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劇常見的反派「惡代官」,真的能像戲裡那樣隻手遮天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大家提到江戶時代「代官」,相信不少人就會想到做惡多端,魚肉鄉里的「惡代官」。但是江戶時代的代官真的是如同戲劇或是仿間印象般所描述的,可以隨意徵收錢糧加稅中飽私囊,乃至隨意冤枉良民使無辜百姓蒙受冤獄或是因此遭到威脅?
文:陳家倫(日本史專欄編輯)
相信不少同好提到官僚、公務員,就會有不少人心中出現了反感,確實,在媒體及特定政黨的刻意推波助瀾,近年來人們對於公務體系的文官多數抱持負面的印象,這種負面印象也不只是在台灣,放眼古今中外,皆會有不少這種反官僚體制的情緒存在。
大家提到江戶時代「代官」,相信不少人就會想到作惡多端,魚肉鄉里的「惡代官」。確實即使是在今日的日本,受到影劇等的影響,惡代官可以說是最常見的惡役專業戶,其與家老並稱時代劇的兩大惡役,而出現於《暴坊將軍》《水戶黃門》等懲奸勸善的時代劇中,每當劇尾德川吉宗高喊:
汝忘記余之容顏?
並制裁(成敗)選擇性失憶的惡代官等人時,總是為戲劇帶來的最後的高潮。
但是江戶時代的代官真的是如同戲劇或是仿間印象般所描述的,可以隨意徵收錢糧加稅中飽私囊、勾結奸商越後屋官商勾結,乃至隨意冤枉良民使無辜百姓蒙受冤獄或是因此遭到威脅?事實總是⋯⋯那麼的……枯燥而乏味……
真實的代官素顏其實並不是那麼的權力滔天,如同地方土皇帝般可以一手遮天。
在這之前,我們先輕鬆一下,來看個關於惡代官的小影片:
在這短片中,我們會看到小日向惡代官突然帶者手代(代官的下屬)殺入貧窮百姓的家裡,最終因為農民激怒小日向惡代官,最終激怒的惡代官命令身邊的手代帶走男農民。
在這邊我們能看到的除了代官擁有的徵稅權之外,還有就是小日向惡代官行使警察權及司法權將農民帶走,但是這樣真的正確嗎?
只具執行權的徵稅權
首先在徵稅權方面,雖然我們可能會在不少影劇中看到惡代官祭出刻捐雜稅,然而事實卻是,幕府長年秉持者四公六民的稅賦精神,代官亦沒有隨意徵收調整稅率的權限。
而幕府在德川吉宗的享保改革之後也制訂法律,將稅收訂為過往幾年平均稅率的定免法,遇到荒年,幕府更是會祭出減免措施來降低年貢的負擔。代官雖有徵收稅務之實而無加稅之權,因此代官身為幕府中層文官的地方官及稅吏,是無法隨意變動稅率魚肉鄉民,甚至從中欺上瞞下中飽私囊。

遭限制的司法裁判權
說到惡代官惡貫滿盈的其中一個項目,就是知法玩法,玩弄法律以此脅迫百姓逼其就範等,然而事實是否真的惡代官如此的土霸無理呢?
恐怕也非事實,首先代官雖為地方官,掌握者徵稅以及直接面對天領領民的幕府門面,然而代官並沒有掌握司法裁判權,而相關的權利一直都掌握在幕府的另外一個官僚機構「勘定」手上。
在江戶時代的幕府法律中,如果在天領發生死於非命的重大刑案或是造成人員傷亡的糾紛而引起的訴訟,必須上報勘定所,並由勘定方派遣勘定所的官僚前來進行調查並製作筆錄。換言之司法權及調查權是掌握在中央(江戶)官僚的勘定手中,而非第一線的文官(地方官)代官手上。
因此不會有時代劇般,惡代官直接未審先判表示:「全部斬殺!」等違背司法程序的情況。(除非代官自己冒險違法)
代官唯一掌握的司法裁判權,乃是直到江戶中期的18世紀末,在寬正六年(1794年)時被賜與授權對揭發聚賭等輕罪的司法裁判權,然而除了揭發聚賭之外其他案件,即使是輕微的案件,代官也必須按照法律程序進行調查後制作筆錄轉交給勘定進行裁示。
若用現代來比喻的話,那麼便是身為一位地方官的代官,如果發現高進及陳金城在領地附近聚賭,那麼代官基於幕府所授權的司法裁判權,可以直接對二人裁罰罰款聚賭三千,但是代官卻無法直接對陳金城殺害高義的殺人案件進行審判,而只能將陳金城拿下,並呈報江戶的勘定所請求派遣官僚前來調查及委交勘定所進行審判。

