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邦交國宏都拉斯,會為了COVID-19疫苗「棄台投中」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宏都拉斯總統葉南德茲在5月11日表示為獲得中國疫苗,不排除在中國設立商務辦事處,宏都拉斯可能因為新冠疫苗而改變其對華外交政策的傳言不斷。葉南德茲總統僅剩下半年任期,在目前執政黨選情低迷下,是否有可能採取薩爾瓦多模式,在政權交接前與中國建交?
文:楊建平(宏都拉斯國防大學榮譽教授)
今(2021)年為宏都拉斯大選年,11月28日舉行總統、國會議員及地方首長投票,目前各政黨已完成黨內初選。選民對執政黨政府處理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措施的滿意度,勢將對此次選舉投票行為有決定性之影響。
新冠疫情將影響宏都拉斯2021年大選
新冠疫情自2020年初迄今,在拉丁美洲地區看不到緩解跡象,疫情不但衝擊經濟甚至會危及政權。
宏都拉斯目前新冠確診病例超過22萬例,死亡人數逾近6000人,接種新冠疫苗人數僅約百分之一。由於宏都拉斯950萬人口的新冠疫苗需求,遠超過目前所能夠獲得數量。由298個市長組成的「宏都拉斯市長協會」(AMHON)跳過中央政府採取「自力救濟」方式,向薩爾瓦多總統布格磊(Nayib Bukele)求助。
在宏都拉斯七位反對黨市長與布格磊總統於5月7日會面後,布格磊總統宣布於5月11日,贈送這七個宏都拉斯城鎮共3萬4000劑疫苗。在今年宏都拉斯大選活動已展開之際,反對黨此舉明顯係利用與宏都拉斯總統葉南德茲(Juan Orlando Hernández)關係疏離的薩爾瓦多布格磊總統從事政治操作。
- 中美洲地區國家新冠肺炎(COVID 19)疫情比較表(07/2020:05/2021)

「新冠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第一階段分配宏都拉斯的疫苗數為42萬4800劑,分別於3月13日及5月4日運交4萬8000劑及18萬9600劑。第二階段規劃在6月底前分配宏都拉斯21萬2940劑輝瑞疫苗。
宏都拉斯除於2月25日獲得以色列援贈的第一批5000劑莫德納(Moderna)疫苗外,並透過尼加拉瓜與俄羅斯政府聯繫,購買420萬劑衛星五號(Sputnik V)疫苗,第一批6000劑俄羅斯疫苗於4月16日運抵宏國,第二批4萬劑於5月15日運交。5月18日宏都拉斯總統府表示將購買440萬劑美國輝瑞(Pfizer)疫苗。
2018年8月與中國建交的薩爾瓦多,此次自中國採購200萬劑科興疫苗,已全數於3月28日至5月18日期間運抵薩國;中國並加碼於4月8日贈送15萬劑。薩爾瓦多之7萬確診病例、2200死亡人數,為中美洲「北三角」國家(瓜、宏、薩)疫情相對穩定的國家。
- 薩爾瓦多與宏都拉斯獲得新冠疫苗數量比較表

宏都拉斯歷任總統,曾數度欲與中國發展關係
2006年出任宏都拉斯總統的賽拉亞(José Manuel Zelaya),與拉丁美洲「反美」旗手委內瑞拉查維茲(Hugo Rafael Chávez)總統關係密切, 2008年6月加入委內瑞拉與古巴主導的「玻利瓦美洲替代方案」(ALBA)。當時宏都拉斯,被認為是2007年6月中國與哥斯大黎加建立中美洲的外交「灘頭堡」後,將成為中美洲第二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
但2009年6月,宏都拉斯發生21世紀以來中美洲的首次「政變」,賽拉亞總統被軍方押送出境至哥斯大黎加,總統職位亦遭最高法院罷免;宏都拉斯雖因此事件受到國際與拉丁美洲國家譴責及外交制裁,但當時美國及我國係少數未召回大使的國家。
宏都拉斯的一場「政變」,暫時化解了我國的外交危機。
2012年12月,宏都拉斯總統府網站發佈以「羅博(Porfirio Lobo Sosa)總統確認開展與中國外交關係意圖」為題之新聞稿,文中羅博總統表示「在21世紀,不能繼續有擴大與一個國家的關係,即表示與另一個國家為敵之想法」,羅博總統特別提到,北京已對宏國巴度佳3號(Patuca III)水力發電案進行投資,並可擴展至其他計畫。美聯社並以「宏都拉斯尋求與中國建立關係」為題予以報導,指出宏都拉斯總統羅博確認將在中國開設商務辦事處,作為兩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的一步。
2018年8月薩爾瓦多與中國建交後,宏都拉斯與台灣的邦交可能生變的傳聞再次傳出,宏都拉斯總統葉南德茲在路透社專訪中,對北京在拉丁美洲擴大外交存在表示歡迎,認為這為該地區帶來機會。2013至2014年間宏都拉斯駐台大使曾懸缺一年半之久。
新冠疫苗成為強權在中美洲地緣政治競逐之籌碼
美國因自身新冠疫情嚴重,對新冠疫苗採「美國第一」政策,對其「後院」拉美中低收入國家愛莫能助。在現行世界衛生組織配發疫苗數量有限,加上印度疫情嚴峻,直接影響其「印度血清研究所」(Serum Institute of India, SII) 阿斯利康(AstraZeneca,AZ)疫苗的生產,以及COVAX機制的疫苗配送。拉丁美洲國家在求助無門情況下,中國及俄羅斯疫苗似乎成為拉丁美洲國家「唯二」選擇。
目前美國過半成年人已接種新冠疫苗,在疫情較為緩和後,拜登(Joe Biden)總統於5月17日宣布,6月底前美國將向其他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家釋出至少2000萬劑疫苗。除2000萬劑輝瑞、莫德納及嬌生(Johnson & Johnson)三種疫苗外,美國另將釋出6000萬劑,尚未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授權核准使用的阿斯利康(AZ)疫苗。
在承受來自中國及俄羅斯疫苗競爭壓力下,美國對包括宏都拉斯等拉美地區國家應會優先考慮。
宏都拉斯因疫苗與中國建交或建立貿易辦事處的可能性低
中國曾在我拉丁美洲邦交國巴拿馬、海地及多明尼加三國設有「貿易發展辦事處」(Office of Commercial Development),其中巴拿馬及多明尼加,分別於2017年及2018年直接將原即享有外交特權的貿易發展辦事處,改為「大使館」。但中國在我邦交國設貿易發展辦事處,在派駐國家似乎較我國大使館矮了一截,且易予駐在國有「一中一台」之「雙重承認」顧慮。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1-05-26 隨著本土疫情升溫,台灣重回中國「疫苗外交」進攻的最前線
- 2021-05-26 指揮中心確立「解除隔離」標準:確診發病達10天以上、Ct值30以上即可
- 2021-05-26 我們的邦交國宏都拉斯,會為了COVID-19疫苗「棄台投中」嗎?
