死亡。
杜特蒂在會議上作出了針對新人民軍的警告,他警告新人民軍若持續無法無天(lawlessness)、到處進行殺戮的行動的話,他可能宣布戒嚴。因為新人民軍「奪取給人民的援助,甚至他們的物資、食物。」
杜特蒂強調,他會努力在剩下的2年任期內,「解決」所有新人民軍,他說「我給他們(軍隊)的命令是殺死你們。你們所有人。」、「如果你們說我將破壞民主-不。我將解決民主(遇到的問題)。」
杜特蒂之所以針對新人民軍發出警告,是因為日前新人民軍對菲律賓軍人發動了攻擊。菲律賓CNN報導,新人民軍21日在呂宋島東部的奧羅拉省(Aurora province)槍殺了2名士兵,並造成3名士兵受傷,當時這幾位士兵是在名為Diaat Barangay的小鎮巡邏時遇襲。
此前菲律賓政府與新人民軍作出了停火宣言,後者單方面宣布停火至4月30日,而前者的停火宣言已於4月15日結束。報導指出,菲律賓官方認為新人民軍始終未兌現自身停火的諾言,因為新人民軍在官方進行防疫工作之時,仍不斷作出攻擊
而日前新人民軍也表示,自3月16日杜特蒂宣布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以來,新人民軍的武裝部隊已進行了6次空中轟炸。最新一次的空襲是4月19日發生於菲國南部的薩蘭加尼省(Saranggani province)。
菲律賓CNN指出,新人民軍是菲律賓共產黨的武裝部隊,與菲國政府的衝突已跨越50年,而杜特蒂在2017年退出了與菲共的和談,因為雙方都相互指控違反停火協定。

(2020/04/07 16:40|更新:杜晉軒,核稿:楊士範)
《中央社》報導,由於武漢肺炎疫情仍未退燒,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同意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建議,大馬尼拉地區及呂宋島的強化社區隔離措施延長到4月30日晚上11時59分。
報導指出,呂宋島自3月17日起實施4週強化社區隔離,所有住戶居家隔離,公司行號、商場等暫停營業,每天每戶只允許一人出門購買食物和生活必需品,影響了大馬尼拉和呂宋島約5700萬居民的生活。
截至4月6日,菲律賓武漢肺炎總確診數3660例、163例死亡。
首位平民因不戴口罩而遭菲警槍斃
為遏制疫情蔓延,此前杜特蒂在4月1日電視演說時撂重話,表示封城期間若有人惹麻煩,置軍警生命於險境,就「射殺他們」。《中央社》報導,杜特蒂是因4月1日有150名大馬尼拉貧民上街抗議未收到援助物資,造成動亂後,而下此命令。
根據菲律賓總統府通訊暨作業部(PCOO)公布的全文,杜特蒂(Rodrigo Duterte)在演說中表示:「我對軍警和巴朗蓋(barangay)官員的命令是,如果有人惹麻煩,讓你們有生命危險,(就)射殺他們。你們了解嗎?(讓他們)死。」
「巴朗蓋」是菲律賓基層行政區,相當於台灣的一個里。
結果在杜特蒂下令後的隔天,就傳出有農民因沒戴口罩而遭菲警射殺身亡。根據《Philstar》報導,此悲劇發生在菲律賓南方民答那峨島(Mindanao)的北阿古桑省的小鎮納斯皮特(Nasipit),而非已實行強化社區隔離的呂宋島
報導指出,4月2日上午十點,一名疑似酒醉的63歲農民因沒配戴口罩,在檢哨站被醫護人員告誡時爆發衝突,由於該農民拿起菲律賓鐮刀(bolo)破壞警車,以及欲攻擊醫護人員和警察,便被警察當場開槍擊中頭部身亡,成了首例因不配合防疫措施遭警方擊斃的平民。
死者的親屬告訴媒體,警方當初應將死者逮捕或捆綁,而非開槍。菲律賓警方表示,他們將對該事件進行進一步調查,並向公眾保證警方在實施強化社區隔離時,仍會於維護法治和尊重人權。
《中央社》報導,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菲律賓分部主任歐拉諾(Butch Olano)在杜特蒂下達「槍斃令」後發表聲明說,杜特蒂將射殺政策延伸到社區隔離執法單位令人相當憂心,致命且不被制止的武力,絕不該是用來處理像武漢肺炎大流行這種緊急事態的方式。
歐拉諾表示:「我們呼籲總統,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期間,立即停止他對那些批判政府的人施加暴力的危險煽動。地方政府必須與居民對話,尤其是提供那些最貧困社區急需的援助。」
(2020/04/01 21:40|更新:吳象元,核稿:杜晉軒)
