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擁有一座有歷史的城市?新竹老屋與老城區的未來

如何擁有一座有歷史的城市?新竹老屋與老城區的未來
Photo Credit: 董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新竹老屋風貌不必然要全然復舊,從外觀到內裝完全的和過去一模一樣,而是能依照使用的需求改造。但必須找出這間老屋最能夠代表它背後故事的核心為何?並將其結合進房屋的改造中。

對於任何一個老屋所有權人而言,老屋的去留與利用都是項難題,最終的結局往往是多方考量下的答案。以見域工作室這幾年調查下來,我們認為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老屋能夠創造出的利益不足。空間不足、結構傾頹等問題阻礙了老屋的持續利用,若要解決這些問題,又必須讓所有權人出資,而且金額不小。這時,如果這間老屋是家族中的「起家厝」,通常就會閒置數年或是出租,除非面臨倒塌危險,所有權人才會做最低限度的修繕。但如果不是起家厝,一旦有建商願意收購或者改建都很容易推行。長久下來,街區自然留不住老屋。

e365f6b2-4a96-4481-9829-5ee81712bc0d
Photo Credit: 董昱

老屋該由誰來保護?

公部門大多傾向將老屋視為純粹私有財產的範疇,並未主動性的透過都市規劃,推動街區再生與老屋保存。

老屋逐漸消逝,那麼該由政府來保護嗎?透過公部門的資金和權力來指定保存,是現在台灣比較普遍能夠留下老屋原貌的方式。然而,這種方式存在許多缺點。公部門的資金及人力有限,不可能將每一間老屋通通登記在冊,並都有完整妥善的修繕及管理。再加上過去由公部門管理的文化資產,難以創造出讓人耳目一新,或能永續經營的案例。最常見的結果就是開設成博物館,成為開放的公共空間。

此外,再加上一些訛傳的推波助瀾,老屋所有人普遍認為指定為文化資產不僅沒有經濟效益,更有可能使得房屋「被充公」,平白讓自家的財產送給政府。所以新竹除了文化資產(大部分產權屬於政府),而私人的老屋多數沒有文資身分,重建改建的案例林立,逐漸也讓整個老城區的歷史感隨之消失。

見域工作室當然期待新竹這座老城中,可以保留下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老屋。老屋們如果能夠保持原本的姿態,矗立在街道巷弄之中,過去的故事就可以跟著房屋被保留下來。但單靠這種緬懷過去美好時光的情懷,不足以讓老房子能妥善地被保留下來,頂多只能依靠少數想好好對待老屋的屋主,或是期待公部門可以來將老屋指定為文化資產。

從公部門的思維到一般市民的理解,老屋持續被理解為文化部門的範疇,提倡原屋原地、修舊如舊等等。然而,完全舊有的建物,在現代是難以存在,被持續利用的。而只將希望寄託在文化資產身份的保護效力,不僅存在侷限,更將老屋「特殊化」,不再與一般人的生活及經濟活動有所關聯。

政府若要有積極作為,更應該做的是將老屋政策放入都市發展的藍圖裡,將老屋視為街區樣貌與文化經營的重要一環。然而,現行的新竹都市規劃相關法規中,並未將老屋視為重要的政策對象。見域工作室觀察,公部門大多傾向將老屋視為純粹私有財產的範疇,並未主動性的透過都市規劃,推動街區再生與老屋保存。然而,當老屋成為都市規劃進程的一部分,它是有未來的,可以持續的融入現代生活中,才有機會成為不需要「特別保護」的存在。

967f42d2-db11-432a-9cda-462c8cbba4da
Photo Credit: 董昱

老屋在當代新竹的意義

老屋不必然要全然復舊,從外觀到內裝完全的和過去一模一樣,而是能依照使用的需求改造,但必須找出這間老屋最能夠代表它背後故事的核心為何?

事實上,更精確地來說,老屋最集中的新竹舊城區,並不是多數的老屋都被拆除,只是難以在街道上辨認出來。除了前面提到因為瓦片屋頂難以修復的關係,多數都已經換成鐵皮屋頂之外,因為這裡是新竹核心的商業區,許多老屋都出租使用,店家為了營業和宣傳加設的招牌和外觀裝潢,常將老屋原本的風貌藏了起來。由這件事就可以知道,老屋的風貌和文化在這些使用者的觀念中,尚無法為他的事業加分。

見域工作室期待看到的新竹老屋風貌不是全然復舊,從外觀到內裝完全的和過去一模一樣,而是能依照使用的需求改造,但必須找出這間老屋最能夠代表它背後故事的核心為何?並將其結合進房屋的改造中。唯有如此,才能在保存和利用中找到一條合適的道路。舉例來說:一間五十歲的磚造兩層樓老屋,能保持原來富有時代感的立面非常重要,但內部裝潢和空間格局,當然可以依照當代的使用需求來改造,額外規劃吧檯、廚房,又或者改建廁所及加裝空調設備,對於這些現代住宅使用的方式,不需要墨守成規的認為一切只能照舊而不能更新。

在老屋保存及再利用的路上,新竹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前進。「緊張老屋消失得太快」這件事情就像是一個幽靈,令持續不斷的認識、關心老屋的朋友們煩惱不已。經過這幾年的參與,我們明白這件事急不得。見域工作室創立之初,就打算透過實作來重新幫老屋找回價值。然而從論壇籌辦、訪調工作等等,直到第三年才在多方條件的配合下,開始了比較有計畫的老屋再造,並投入相關的老屋活化輔導計畫。

對我們來說,新竹老房子現在的樣貌,只能算是勉強及格,至少房屋本體有被保留下來。而更進一步發掘老屋背後的故事,甚至活化空間等等,雖然是我們心中期待看到的樣子,也只能一步一腳印,與每位老屋所有權人、使用者面對面的溝通,找到一個比現況更好的老屋使用方式。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除了文資教育之外,我們需要在新竹的街區裡出現一些典範:能看到保存老屋不等於在生活品質上妥協,種種的使用都能符合現代的生活水準,卻更凸顯出額外的老房子價值。到目前為止,新竹仍舊還沒有太多這樣的典範出現。我們期待有一天,新竹的街區能由下而上,引發示範效應,讓老屋的迷人之處,成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而,見域工作室自己的據點也盡力活化老屋,而舊城區如江山藝改所、周益記等,都是這方面努力的先驅。

延伸閱讀

本文經方格子 vocus見域CitiLens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