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尼拉都會區實施社區隔離未奏效,菲國當局研擬是否「完全封城」

馬尼拉都會區實施社區隔離未奏效,菲國當局研擬是否「完全封城」
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馬尼拉都會區涵蓋17個城市,擁有約1200萬固定人口,實施30天社區管理邊界管理、內部交通和人民集會等都受到重大影響。

菲律賓截至16日死亡病例攀升至12例,累積病例達140例,大部分集中都在馬尼拉都會區,而該區域也在15日開始,將執行連續30天的「社區隔離」(community quarantine)。

菲律賓之星》報導,目前的隔離措施允許工人從其他省分進入首都地帶。總統發言人Salvador Panelo表示,16日下午將討論是否完全封城。

中央社》報導,Salvador Panelo16日下午宣布,社區隔離擴大到呂宋島(大馬尼拉地區即位於呂宋島)全境,並強化社區隔離(enhanced community quarantine)下,呂宋全島將對「所有住戶實行嚴格的家庭隔離,暫停運輸,管制食物和基本服務的提供,將有更多制服人員(軍警)執行隔離措施」。

首個上班日外省民眾進入大馬尼拉地區上班、檢查站車潮擁堵,不少民眾在質疑社區隔離作用。見原本措施未見效,Salvador Panelo和內政部長Eduardo Año仍再建議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應把社區隔離改為大馬尼拉「全面封城」。

馬尼拉都會區(Metro Manila)的範圍除了首都馬尼拉,也涵蓋週邊15個城市及1個自治市,固定人口約有1,200萬。《聯合報》報導,杜特蒂12日晚間宣布實施的隔離,比較類似義大利倫巴底地區的「早期隔離」,區內並不停班,而是以遠端或輪班的方式減低人流量。馬尼拉周邊地區將設置軍警檢查哨。此外,雖然菲律賓國內線的區外交通全面中止,但往來通勤的企業主、上班族,仍可在事先聲請與主動認證的前提下,「自由於封城期間出入首都都會區。」

南華早報》報導,在隔離前夕的14日晚間,許多軍隊、警察的檢查站紛紛湧現在都會區的邊界,檢查人們的證明文件。現行社區管理不採行完全封閉,馬尼拉大都會發展委員會 (Metropolitan Manila Development Authority)原先宣布晚上8點到隔日早上5點宵禁違者逮捕,後來在人權律師指出此舉缺乏法源根據後撤銷。

菲律賓霸菱銀行(ING-Barings)前研究主任Salceda預測,隔離可能帶來 510億披索(約302億台幣)的損失。邊界管制的辯論是隔離方針當中最為關鍵的,在馬尼拉估計有300萬人為了工作,每日通勤於都會區和周邊省分之間。

管制第一天:交通打結

馬尼拉本是交通壅塞的都會區,市內的鐵路覆蓋範圍有限且容易故障,許多菲律賓人花費許多時間在上下班的路程。如今交通的情況更為嚴峻。

【圖輯】馬尼拉塞車煉獄:半夜三點出門上班的通勤日常

ABS-CBN》報導,16日大部分的城市和省分已經各自宣布社區隔離和關閉邊界的措施。菲律賓第二大城宿霧(Cebu)市從17日起,針對國內的旅客關閉邊界30天, 而經由國際航線進入的國際旅客必須要進行14天的隔離,菲律賓人或或持有長期居住簽證的人則可居家隔離。

根據政府強調的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原則 ,要求人與人之間至少保持直徑一公尺的距離,交通部在14日頒布的社交距離指南包括,計程車限載4人、菲律賓常見的運輸工具吉普尼(jeepney)上的乘客須相隔一個座位等。

ABS-CBN》報導,16日封城第一天,奎松市(Quezon)的公眾運輸系統、吉普尼上的人們還是擠得水洩不通。不過,在周一捷運的尖峰時段,則人們則有試著維持著更長的隊列。

交通及通訊部 (DOTr)16日宣布,暫時禁止人們騎機車雙載,交通部指出這也是當局社交距離的政策的一環。次長 Artemio Tuazon表示,「機車雙載是不允許的,一輛機車只容許一位騎士。」

Rappler》報導,經歷了一天的宵禁,文珍俞巴市(Muntinlupa)市長Jaime Fresnedi16日宣布馬尼拉進入災害狀態(state of calamity)。市政府表示,必須讓他們在疫情緊急狀態下能使用由國家預算撥款成立、防治災害的靈活應對基金 (QRF)。16日時,檢查站也讓當地早上的交通尖峰時刻非常壅塞,通勤者和機車騎士都必須在人龍車陣中等待。

另外,天主教信仰為主的菲律賓,系列的復活節活動也受影響。《菲律賓之星》報導,馬尼拉主教宣布3月15日到4月14日期間,馬尼拉首都區(Metro Manila)的彌撒與其他宗教活動將不會舉行慶典。意味著未來三週的大齋期(Lent )與聖周(Holy Week)活動,包括標誌著聖周開始的棕枝主日(Palm Sunday)、復活節都不對公眾開放。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徐卉馨
核稿編輯:杜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