《中央社》報導,菲律賓大馬尼拉因新冠肺炎肆虐封城已兩週,150名失去工作機會生計無著的奎松市貧民今天上街,抗議政府承諾的援助物資未發放到他們手中,但遭警方以未經許可集會為由驅離,20人被捕。
最新發展:
-
被越洋監控的海外勞工:菲律賓籍看護批評杜特蒂,恐遭遣返回國 2年前
-
菲政府親中是真的,中國醫療援助也是真的,但真的「不該提到海」 2年前
-
【東南亞週報】緬新年特赦2.5萬名囚犯|越南抗議中國在南海新設西沙與南沙區|星馬兩國延長「鎖國」措施 2年前
-
新冠肺炎下的菲律賓社會,誰是防疫過程中被忽略的「潛在犧牲者」? 2年前
-
大馬尼拉封城下之怪現象:官僚失能民間弱弱相殘,補助資源疑似遭分贓 2年前
-
【東南亞週報】緬第三波發放外資銀行執照國泰世華兆豐在列|大馬宣布「鎖國」延至四月底|星國教育部禁教師用視訊會議軟體線Zoom 2年前
-
菲律賓一架醫療運輸班機起飛時爆炸,機上8名人員全數罹難 3年前
-
【東南亞週報】泰進入緊急狀態|菲通過總統緊急權力法案|緬甸若開軍被定為恐怖組織 3年前
-
我在宿霧與「封島」中的呂宋島遙望著:留下來的人,能做的就是照顧好自己 3年前
-
2020全球進入「新鎖國時期」:澳門擴展防疫禁令,中港台居民「有程度」限制入境 3年前
-
【東南亞週報】新加坡禁250人以上大型聚會|大馬鎖國至3月底|泰南炸彈襲擊恐使和談觸礁 3年前
-
菲律賓大馬尼拉封城下的階級悲歌,貧民嘆:一天沒工作就沒收入 3年前
-
馬尼拉都會區實施社區隔離未奏效,菲國當局研擬是否「完全封城」 3年前
-
【東南亞週報】馬尼拉封城30日抗武漢肺炎|荷蘭國王為印尼獨立初期暴行道歉|緬國會否決限縮軍方權力修憲案 3年前
Tags:
用愛守護一個家:伊甸基金會「弱勢兒童服務計畫」,牽緊每位慢飛天使的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發展遲緩並非孩子成長的終點,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給予遲緩兒及家庭更多的療育支持,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我們常聽到的「發展遲緩」(developmental retardation),指的是嬰幼兒或兒童在知覺、運動、認知、語言或社交等方面,出現遲緩的狀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大約為6%至8%,以台灣每年平均有20到25萬新生兒計算,台灣每年大約有1萬5千名嬰兒,可能有發展方面的問題。
但是,發展遲緩並非無法矯治,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等等,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接連照顧兩代遲緩兒,她身心俱疲
今年4歲的蓁蓁,因為有癲癇及心房中膈缺損的問題,所以出生後便一直在醫院接受治療。後來醫院安排發展評估,發現蓁蓁不僅因為心臟影響整體發展,也有長短腳的問題。蓁蓁的主要照顧者是奶奶,但奶奶除了照顧蓁蓁,也要照顧有輕度智能障礙的蓁蓁爸爸。
蓁蓁爸爸小時候因糞便的細菌感染,發燒到40度後就醫住院,當時醫療跟早療觀念都不發達,並沒有發現蓁蓁爸爸的發展異狀。等到發現後,才趕緊接受早療服務。蓁蓁奶奶常常感慨地說:「因為太晚接受早療,所以成效比較有限,如果當初能夠早點發現的話,或許現在蓁蓁爸爸可以更好。」
雖然感慨,但是蓁蓁奶奶還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陪著蓁蓁爸爸走過了早療之路。現在的蓁蓁爸爸不僅表現不錯,更透過就業媒合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平時除了上班,就是陪蓁蓁玩,兩人相處起來像是兄妹一樣充滿了童真的趣味,讓蓁蓁奶奶感到很欣慰。原本想說生活終於要步入正軌的蓁蓁奶奶,沒想到孫女也出現了發展遲緩的狀況。身為主要照顧者的蓁蓁奶奶,想到所有的努力跟辛苦都要再來一次,巨大的疲倦感讓她時常淚流不止。「但是,為了我這個孫女將來能夠自立自主,我現在不扛起來,還有誰能扛起來?」蓁蓁奶奶說。
在照顧的路上,永遠不該讓一個人踽踽獨行
情況和蓁蓁一家類似的家庭,其實並不在少數。隨著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家庭與人口結構改變,不論是上有長輩、下有子女、自己又有工作在身的三明治族父母;或是因父母忙碌而需將孩子交給長輩照顧的隔代教養家庭;資源不足、經濟弱勢的偏鄉家庭、單親家庭等等,在面對發展遲緩兒的照顧問題時,經濟、生理、心理所承受的壓力更加巨大。
