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選舉「翁山蘇姬對撞軍方」?一場修憲鬧劇顯現緬甸民主改革之路困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次的修憲過程, 也讓全民盟被看破手腳,翁山蘇姬對自家議員投票行為完全沒有約束力。當表決修改「國家緊急狀況時由軍方接管國家」修訂草案時,部份全民盟議員就沒有投下贊成票。
被外界形容為「翁山蘇姬對撞軍方」的修憲案已經告一段落,在3月10號第一天的投票表決出爐後,大局已定,後面的所有表決都是多餘了。身為議會多數黨的全國民主聯盟(NLD全民盟)在這次的修憲案全盤皆輸,緬甸政局的改革依舊站在原點,找不出任何前進的途徑。
自2010年這部 《2008國家憲法》正式生效以來,惡名昭彰的憲法第436條依舊聞風不動,只字未改地繼續保障軍方最高權力。 全民盟和軍方提出的7項憲法條文增修草案沒有一項過關,只有修改退伍軍人福利相關條文中的形容詞一案,拿到4分之3以上的贊成票得以修改。這樣的修憲結果讓全國人民哭笑不得,喧騰一年的修憲議題,就在投票表決首日如鬧劇一場畫下句點。
軍方處心積慮耗時15年建構的國家憲法
這部《2008國家憲法》一共有15章節,軍政府花了將近15年時間建構完成。1988年8月8日發起的民主革命失敗後,國家被軍方正式接管,從此緬甸進入了極為不安的局勢,接著民主革命領袖翁山蘇姬受到軍方各種打壓、遭到軟禁。1990年,在國際壓力下軍方舉辦第一次全國大選,「全民盟」如預期地大獲全勝,但軍方不接受選舉結果,也拒絕交出政權。1993年,緬甸軍方召開「國民大會」著手建構國家憲法,在軍方主導下,兩年後又把全民盟的所有代表逐出大會,修憲過程中,少數民族代表和民主改革派代表向大會提出的建意完全沒有被採納。
2008年,自1993年召開的「國民大會」終於在落幕,隨之產生了「國家憲法草案」,並在當年交由全國公民投票決議,公投結束後,軍政府宣佈《2008國家憲法》草案拿到全國人民94%的贊成票正式通過,但直到2010年,軍政府才公告憲法生效。這部憲法中,除了保障軍方能合法接管國家最高權力外,果敢和瓦邦自治區第一次被正式列入憲法中。除此之外,這部憲法對人民財產給予前所未有的保障,也保障私人企業不被沒收為國家所有、政府保證不再公告廢除鈔票等。
完全違背民主精神的第12章憲法第436條
說《2008國家憲法》是世界上最難修改的一部憲法一點都不為過,尤其是惡名昭彰的第436條。軍方強調的「2008國家憲法精髓」指的就是這一條。依據這條憲法,任何增修本條憲法的草案,必須由聯邦議會公開討論投票表決,經4分之3以上議員同意贊成才能通過,通過後還要交由全國公民投票決議,得到選舉人數過半以上同意票,草案才算通過生效。這一條憲法規範了將近90項與國家核心權力息息相關的法條,其中包括針對翁山蘇姬的總統資格相關規定、授權軍方在緊急狀況時可無條件接管國家、保留國會4之1席次為軍方指派的義務席,以及所有武裝部隊均隸屬軍方管轄等,多項箝制國家自由民主發展的法條。對軍方而言,只要守住這條憲法,任誰都撼動不了他們的權力。
議會席次4分之3以上的贊成票又是怎麼樣的概念呢?依據憲法聯邦議會的總席次為664席,超過4分之3等於是492席,問題的關鍵,是憲法保障軍方指派4分之1的166席義務席,透過人民選舉產生的4分之3只有488席,換言之,即便這488席的絕對多數團結一致,也過不了修憲的門坎,除非再拉到軍方的4票,然而,以目前情勢來看,寄望於軍系議員倒戈,簡直是天方夜譚。

修憲議題是全民盟的選舉利器,軍方的照妖鏡
依據《2008國家憲法》,在聯邦議會中占有接近6成席次的全民盟,很清楚自己提出的修憲案不可能過關。那麼,若明知修憲不可為,全民盟為何要大張旗鼓的提出來?只因為這個議題對全民盟而言,只會加分不會造成減分效果。經過4年執政考驗後,人民對翁山蘇姬熱情開始消退,等不到資源的少數民族對她也漸漸失去信心。修憲案是拯救她聲望的辦法之一。全民盟是要用修憲案告訴人民,翁山蘇姬確實在努力兌現競選承諾。除此之外,也能突顯因為被 《2008國家憲法》掣肘,導致全民盟政府無法落實國家和平、經濟發展及政治改革的相關計劃。而修憲案的慘敗,恰好作實了軍方處處扯她後腿,為其執政不利找到了一個合理的理由。
