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中心宣布高中以下師生「禁止出國」,可能有哪些疑慮?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根據《憲法》第10條,人民有居住及遷徙之自由,雖然《憲法》23條指出,為了「避免緊急危難」可以例外,但有律師在臉書提醒,這是否符合比例原則?
(2020/3/16 19:00|更新:李修慧;核稿:黃筱歡)
因應「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簡稱「武漢肺炎」),台灣今(16)日再有新防疫管制。因昨(15)日一名台灣高中生出國後確診,部分縣市自行宣布將禁止高中以下學校師生出國。而今日下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指揮中心跟行政院建議這段期間出國不宜,行政院剛剛也接受指揮中心的建議,決議:高中以下師生到7月14日為止,停止出國。
昨日台灣新增一名高中生確診武漢肺炎,由於該名確診高中生赴希臘旅遊後才感染,新北市、桃園市今日上午都宣布,為了防疫,近期將禁止高中以下學校的所有師生出國。
雖然行政院目前尚未正式公布相關資訊,指揮中心也還未公布細節,但在各地方政府相繼宣布禁止出國時,社會已引發許多討論。
法源依據在哪?
禁止學生出國的法源依據為何,陳時中今日於記者會上表示,跟教育部討論後,未來會宣布細節。
但根據《憲法》第10條,人民有居住及遷徙之自由,雖然《憲法》23條指出,為了「避免緊急危難」可以例外,但律師林志群也在臉書提醒,這是否符合比例原則?而各地方縣市自行宣布禁止師生出國,林志群也提醒,根據《憲法》23條規定,只有「法律」位階的法條能限制人民權利,不是市政府可以援引自治條例來規範。
根據《中央社》,目前各地方政府的規範如下:
- 針對私人行程原則上禁止出國,如果有需要必須上報校方或地方政府教育局處,由校方或教育局處准駁。這類的縣市包括:嘉義市、基隆市、台中市、台北市、新北市。
- 沒有強制禁止,但建議、呼籲不要出國,包括:台南市、高雄市、桃園市。
- 沒有提到「禁止出國」相關防疫措施,包括:彰化縣、宜蘭縣。
禁止出國是否有助防疫?如何評估?
《聯合報》就報導,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針對新北市禁止全國高中以下師生出國政策表示,學生出國的人本來就不多,再來就是國人常去的國家有至少一半以上已經根本不能去了,黃立民不覺得這個政策會對防疫會造成多大影響。再者,也要討論,禁令該持續多久?是要禁到疫苗問世?還是禁到冬天過去?
台北市議員苗博雅就在臉書表示,如果直接禁止學生出國,會出現一些實務問題,比如「取消行程的經濟損失誰來負擔、父母因公出國孩子無人照顧等」。因此她建議「學生若出國,不問什麼原因,回國後一律遠距教學14天,期滿無症狀再進校園上課。」她說,這樣對學生受教權損害最小。跟直接禁止出國相比,爭議較小。
目前指揮中心和行政院目前都還沒有公佈相關管制細節。
(以下內容原刊於2020年3月16日 14:22)
【原標題】防武漢肺炎:北北桃禁止師生出國,台北用校規管制、新北扣操行成績
昨(15)日台灣新增一名高中生確診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簡稱「武漢肺炎」)由於該名確診高中生赴希臘旅遊後才感染,新北市、桃園市和台北市今(16)日都宣布,近期將禁止高中以下學校師生出國。
《中央社》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宣布新增案59,為北部一名高中生,從希臘旅遊返台後確診。根據教育部標準,高中以下學校1班有1人被列為確定病例則該班停課14天,該高中生所在學校也被列為重點學校,啟動相關疫調和加強消毒。
為了避免類似狀況,截至16日下午1:50,包括新北市、桃園市、台北市都宣布,全市高中以下師生近期禁止出國。台南市、高雄市則建議師生,避免出國。
新北市、台北市、桃園市,至少到6月底前都禁止出國
《中央社》報導,新北市長侯友宜今日出席市政活動時表示,基於防疫需求,高中以下師生6月底前不准出國。市府表示,基於防疫,日前發文各校,要求全市學校師生(高中以下)於6月底前都避免出國,特殊原因報教育局(教職員工)或報學校(學生)同意始得出國,相關規範並視疫情狀況再行調整。