而幕府放寬對微罪賭博罪的司法裁判權,卻也能從中看出,在18世紀末期,當時的民間聚賭風氣盛行,因此造成發生案件眾多。但因為賭博只是微罪,若每件都上呈給勘定所則將勞師動眾,也加深勘定所官僚的負擔,幕府乃因此進行司法改革,將對賭博的檢控權及司法裁判權直接交給現地的代官判決。
這也極有可能代表者當時江戶中期的日本,即使是在天領的幕府直轄領,百姓的生活極可能十分痛苦,因此寄情於嫖賭已巡遊短暫歡樂的現象十分常見。(有關於江戶時代的遊女以及娼嫖業等,可參考站長文章)
即使是民事案件,如果調查方面沒有花費太多時間,則包含裁判及處罰或是和解都必須上報勘定所進行處理,代官無權直接結案。且如果代官在民事案件上調查太久超過六個月以上,依法也必須向江戶的勘定所遞交趣意書說明為何調查曠日費時的原因,也避免了代官行政怠惰藉此吃案的可能。
故我們可以發現,代官雖為地方官,但是實際上幾乎沒有刑事案件的調查權及司法裁判權,在司法權及警察權部分,代官必須聽從幕府中央的勘定所命令及裁示,唯一的例外只有在江戶中期的18世紀末,幕府放寬權限讓代官可以對於輕罪的聚賭罪直接進行審判。
代官除了賭博罪外,其餘事項都需呈交筆錄給江戶的勘定,由勘定進行審理,乃至上呈給老中進行裁斷,且不只是重大刑事案件,包含民事案件或微罪等也包含在內。因此很難有代官一手遮天的情況存在,絕大多數的情況都是代官必須將裁判委交給中央的勘定所進行裁判乃至上呈給老中進行裁斷。
那麼各位看官,對於江戶時代的中層文官:代官,是否又有所改觀了呢?
本文由日本史專欄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YouTube頻道,新作《日本戰國.織豐時代史》《解開天皇祕密的70個問題》已經出版,歡迎多多支持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精釀歷史專欄”的相關議題
- 2020-04-02 「惡即斬公方」的幕府將軍:德川綱吉如何改革代官制度?
- 2020-03-26 耶穌會傳教士大戰奴隸獵人,畫出了巴拉圭與巴西間的國界
- 2020-03-19 時代劇常見的反派「惡代官」,真的能像戲裡那樣隻手遮天嗎?
- 2020-03-12 國軍造型演變史:從北伐、抗戰、戡亂,到遷台後
- 2020-02-10 「鳥取城之戰」名垂千古的義舉:吉川經家捨身就義背後的現實
Tags:
好想住桃園!市民最有感的「宜居智慧城市」發展秘辛大公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城市該如何串聯企業、社會及公民組織,創造永續價值?依據關鍵議題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市調結果,帶大家一窺國門之都「桃園」,為了宜居智慧城市付出哪些努力。
桃園作為臺灣與世界接軌的第一站,面對永續未來的國際共識也採取了諸多措施,期盼能藉此逐步實踐「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
城市宜居的關鍵是什麼?過半民眾認為「交通運輸」政策影響最有感
這次問卷中,我們以「城市居住的理想藍圖」為題,詢問網路民眾最重視城市發展的哪些面向。結果發現,不分年齡性別,多數民眾對「宜居城市」都有相當類似的想像,最重視的三個方向分別是「大眾運輸與交通便利性」(52.9%)、「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38.8%)及「社區安全與治安狀況」(33.7%)。
不論上班通勤、日常生活,還是旅遊觀光,「移動」都是行動的必須過程。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便利、能否永續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整體運輸系統的設計規劃、市政措施完善與否。這次市調也發現類似的結果,像是談到近期桃市府讓民眾最有感的施政項目時,有將近四成的民眾選擇了「基北北桃通勤月票都會通」以及「鐵路地下化工程及捷運路網建設」等交通相關的政策。
另外,根據本次調查顯示,16-40歲的族群較為重視「教育資源的質量與分配」、「政府服務的效能」以及「文化節慶與娛樂活動的豐富程度」;41-60歲的桃園民眾則較為重視「醫療服務與設施品質」、「居住環境周邊設有公園綠地」以及「友善高齡者、身心障礙等群體的設施」;而詳加檢視近一年來桃市府所推出的政策或活動,許多也正好對應到前述的需求,例如「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結合科技執法的「靜桃專案」、舊城區改造、參觀人次破千萬的「世界客家博覽會」、擴大肺癌篩檢、加速設立市立醫院及特色診所、興建7座旗艦型公園與推動「高齡友善換居社宅專案」等,是桃園民眾除交通類別以外的有感施政措施。