上次在大選中與全民盟結盟的少數民族關鍵小黨們,對執政後的翁蘇山姬有些失望,是否會在今年大選中再次與她結盟,大家都是抱著觀望的態度,唯有搬出修憲案把全民盟聲勢拉起來,那些正在觀望的小黨們,才會願意再次與她攜手對抗軍系的「鞏發黨」(聯邦鞏固發展黨,USDP)。而全民盟修憲案在議會投票的第一天就被封殺,也讓外界看清楚緬甸的局勢,軍方的權力依舊在政府之上,全民盟政府的執政權是虛的、所謂的民主制度只不過是軍方許可下的鐵籠民主。
執政黨和軍方的修憲角力秀
2019年初,全民盟拋出修憲案後為炒熱話題動作頻頻,召集各黨派組成45人的修憲委員會,委員會成員由議會各黨所占有席次的比率分配,軍方和鞏發黨一開始就拒絕參加,議會開議前,更為了草案的錯別字等無關緊要的小細節爭吵不休,還做出一副被全民盟打壓的樣子。全民盟拋出修憲案的同時,在全國一線城市發起多場支持修憲案的人民集會遊行,看起來聲勢浩大來勢洶洶,軍方也不甘示弱,提出警告說「修憲可能為國家帶來災難,軍方不會坐視不管」,暗示將接管政府。在翁山蘇姬前往海牙國際法庭作證期間,還曾一度傳出,軍方可能會以國家面臨緊急狀況為由接管政府的小道消息。修憲期間,鞏發黨更動員支持者包圍議會表示反對修憲,如今看來,所有動作都是為了2020年的選舉。
最新發展:
-
不再讓軍人掌握國會議席!緬甸平行政府公佈過渡期憲章,承諾少數民族更大自治權 2年前
-
緬甸大選開票中:政治老手組黨參選,除了全民盟還有哪些政黨值得關注? 2年前
-
8張圖表看2020緬甸大選:軍方仍保有25%議會席次,全民盟是否有機會成功連任? 2年前
-
緬甸第一位同志議員參選人,為遭受警暴的LGBT社群發聲 3年前
-
【東南亞週報】翁山蘇姬投身緬甸大選|高盛同意賠償大馬39億美元|越南決議陸續開放國際班機 3年前
-
【東南亞週報】緬甸宣佈11月舉行大選|雅加達禁用一次性塑膠袋|越泰柬呼籲跨境環評寮國水壩計畫 3年前
-
【東南亞週報】印尼擬邀日本參與延伸雅萬高鐵工程|緬甸大選預計維持11月舉行|星今年均失業人數估破十萬超過SARS時期 3年前
-
【東南亞週報】泰進入緊急狀態|菲通過總統緊急權力法案|緬甸若開軍被定為恐怖組織 3年前
Tags:
ESG成為永續經營新顯學,除了追求獲利,這些企業更重視打造多元包容及友善環境的幸福社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今越來越多企業共享ESG架構理念,彼此跨業結盟、分享各自優勢,讓企業影響力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從渣打銀行與全球第一大烈酒集團帝亞吉歐的對談中,就可以看到雙方有許多相似之處。
「我的夢想」是許多人小時候作文課都會寫的題目,但是長大後,能真正實現夢想的人為什麼少之又少?其實,原因來自千里馬沒能遇上給予支援與資源的伯樂。
不過現在情況正在翻轉,因為現代商業環境,除了追求獲利最大化,更多企業把重心投入於實踐永續發展理念;尤其是在社會責任方面,企業更加重視勞工及社區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與福祉。打造更包容與多元的社會,需要更多企業一起聯手合作。
渣打、帝亞吉歐:從各自領域幫助社會上的千里馬
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在社會責任方面的相似之處,在於兩家企業都有幫助社會更具包容、照顧弱勢的公益計畫。
多年來,渣打在攜手政府單位及社福夥伴,共同打造「看得見的希望視障就業平台」,並透過連續贊助國內最大型的公益馬拉松賽事「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至今累計幫助近700位視障朋友成功並穩定就業。在支持視障青年多元就業之外,渣打集團於2019年推出全新的全球性計畫 — Futuremakers by Standard Chartered,並擴大所協助對象,主要協助16-35歲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並與社福團體合作,結合各組織的專業與資源,為他們提供就業的支持,幫助他們翻轉未來。在2020~2023年期間,渣打協助近7,000名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學習新技能、輔助他們就業及創業。目前渣打銀行也有6位視障員工在銀行擔任客戶服務的工作。