《ETtoday》報導,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說明,這波禁令範圍包括公私立幼兒園、國小、國中以及高中職,若師生要出國必須提出專案報准,審核通過才可出國,屬人倫、家庭探視等需求會盡量從寬。《自由時報》報導,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說,此規定沒有相關法源,但若家長執意帶孩子出國,校方將會透過扣操行成績、獎懲辦法懲處學生。
《新頭殼》報導,桃園市長鄭文燦今日也於防疫會議宣布,桃園各級學校的出國計畫一律暫停到8月底,教育局亦發函給私立學校籲一併暫停。
《聯合報》報導,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禁止出國,是在限制人民的權利自由,地方政府的效力如何,是否有法源依據等,都有疑慮,會再和中央請示,看是由中央統一限制,還是地方政府可自行決定。不過北市教育局表示,原則上直到7月14日學期末前,都禁止北市各級學校師生出國,如果因為比賽等特殊需求需要出國,可以向教育局專案報准。《ETtoday》報導,台北市表示,若學生沒准假就出國,依校規處理,老師則依教師考核辦法處理。
台南市、高雄市,要求師生減少出國
《ETtoday》報導,台南市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台南市目前並無「強制」要求學校師生禁止出國,但原本就有要求各級學校在新冠肺炎期間,師生避免出國,如果一定要出國,學校必須提出報准才可出國。不僅如此,台南市本周起將針對學生旅遊史進行調查,如果學生或其家人有相關旅遊史,需報告導師,學校會輔導健康自主管理。
《三立新聞》報導,高雄市教育局長吳榕峯也表示,此時為疫情非常時期,任何人均應減少出國與群聚,因此會要求師生們,若不是必要的出國行程就不要出國。
新聞來源:
- 新北防疫 高中以下師生6月底前不准出國(中央社)
- 北市7/14前禁師生出國 否則依校規處理(ETtoday)
- 新北開第一槍!防疫禁師生出國 教育局:違者扣操行分數(自由時報)
- 高中生遊希臘返台確診武漢肺炎 全班停課14天學校消毒(中央社)
- 快訊/報准才能出國!台南市教育局「無強制禁止」:將調查學生旅遊史(ETtoday)
- 快訊》桃園跟進 鄭文燦:高中以下師生8月底前禁出國(新頭殼)
- 新北6月底前禁師生出國 北市:7月14日前禁師生出國(聯合報)
- 跟進新北暫停出國?高雄市:建議師生非必要不出國(三立新聞)
- 新北6月底前禁師生出國 北市:7月14日前禁師生出國(聯合報)
- 各地接連宣布禁師生出國 台大醫:邏輯不通(聯合報)
- 「苗博雅 MiaoPoya」臉書
- 「林智群律師(klaw)」臉書
責任編輯:李修慧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36歲身價千萬仍然沒有安全感?善用「負債」,縮短與財富自由的距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以VI College價值投資學院的學員案例來分析推導,說明透過系統性的分析、目標設定及投資規劃,財富自由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甚至能藉此達成財富自由與志業圓滿的雙重目標。
財富自由是許多人共同夢想,如果可以擁有足夠被動收入讓生活無虞,甚至還能每月度假,相信這是許多人欣羨的生活。然而,財富自由確實是很好的理財目標,卻未必是「快樂」的終點。
36歲的心怡過去時常在各地飛來飛去長達八年,高壓工作、生活作息日夜顛倒,也為自己累積下遠高於同齡人的資產。分析心怡的資產負債現況:現金活存、股票、外幣存款、美股、債券、保險,包含名下一棟房地產,即便房子還有500多萬房貸,但總資產淨值有1300多萬。
她的夢想跟許多人相同,希望能靠著理財就不需要工作,每月有10萬元用來度假、15萬生活開銷資金和給家裡5萬的孝親費,同時維持目前每個月公益捐款的好習慣。現階段生活看似豐盛,但是距離自己設定的3億身家還有相當長一段距離,特別是盤點目前可動用初始資金只有美金3萬元,更讓心怡覺得目標難以達成。而在離開上一份工作後就因為帳面不缺錢而始終待業中,也讓心怡對未來不時感到不安。
擁有千萬身價,想要過上相對充裕、財富自由的生活是否是件難事?或許關鍵就在於資產負債組合當中的「負債」!