而針對整體都市發展,今年由張善政市長召集成立的「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也開始著手短、中、長期的舊城再生規劃,並布局城市大型公共建設,關注人行空間與城市關係的有序發展;搭配桃園現在進行式的鐵路地下化工程,進一步推動車站周邊產業轉型及土地活化,更將效法歐美成功先例,規劃興建長16公里的綠色廊道,打造回歸人本思維的城市空間,提供市民最宜居、舒適的生活藍圖。
傳產轉型、新創支持、文化深耕:城市發展的永續金三角!
不過,僅是安全完善的交通路網還不夠,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攸關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調查指出,約三成民眾認為「提供傳統產業轉型的資源」(31.7%)、「支持產業創新發展」(31.3%)、「鼓勵農業轉型與特色觀光發展」(27.8%)是城市發展中相當重要的產業元素。

在青創產業的扶持上,桃市府近年設立了許多創育機構,例如專注孕育AI及智慧機器人等物聯網科技團隊的「新明青創基地」,及今年新成立、以整合電商平台資源為目標的「中路電商基地」。而未來更將成立「中路青創加速器基地」及「A8產業加速器」,分別催化能接軌國際的頂尖團隊,與協助傳產數位轉型。此外,桃市府也透過相關計畫提供創業辦公硬體、培訓資源,積極媒合青創團隊,並提供在地市場驗證機會,期待透過青創團隊產品規模化的過程,帶動整個桃園的產業升級。

此外,富有在地特色的人文觀光也是近年桃市府大力投入的領域,像是透過創新形式與傳統禮俗的融合「大溪大禧」,將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打造成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今年全新打造的觀光品牌「探索北橫」,推出數條能充分感受山水風光、體驗原民文化的主題遊程。不僅如此,桃市府也積極串聯周遭縣市的觀光資源,聯合推出整合了北北基桃共30處旅遊景點的旅遊套票,藉此導入更多的外部資源,促進桃園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

二度奪下永續城市特優獎!持續邁向更宜居、更智慧的桃園
針對「永續經營」相關作為的重要性認知,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大眾運輸路網的長遠規劃與建置」(40.3%)是落實永續的關鍵。桃園作為全台第一個符合聯合國推動「奔向淨零」(Race to Zero)倡議的城市,於今年3月29日率先發表桃園邁向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除規劃空氣品質淨化區、打造全齡友善的共融式公園綠地、協助企業產業轉型,更積極建置及完善市內捷運路網,全方位實踐淨零的永續目標;其中,桃捷綠線中壢延伸線綜合規劃,交通部同意捷運綠線從G01站延伸至中壢車站(桃捷A23),連結捷運綠線與機場捷運,形成桃園首條環狀捷運路網,而捷運三鶯延伸八德、棕線計畫,均已針對交通部審查意見提出修正,期盼今年底可獲行政院核定。

此外,桃園更再度榮獲今周刊「2023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的「永續城市特優獎」及「經濟力特別傑出獎」,展現桃園無論民間企業抑或政府機關,都將永續發展視為重要目標。而明年更將整合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及資訊科技局設立「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期盼藉由組織整改消弭隔閡,讓各單位的目標、任務都更加明確並發揮效益,並優化各項公共服務,為市民打造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使「智慧桃園」的目標更上層樓。

桃市府在都市景觀、城市機能、產業精進及施政效能等面向的耕耘,短期成效不僅為民眾所有目共睹,長期觀之,更是為桃園往後的蓬勃發展打下關鍵基礎,使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正實現。
【桃園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