一般人可能無法體會,一些簡單的動作因為礙於視力限制,必須比常人多付出數十倍的反覆練習,沖泡咖啡就是一例。台灣第一位視障咖啡師林佳箴,小時候因意外導致視力逐漸退化,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努力取得英國國際咖啡師證照,並且創立「甜裡開始」咖啡廳。
林佳箴的故事,能夠感動人心並且躍上媒體版面,一方面也因為她是帝亞吉歐「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的2020年得主名單之一。
帝亞吉歐Keep Walking計畫從2003年正式啟動,訴求不以營利為目的,不限定夢想的類型和議題,從環保生態、藝術文化、公益推動、到偏鄉教育,如今已經實現超過200份計畫,累積提供達1.8億元獎金回饋。每一位夢想家獲得贊助後,得以展現他們的天賦,實現自己的使命,堅持夢想並且勇往直前。
為地球永續而戰,日常小動作也能節能減碳
ESG概念的另一個重要議題是「環境保育」。近年因應極端氣候現象頻傳,為了讓全球溫升控制在1.5°C以內,截至2022年10月,全球已經有137個國家響應2050年要達成淨零排放,其中德國、瑞典、日本、英國等先進國家,更將「淨零入法」透過實際舉措要求企業從營運過程減少碳排放。
從國家立法到企業響應並展開行動,證明永續行動的迫切性,也凸顯沒有任何人可以在節能減碳這件事置身事外。
帝亞吉歐近期提出「2030社會願景」計畫,其中三個核心範疇分別是「提倡理性飲酒、促進社會多元包容、促進環境永續發展」,最後一項就扣連203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帝亞吉歐台灣總經理梁殷禎分享,在釀酒過程,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水資源,帝亞吉歐規劃未來在產地製造過程,運用先進技術讓產品減少30%用水,具體提高產品生產效率。

渣打銀行總經理韓德聖(Ian Anderson)則表示,渣打集團也訂出2025年底要落實自身營運零碳排,2050年底達成投融資淨零碳排的目標。由於銀行的業務屬性,碳盤查過程, 屬於範疇一、範疇二的溫室氣體排放可以從自身做起;範疇三則屬於其他間接排放,例如商務旅行、上下游運輸、乃至於供應鏈、客戶所產生的碳排,且範疇三的碳排放量佔了總排放量95%。因此,渣打銀行下個目標就是要幫助客戶落實綠色轉型,打造綠色永續生態系。
值得一提的是,淨零減碳除了仰賴數位科技、組織轉型、調整商業模式來達成,每個人也可以在生活中擔任永續小尖兵。例如渣打銀行推出自家的永續發展App,員工可以在每日的工作中掌握自己的碳足跡,嘗試透過趣味的方式減碳,像是澆水、種樹小遊戲,企業會依同樣比例植樹,讓員工在日常為永續盡份心力。
翻轉偉大企業定義的現在進行式
股神巴菲特曾如此定義他眼中的偉大公司:「我認為競爭優勢可以持續25年到30年的公司」。然而,在ESG思維之下的今日,值得思考的是,偉大企業的意義應被賦予更多價值,除了具備競爭力與獲利能力,更重要的是願意關注社會、在乎永續的願景及行動。
對此,韓德聖這樣回應:「我們相信在推動商業與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對人類、環境、以及相關社群的關懷;藉由把永續行動融入我們的政策及業務之中,攜手我們的員工、客戶、乃至於更多人,一起創造更好的未來。」
想知道更多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決策者的精采對談,以及他們為ESG投入哪些心力?點擊影片觀看更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Ub5gUPWBO8
延伸閱讀
l 渣打銀行永續之旅網站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高的綠建築 台北101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成功的公共自行車系統 YouBike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永續能源推手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