給心怡的建議一:財富自由的關鍵在於善用「負債」。
與多數諮詢的學員相比,心怡的投資體質跟觀念都算相當完善,特別是本身資產分配方向十分多元,表現出對於投資她是有長期研究且願意嘗試的。而透過完整檢視「資產負債」「資產損益」及「投資組合」三張表格,我可以在短時間內理解學員本身屬於哪種類型投資者,目前於投資理財方面存在什麼問題通常也能一目了然。
財務問題一定是出在負債嗎?以心怡這個案例來看,反而是卡在分配最多資產於「保險」上,而能讓自己加速達成財富自由的機會,反倒是唯一且最大的負債「房貸」。
心怡的房子目前剩餘房貸已經低於房價50%,我建議她可以尋找銀行重新談30年換貸並加上使用三年房貸寬限期,這樣除了立即將每月10,000多元房貸支出減輕為幾千元,對待業中的心怡來說可減輕相當大支出負擔,還能取得一筆不小的資金將防守型資產轉為進攻型資產。如果又進一步將那些投資報酬率過低的儲蓄險贖回,將資金都投入進攻型投資項目中,能在三年寬限期內靠著投資達成每月10,000多元的被動收入,等同於用手邊資金幫自己繳未來每月房貸。
給心怡的建議二:明確財務目標,距離財富自由其實很近。
但想要財富自由真有那麼困難嗎?或許單靠心怡目前手邊資產能在60歲前達成願望。
如果以心怡目前保障型資產高達518萬、防守型資產1400多萬、進攻型資產僅有250萬,分配比例為24:64:12現況來看,如果維持投資組合現況每年約8%獲利計算,要達到3億身家需要40年9個月。

但如果能將保障型資產降低至6%,防守型資產降低為31%,進攻型資產提高到63%,就目前心怡於美股平均獲利為15%,只需要將獲利提高至20%,16年又8個月就能實現3億身家目標。

但事實上3億真的是必要目標嗎?如果以心怡希望的未來生活來看,即使加上換房、換車及新房裝修等開銷,也只需要1億3千多萬資產,同樣投資組合、同樣獲利只需要13年,心怡於50歲前就能實現財富自由夢想。
給大家的財富建議:比起追求金錢,更該追求使命。
雖然心怡有相當大機會達成財富自由的夢想,但在諮詢過程中我也發現她對未來的不安感,主要原因來自缺乏「使命」。即使可以靠著理財就擁有不錯的生活,但缺乏使命可能會讓人覺得人生沒有重量感。除了追求財富自由,我常常建議學員建議一定要找到「沒有錢也會願意做」的事情,才有辦法創造更多財富,所以建議目前待業中的心怡可以趁著目前還沒有生活壓力,找到「使命」並做為主動收入來源。
我也會透過一連串問題引導學員,從這些問題的答案中找到一個方向後確實執行,無論透過創業、找到相關產業或相關職位,建立屬於自己的中長期志業規劃。在執行跟學習過程當中,也能夠找到更多元的新道路,這是每個成功者在找到財富事業前必經之路,藉由系統性的分析、規劃及目標設定,讓自己找到真正的人生快樂泉源。關鍵在於:你有找到屬於自己的「使命」了嗎?

本文章內容由「VI College價值投資學院」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