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一位馬國新聞人的回憶(上):親見萬名柬國難民在山野,總理洪森在我們面前落淚

一位馬國新聞人的回憶(上):親見萬名柬國難民在山野,總理洪森在我們面前落淚
Photo credit:鄭昭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是一場十分獨特罕見的專訪。採訪過程中,我請洪森提到政敵企圖暗殺他的事件,他激動起來,說前後有13次,險遭人暗殺。不久前,有人在他家四周暗置幾十枚地雷,企圖取他的命。談著談著,他眼眶紅了,淚珠流下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2019年歡慶90周年紀念,出版〈星洲日報九十〉紀念刊。我應邀撰寫一文,回顧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1972年創立後,首28年所走過的道路。星洲日報國際組緊緊跟隨人類歷史上的脈搏,留下寶貴的歷史記錄。此文總結了這段歷史時期,星洲日報國際組報導的焦點,20世紀末年的五大事件。這顯示, 星洲日報國際組特別關注東南亞華人的遭遇,苦難和命運。

星洲90
Photo credit:鄭昭賢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成立於1972年,屈指一數,快半個世紀。

20世紀最後30年,國際上爆發多宗歷史性事件,影響人類命運,星洲日報以時間,向讀者詳細報導。剛好我身在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參與國際新聞報導工作,感受重大歷史事件帶來的衝擊。當年,為了向讀者提供詳盡的信息,星洲日報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費盡過多心思。

1972年,在巳故總編輯陳見辛策劃下,馬星洲日報八打靈編輯部成立了〈電訊翻譯組〉,不再依賴新加坡星洲日報電訊翻譯組。我慶幸獲得星洲日報錄錄取,成為新創立的電訊組成員。當年黃和平是主任,組員有7人。慢慢地,我從組員升為副主任和主任,28年期間,有緣見證馬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的誕生,成長和面對各種挑戰。

作為華文報,以服務華社為一體,理所當然,星洲日報國際組特別注意到影響華人命運的事件。國際上性事件,成為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追逐的重點。

回首20世紀最後30年那段日子,5宗影響華人命運之歷史事件,終生難忘。當年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全力以赴,為讀者詳盡報導。

五大歷史事件

1.越戰烽火,船民投奔怒海,葬身南中國海。星洲日報訪員奔奔戰區前線,目睹遍山漫野人口,進入泰緬邊界游擊隊營寨,會游擊隊首領。特派員鐘開基,發出一篇文章感人的柬埔寨戰亂與難民的報導。

2.越南撤軍,柬埔寨戰役結束,柬埔寨和平選舉,星洲日報記者羅瑞萍赴柬埔寨實地採訪。1997年柬埔寨內戰,報社特派郭清江,鄭昭賢(筆者)和攝記王汶忠航空公司政局動蕩的柬埔寨。 2000年11月,星洲日報進軍柬埔寨,柬埔寨星洲日報創刊,促進合併服務東南亞華人的理想。

3. 1998年,蘇哈托倒台,印尼排華暴動,華人面對浩劫,星洲日報率先大事報導,圖文並茂。中國未能及時反應,張曉卿社長仗義執言,發表文告,推動中港台媒體,更關注本地區華人命運 。報館面對華人遭屠殺的偽照片,接待逃亡老報人李卓輝,安排印尼暴動專題演講。 2006年,印尼星洲日報成立。星洲日報社長張曉卿派老報人李卓輝赴加里曼丹,出版印尼加里曼丹華人血淚史,同時製作記錄片〈下南洋〉。

4.文革動亂,林彪墜機,四人幫倒台,六四事件,大篇幅報導。受假新聞誤導,出版李鵬中槍號外,緊急回收。不遺餘力報導鄧小平南巡旋風,改革開放。出版鄧小平逝世特輯,號外〈永別了,鄧小平〉,張曉卿社長登〈他,救了新中國〉挽詞。1997香港回歸特輯,參加國家博物館之港回歸特展,現場派送。

5· 東歐變天,柏林牆倒,蘇聯瓦解,德國統一,讀者關注,星洲日報大事報導。鄭昭賢獲德國之邀,巡迴訪問東、西德和波蘭,撰寫東歐變天系列。漢堡學者關愚謙為星洲日報寫系列蘇聯瓦解特稿與舉辦關愚謙講座。

星洲日報與柬埔寨

1972年,馬星洲日報國際組剛成立,正值越戰烽火連天。越共接二連三砲轟機場,成為封面頭條新聞,我們全力以赴,全面報導,為弱小民族勇於對抗世界霸權而歡呼。

世事難料,誰料到,越共勝利後,越南統一,印支華人卻面對浩劫。一幕幕大逃難,投奔怒海,葬身南中國海的大悲劇上演。本地區國家很為難,要伸援手難,不伸援手也難,初期甚至訴諸新聞封鎖。

在登嘉樓福建會館的協助下,筆者到登嘉樓海濱,會見岸外海島上的難民。聽龍的傳人傾述他們的命運,激動不已。回報社見總編輯,要求報導南中國海上的悲劇。然而,總編輯告知,因受到限制,這類訊息不能報導。當時震驚不己卻無可奈何。慶幸過後不久,在悲劇越演越烈,聯合國等組織的介入,這類新聞才可見報。記得1978年11月24日,在星洲日報在封面版,刊登一則頭條新聞:〈瓜丁河口,難民船沉,發現95屍〉,震撼人心。

refuge_008
Photo credit:鄭昭賢
24-11-1978星洲日報封面的船民慘劇新聞。

同時,越南大軍進柬,打至泰柬邊界,數十萬難民逃至邊區,闖人泰境,又被驅回。一幕幕悲劇在邊區上演,聯合國和紅十字會緊急前往救濟,我國正義人士也北上參與救濟工作。星洲日報駐曼谷記者鈡開基發來許多邊區戰火和難民的報導。作為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成員,獲悉大批華人難民和柬人難民在邊區流離失所,缺水缺糧,面對戰火與地雷,心中澎湃不已。於是,自動向報館請纓,自掏腰包,奔赴泰柬邊界戰區。

1980年3月,我與編輯黎龍生兩人帶著年青人的激情,乘坐火車,直奔曼谷,在駐泰記者鈡開基的走向下,奔往靠近戰區的亞蘭小鎮。星洲日報記者和馬來西亞新聞從業員職工總會中央委員的身份向泰國軍事情報部申請准證,獲准越過泰柬邊界,進入柬埔寨游擊隊佔領區。

战士2
Photo credit:鄭昭賢
游擊隊戰士護送鄭昭賢(左)和黎龍生巡視營地

我們進入其中一個派遣柬埔寨游擊隊的大本營,會見游擊隊首領旺阿迪旺。這是真正的,現實的戰區,舉目見到黑壓壓一片的人潮,在山野地區竄動,終身難忘。

在這裡存放了幾萬名難民,他們歷經千辛萬苦,從柬埔寨東部逃到西部,越界進入泰國,又被泰國趕回柬埔寨,在邊界荒野徘徊,喝尿解渴,親人遭地雷炸死,與屍體同臥野地。我們在營內聽他們述說遭遇的災難。

战區難民2
Photo credit:鄭昭賢
星洲日報訪員進入自由吉蔑(柬埔寨)的204營地,營內有33萬名柬埔寨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