根據衛福部統計,在2021年,台灣共有約1.9萬名兒童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以比例來看,遲緩兒接受早療服務的比例,遠低於遲緩兒的個案人數。這或許是因為受到過去「大雞晚啼」的觀念影響,有些家庭中的主要照顧者,可能無法及時,或者不願意面對嬰幼兒在發展上的異常狀況。而另一個原因則是發展遲緩並不像感冒或者跌倒擦傷一樣很明確。根據研究,目前只有大約20%的發展遲緩能夠找到原因,而在這些已知的原因中,還包括了各種先天的缺陷以及後天的影響。
染色體異常、營養缺乏、肌肉神經病變等都屬於先天的缺陷,像上文中的蓁蓁,就是因為遺傳性癲癇問題,而導致的發展遲緩。在後天的影響上,則有可能像是蓁蓁爸爸一樣在幼兒時期受到細菌感染,或者腦傷、腦性麻痺等等。另外也有可能是外在環境所導致,比方家人對於嬰幼兒疏於照顧和互動、兒童受虐,又或者是經濟弱勢的家庭,較無法滿足幼兒成長所需的資源,才導致發展遲緩。

無論原因為何,如果持續忽視嬰幼兒有遲緩發展的情形,對遲緩兒本身、家庭以及社會,都會帶來更沈重的負擔。試想,如果遲緩兒只能依賴主要照顧者而生活,隨著他的年齡增長,主要照顧者會老去、會生病,甚至有一天意外降臨,遲緩兒該怎麼辦?更重要的是,照顧遲緩兒的工作,也不應該只由一人扛起,因為長期照顧所產生的心理壓力,日積月累所導致的悲劇時有所聞。但這些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因為只要發現得早,遲緩兒在專業的支持和幫助下,可以減輕發展遲緩的狀況,更有機會跟上同齡孩子的發展步伐。
慢飛家庭特攻隊 寶貝成長大作戰
伊甸投入早期療育服務邁入第30個年頭,每年幫助超過2萬名發展遲緩兒童及家庭趕上成長步伐。根據伊甸的服務經驗,許多家庭在發現孩子有遲緩成長現象時,往往不知所措,如果再加上社會環境、家庭結構及生活經濟等壓力,整個家庭就會加速失序,面臨崩潰邊緣。因此,伊甸的早療服務,期許能成為每個早療家庭的堅強後盾,以家庭為核心,為孩子安排療育課程,並透過親子活動、親職講座及定期療育會議,幫助家長在育兒上建立實用的五大能力,包含「溝通力」、「學習力」、「自信力」、「決策力」以及「影響力」,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需求,並能積極且自信地陪伴孩子跨越成長阻礙,減輕照顧壓力。今年邀請到藝人楊祐寧擔任愛心隊長,期待能強化並帶來早期療育正面、積極的印象,讓有需求的家庭,願意主動尋求支援,接受伊甸專業早療顧問團的幫助,共同支持孩子在成長階段中的種種需求。

上文中的蓁蓁奶奶,曾經為了蓁蓁的發展,不管颳風下雨,騎著機車載著蓁蓁到醫院回診,一個月要跑醫院好幾趟,非常辛苦。後來蓁蓁開始接受伊甸的早療服務,短短兩年時間,蓁蓁就有了非常明顯、令人驕傲的進步。比方可以自行上下樓梯、戒掉了尿布,在生活自理及口語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其中最大進步是在環境適應上——原本蓁蓁相當依賴奶奶,剛開始進入日托班上課的前半年,常常會哭鬧。但現在已經可以自在的跟著團體一起活動,和同學們也相處很融洽,甚至能夠幫忙老師照顧比自己年紀小的孩子。
「蓁蓁是個體貼的孩子,她在接受早療服務之後,這些特質都慢慢的展現出來。」有一次蓁蓁奶奶在家中默默哭泣,被蓁蓁看到,蓁蓁便上前擦掉奶奶的淚水、安慰奶奶,讓蓁蓁奶奶覺得很驚訝,也很窩心。有時候蓁蓁奶奶在家裡接代工做,長時間久坐時後,蓁蓁還會自動自發的幫奶奶搥搥腰背。蓁蓁奶奶說:「看她那麼乖、那麼懂事,我就覺得再怎麼辛苦也很值得。」蓁蓁一天天的進步,讓蓁蓁奶奶覺得很欣慰,雖然還有許多成長挑戰等著蓁蓁克服,但現在的她,已經擁有更多可能性,順利長大、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伸手就有機會抓住的目標。
「當超人,可以不只有自己一個人」,伊甸早療服務一直鼓勵慢飛家庭勇敢站出來,也期待社會大眾給予友善對待及行動響應,支持伊甸「弱勢兒童服務計畫」,幫助慢飛家庭解鎖成長任務,大家一起努力,用愛陪伴一個孩子,守護一個家。詳情請上官網,或洽捐款專線0800-025-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