- 2021-05-26 僵化的「醫療機關指引」七大程序,導致日本疫苗接種率僅3%
- 2021-05-25 本土新增281例、校正回歸261例,全台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14日
一圖看懂——讓專業的來,居家照顧服務員都在忙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照服務成為承擔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隨著時間的推進,所謂的「高齡化」、「少子化」社會,已經從一個社會學名詞,成為我們的日常。根據內政部統計,2017年起,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式超過了14%,今年老人人數則已超過425萬,預計到2025年,每五位居民中,就將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這不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對我們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挑戰。
在這樣的變遷中,其實許多長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能夠在自己熟悉的家中,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和家庭結構,這樣的願望似乎越來越難達成。取而代之的,是長者們必須獨居,或與同樣年長的配偶互相照顧的現實。因此,長照服務成為承擔這些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
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1. 備餐服務、協助進食:
服務內容:依照長輩的需求、營養狀況和牙口狀況準備餐點及協助進食。
眉角:如果長輩牙口較不好,居服員會將餐食煮得較軟或打成泥、剪碎, 讓長輩容易進食。若長輩排斥泥狀食物,則將豆類或穀物類食物打成稀狀,讓長輩直接飲用。需要依照長輩的吞嚥能力,準備合適的餐具。一般會建議長輩自主進食,若需要由居服員協助,則必須注意餵食的速度及進食速度。但不管長輩是否可自行進食,居服員皆需要請長輩張口確認是否食物皆已吞嚥完畢,避免長輩因為食物留在口中而嗆到,發生危險。
2. 沐浴服務: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穿脫衣服、進行沐浴。
眉角:沐浴的過程需要注意水溫,以手臂內側測量溫度是否適中。須注意避免水流到眼睛。沐浴的過程會坐在馬桶或是便墊盆椅上,若長輩仍有行走能力或手部功能,居服員會鼓勵長輩自己清洗正面,背面由居服員協助,以維持長輩的生活機能,延緩退化。在沐浴的過程中,居服員須注意長輩的隱私,但也同時必須注意通風,避免室內太悶導致長輩或居服員昏倒。
3. 陪同外出、陪同就醫、採購:
服務內容:許多個案因身體狀況較難獨自外出,因此居服工作中陪同外出散步或就醫、協助個案採購日用品都是很重要的服務,攙扶步伐不穩的長輩到外面散步運動,或是為長輩採買衛生紙、洗髮精等日常用品,讓他們可以生活地更加舒適。
4. 基本日常照顧: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翻身、移位、修剪指甲、協助上下床、刷牙洗臉、協助換尿布等基本日常照顧。
眉角:在進行任何活動前,確保環境安全,無滑倒或絆倒的風險。使用適當的輔助工具和技巧,來避免造成長輩或照顧者的傷害。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以防止感染。考慮長輩的健康狀況和特定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調整照顧方法。在進行照顧時尊重長輩的隱私和尊嚴。
除了以上四項最基本的服務項目之外,還有足部護理、管灌、翻身拍背、測量生命象徵、肢體關節活動、陪同外出、陪同就醫等等服務,都可以依不同長輩的需求來安排。
伊甸基金會自成立之初,就秉持著一個堅定不移的使命: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持續不斷的支持與服務。這一理念源於創辦人之一、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以及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共同懷著一個夢想,希望無論是誰,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和成長。劉俠女士曾這麼說過:「有一大片園地,種花種樹,養各類家禽,有工場、有房舍、有足夠的場地供人休閒娛樂。徜徉其間的,是那些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走路走不好,以及弱智、顏面傷殘、心智障礙的孩子…這是他們的伊甸園。」
走過四十年的歲月,伊甸基金會期待著,有一天,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到安全、溫暖和被接受。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伊甸基金會會繼續努力,承擔起照顧和支持的責任。
伊甸基金會«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透過日間照顧、居家服務、失智據點、喘息等專業多元的服務,疼惜長輩及照顧者,讓長輩在最熟悉的地方找到服務,也讓照顧者在專業的地方得到喘息。讓每一位長輩安心、放心、快樂地好好變老。詳情請上網搜尋「伊甸 老人照顧」,或撥打支持專線0800-02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