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七步,打造多元被動收入》:三個步驟達到「財務獨立」,早點實現夢想

《輕鬆七步,打造多元被動收入》:三個步驟達到「財務獨立」,早點實現夢想
Photo Credit: Deposite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幫大家實現財務獨立,協助大家能夠早點實現夢想,而達到財務獨立,有三個步驟,分別是財務保障、財務安全與財務自由。

當你完成第一個步驟,也就是達成財務保障之後,會有很多好處,像是可以幫你渡過危機、感覺有所保障、對意料之外的事情做了萬全的準備等等。

當然也有缺點,當突發緊急狀況時,難免就會動用這筆資金,最終有可能你處心積慮累積的財富也就此歸零了。雖然可以安全渡過難關,但你的資金也全部用盡。所以如果你可以先累積一筆資金,並且可以靠這筆資金所產生的利息過生活的話,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全感。

現在我們要創造一種安全的情況,就是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你的生活都不會受到影響,你也不必擔心要去哪裡借錢。簡單來說,想像成你已經擁有一台提款機,你已經養了一隻會下金蛋的金雞母。

我到底需要多少資金?

在第一個步驟中,你已經統計出每個月所必須支付的最低金額,這個金額就是你要下的金蛋,從金蛋大小可以推斷你要養多大隻的金雞母。

也就是說,如果以理性投資方式來看,你從這筆資金每個月獲得的利息,必須要能夠支付每個月的開銷。但問題是,這筆投資會有多少的投報率呢?如果我們把年投報率保守估計是6%,那養出一隻金雞母要多少資金呢?

所需要資金=每月生活費 X 12個月 ÷ 6%=每月生活費X 200

舉例來說,假設小明每個月需要10萬塊的生活費,根據上述的公式,小明必須要有一筆2000萬的資金,然後投資在一個年投報率是6%的投資產品上,每個月就能獲得2000萬 X 6% ÷ 12月=10萬元的生活費。

這筆2000萬元就是小明要養的金雞母,這隻金雞母每個月會下10萬元的金蛋,所以小明絕對不能動用到這筆2000萬的資金,因為這是會下金蛋的金雞母,即使一塊錢也不行。用這筆資金所獲得的利息可以讓小明生活無虞,足以支付日常開銷,也就是說,只要小明擁有2000萬元就能達成財務安全的目標。

只要有這筆資金,理論上小明可以不用再工作。如果你追求的不是去寺廟燒香拜拜的安全感,而是財務上的安全感的話,你就必須以最快的速度獲得這筆必要的資金。

人生在世,總會有很多現實的況狀是我們必須要去面對的,我們都知道,當一個人無法去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錢支持他去做。只有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如果不能長時間做讓自己感到快樂、覺得有意義的事情,我們便不知道我們有多少潛力,而人們之所以無法邁出這關鍵的一步,不能或是受限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關鍵都在金錢。

你可以開始計算你每個月需要多少資金,需要養出多大的金雞母替你下蛋。這也是我上述所講的,要先專注如何放大本金,養出自己的金雞母,盡早達到財務安全。你必須對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每個人都有掌控自己人生的權力,隨時可以改變信念,吸收新的想法,朝著夢想前進。

第三個步驟:財務自由

有很多人把財務自由當成是最終目標,但也有可能你要得更多,例如達到完全的自由。如果是這樣,我們就來想想如何制定完成財務自由的計畫。到這個階段要做的事情都跟你的夢想有關。你知道嗎,大多數的人都無法完成夢想,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要如何做,他們不知道夢想的價值,而這就是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談論夢想之前,我必須先慎重提醒你一件事情:

絕對不要宰殺你的金雞母。

財務安全是你的金雞母下的金蛋,用以支付你每個月的支出,而財務自由是你的金雞母下的金蛋,用以實現你夢想中的生活。先提醒你財務自由的一個關鍵信念:絕對不要宰殺你的金雞母,也不要把金雞母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絕對不要動用這筆資金,因為你必須藉由金雞母下的金蛋的力量才能完成所有的夢想,這也代表你的金蛋要夠大,才能買得起你的夢想。

假設你想買房子,而你已經達成財務自由的目標,當然可以用多餘的資金來支付買房的費用,但買房是一筆大開銷,少則幾百萬,動輒上億。當你用現金買房,你的資金水位會變少,如果你不想這樣做,有一個更聰明的作法,就是採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跟銀行申請房屋貸款來付費,房貸的時間可以是10年、20年或30年不等,只要每個月的房貸可以由每個月金蛋所生出的利息錢支付即可。

相關書摘 ▶《輕鬆七步,打造多元被動收入》:為自己打造「睡覺都有錢進來」的被動收入

書籍介紹

《輕鬆七步,打造多元被動收入》,創見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陳大仁

從為錢工作,到讓錢幫你工作,打造自動賺錢系統,由ES進階到BI象限!很多人夢想變有錢,卻遲遲踏不出創業的那一步;很多人都想追求財務自由,卻以為投資才是最好的選擇;很多人為了工作,被迫放棄自己的時間、生活與夢想。

9789869763646
Photo Credit:創見文化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