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擁有一座有歷史的城市?新竹老屋與老城區的未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新竹老屋風貌不必然要全然復舊,從外觀到內裝完全的和過去一模一樣,而是能依照使用的需求改造。但必須找出這間老屋最能夠代表它背後故事的核心為何?並將其結合進房屋的改造中。
作者:見域CitiLens(文/王昱登|攝影/董昱)
從新竹火車站附近至城隍廟一帶,在開發已久的新竹老城區中,還有許多老屋在此聳立,見證了這塊土地好幾代的變遷。提起老屋,大部分人會直接聯想到具有文化資產身份的「古蹟」或「歷史建築」,然而,城市中老屋的價值,絕不僅止於單點的文化資產,而是廣泛分佈於街區中的老街屋。這些市民每日經過的建物,若能妥善保存、活化,融入當代生活中,新竹才能真正算是有歷史的城市。
新竹漢人建城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清代。新竹清代時期的老屋,其中最知名的幾間,大多已有文化資產的身份:例如位於北門街的鄭氏家廟,或者重要的信仰中心新竹都城隍廟。越靠近市中心,清代時期的老屋越難找到,因為新竹市中心大多是高度發展的商業區,絕大多數區域早已改建,往昔的建物風貌,只能從文獻上尋找蛛絲馬跡。然而在相對外圍的區域,例如竹蓮里、香山或南寮,仍可見到一些經典的閩南三合院。
相較之下,日治時期的街屋,在新竹留存的數量較多,在舊城區與火車站前最為常見。新竹日治時期的街屋,外觀上相近於北部同時期的建物,以線條簡單、乾淨利落為特色,有部分是紅磚或洗石子立面,很容易在街道上被辨認。二戰後的老房子在新竹也不少,大多以重複性的線條、鐵窗花與小口磚為主要特色。

新竹老屋的現況
在市區的老房子裡面,日治時期的街屋雖然數量眾多,但保存得不甚理想,部分因為大多是磚造或加強磚造。其中,有蠻大一部分仍持續被使用,但因為建材限制,修繕上有很多困難,例如屋瓦年久失修,強風下會被吹飛;或者過去大多為編竹夾泥牆或磚牆的工法,因此常有漏水或牆面剝落的問題。再加上若要按照過去的建築工法,修繕成本很高,屋主大多會用現在簡便的材料,例如水泥等材料包起來。如此一來不僅外觀不甚美觀,長久下來也可能衍生其他問題。
日治時期老屋因為使用率仍高,在活化上會遇到建築年代落差的課題。許多日治時期的老屋,現今大多作為單純店面使用,採用現代的裝潢或格局去設想,進而造成一些問題:例如樑柱直接被包起來,以致於蛀蟲不被發現,或者將舊有結構拆除而無法復原。例如東門圓環的NET,過去是日治時期的新竹州產業會館,但不論從外觀或內部,一般人都很難察覺這段歷史。
按照使用方式,新竹的老屋可以概略分成兩類:有出租使用以及並未出租使用。首先是出租使用的老屋,這類型的房子因為目前仍持續使用中,在房屋的基礎設施上多數有被維護。以漏水及房屋結構的補強來說,出租使用的房子都至少會被租客因為日常使用的需求而時常修繕。比起無人使用的房子,至少維持了這些老屋繼續地存在於街道上,不至於坍塌。然而,簡單的修繕不一定能讓老房子作為歷史景觀的見證。許多租客為了商業的考量,除了修繕之外,還會重新裝潢店面,甚至大程度的改造立面,這樣的狀況在火車站及城隍廟周遭等新竹最為熱鬧的商業區,隨處可見。
而尚未出租的老屋中,閒置許久的房屋不在少數,在市區很容易發現巷弄中大門深鎖的紅磚老屋。諸多老屋因為閒置而無人日常管理維護,導致傾頹崩壞,彷彿一個無解的向下循環:因為閒置而導致房屋毀壞,越是毀壞的房屋更不會讓人願意整理,度過幾十個年頭後,終究只留下斷垣殘壁。
並未出租,但仍繼續被屋主使用的老屋,大多還維持完整,但歲月還是造成了房屋部分的毀壞,尤其屋頂以及牆面的漏水或小規模崩塌。這些損壞大多會立即被補強,但隨著老師傅的退休以及建築材料的更新,老屋往往沒辦法找到原有工法或材料來維修,只能選擇最經濟實惠且快速的方案,也就是使用大量的鐵皮和浪板來補強。

老屋保存與活化的困難
總體而言,新竹老屋保存與活化的困難若回歸到屋主或租戶的身上,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 修繕責任歸屬不清:不論是產權所有人或租戶,縱使沒有要拆除老屋,單單維護上便可能遭遇困難。究竟維護責任是在租戶還是屋主呢?即使是屋主自用,老屋也大多產權複雜,因此修繕經費該由誰出資,容易談不攏,以致於停擺、閒置。
2. 修復工法問題:工法上,雖然文史界常提倡「修舊如舊」,實務上修復老房子的工法,確實跟現在主流的建築工法不同。因此有意修復的屋主,常會面對找不到合適工班,或者缺乏相關知識的情況。
3. 進駐及維護成本高:老房子因建物年份久遠,修了往往很快就會再度出現問題。而對於新租戶而言,進駐使用的啟動成本也相對較高。例如見域工作室曾訪調過的漁香甜不辣,當初進駐老屋時便面臨很糟的屋況。啟動與維護成本高,連帶影響年輕店家進駐使用老屋。
4. 經濟效益不高:老屋因為普遍屋況老舊,再加上建築格局已與當代不同,自住上常會遇到問題,即使出租利用,空間條件也比不上新建的店屋。總體來說,便會被認為經濟效益不高,進而影響使用與保留的意願。
留不住的老房子
新竹舊城區的商業活動仍舊相當繁榮,街區店家更替快速,產權移轉也時有所聞,老屋在此未必閒置,更常見的反而是出租給店家使用。出租自然是最直接、容易的空間利用方式,但許多屋主期待能獲取更高的經濟利益。例如近年來北門大街上如「太睿國寶」與「興傳」等指標性的大樓建案,幾乎都是一條街區的老屋屋主聯合起來自辦都更。讓關心老屋者唏噓不已之餘,反映的其實是更深層的經濟動機問題。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