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運動員間風行的「全身冷療法」真的有效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以冷療法治療疾病與傷害的概念令人難以抗拒。使用者雖口耳相傳其正面效應,卻沒有科學證據支持這樣的說法,這意味可能只是使用者對治療的信心所致,也就是安慰劑效應。
撰文:馬隆(Dina Fine Maron)|翻譯:黃榮棋
知名職業橄欖球員馬肯紀(Phil Mackenzie)決定讓自己幾乎全裸地暴露於低溫環境裡。他每天起床就是到曼徹斯特的橄欖球場,進行例行嚴格訓練:傳球、踢球、被球員擒抱攔截,此外他也做重量訓練。例行訓練結束後,馬肯紀通常會回到更衣室沖熱水舒緩身體痠痛。但這天球場附近的停車場卻出現一座巨型密閉室,他與幾位隊友走進裡面,馬上感受到一股冷冽的空氣迎向他們。
馬肯紀早就想嘗試稱為全身冷療法(whole-body cryotherapy)的低溫治療,希望能藉此舒緩痠痛。在幾天內完成了數次兩分鐘療程後,馬肯紀還發現了其他好處,他回憶道:「我馬上感到神清氣爽,睡眠品質也變好了。」沒多久全身冷療法就成了馬肯紀每星期四次的例行治療:他只穿著人造纖維彈性短褲、手套、襪子、拖鞋以及頭帶保護身體不被凍傷,在低溫的空氣中放鬆筋骨。他的隊友也都採取同樣的防凍措施進行冷療法。
熱中冷療法的不只有馬肯紀與他的橄欖隊隊友,還包括美國職業籃球員科比.布萊恩(Kobe Bryant)與詹姆斯(LeBron James)等明星運動員;一些報導也指稱,好萊塢明星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與珍妮佛安妮斯頓(Jennifer Aniston)也都曾接受冷療法。
美國冷療法市場正開始成長:各球隊引進冷療法以調理球員身體狀況,而健康中心則用冷療法讓顧客放鬆、減重以及對抗任何老化跡象。美國德州達拉斯的一家行銷全身冷療法儀器的大經銷商CryoUSA說,2011年至今,他們已在全美各地賣了200台儀器,預期接下來幾年總銷售額還會有更大的成長幅度。
但冷療法其實沒有科學根據。2016年7月,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提出警告,指出沒有科學證據支持冷療法可舒緩肌肉痠痛、失眠、焦慮或任何其他效益,反而有可能造成凍傷、燒燙傷、眼睛傷害或甚至窒息。FDA回應Scientific American的詢問時還表示:「FDA尚未核准全身冷療法,而且也沒有證據支持這些廠商宣稱的醫療效益。」
FDA是根據文獻評估以及一般認為人體暴露於寒冷空氣中會產生的相關危害,才提出這樣的警告,不僅如此,冷療法費用昂貴,五次兩分鐘的療程就要價數百美元。
置身於冷冽空氣中
低溫治療的概念源自1970年代末期的日本,當時冷療法被吹捧成可舒緩多發性硬化症,或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關節疼痛。1990年代在西歐越來越受歡迎,但一直到最近10年才在美國與澳洲崛起。隨著冷療法的風行,宣稱可以治療的疾病也突然大增。根據最新的市面廣告宣稱,冷療法不僅可治療痠痛,還能對付氣喘、阿茲海默症等各種疾病。
全身冷療法源自廣泛接受的物理標準冷療(利用冰袋與冰水浴治療急性軟組織傷害)理論。醫師在治療扭傷或挫傷的腳踝時,通常會建議冰敷做為療法之一。臨床研究發現,冰敷受傷部位5~15分鐘,就能把皮膚溫度降到13℃以下,藉此減緩神經系統傳遞疼痛訊息。
冰敷或許還有其他療效,英國烏斯特大學運動醫學研究人員布里克萊(Chris Bleakley)說,動物研究發現,冰敷可以減少受傷部位的白血球,因此能對抗傷害造成的發炎反應,但冷療法是否真能產生同樣效益,仍是未知。
現今冷療法是利用液態氮冷卻密閉室裡的空氣至-129℃以下,液態氮的溫度雖遠低於冰點,但冰冷空氣並非直接貼著皮膚而是圍繞皮膚外,因此不會讓皮膚的深層組織溫度下降;而冰敷是直接貼著身體部位,低溫容易穿透皮膚與脂肪到達受傷軟組織。
布里克萊與其他研究人員於2014年分析了冰敷、冷水浴以及全身冷療法的相關研究後發現,冰敷最能降低皮膚與肌肉的溫度。舉例來說,冰敷10分鐘可以讓皮膚溫度降低17.8~26.1℃,但3分鐘的全身冷療法(為保護使用者,製造商建議的平均時間)降溫效果比較差,約3.3~19.4℃。布里克萊說,全身冷療法無法如冰敷那樣有效降低肌肉溫度,因此無法有效減緩疼痛訊息的傳遞,同樣也無法有效冷卻軟組織以阻止發炎。
其他研究更強化這方面的疑慮。評估一種療法是否有效的黃金標準,是隨機分配受試者至接受此療法或其他療法(或沒有治療)。至今研究人員已針對全身冷療法進行四次包含對照組的隨機分配實驗,朴茨茅斯大學運動生理學家卡斯特洛(Joe Costello)與布里克萊等人仔細檢視了這些研究結果後發現,全身冷療法沒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卡斯特洛說:「與沒有接受治療的對照組相比,現有證據不足以支持全身冷療法能減緩肌肉痠痛,或促進運動後的筋骨恢復。」這四項實驗以及卡斯特洛對結果的評估並非最後結論:由於樣本數很小,而且其中只有四位是女性,平均年齡20初,因此無法確定「萬能」的全身冷療法是否真的對女性或年長者有效。

相關研究站不住腳
這些實驗說明現今科學界仍缺乏評估全身冷療法療效的相關研究,布里克萊說,這類療法的研究中,受試者都很少,而且實驗方法有缺陷,例如缺乏對照組。他堅定地說:「運動科學家真的需要提升這方面的研究,讓研究品質可以跟得上其他醫學研究。」
“運動健身專欄”的相關議題
- 2020-04-18 練太少不夠、太多又怕受傷?你需要的是「週期化訓練」
- 2020-04-11 中年以後,比起運動,你更需要肌力訓練
- 2020-04-04 在運動員間風行的「全身冷療法」真的有效嗎?
- 2020-03-28 《傳奇教練丹約翰的肌力體能訓練金律》:怎麼選擇要給學生的訓練動作?
- 2020-03-21 提高能力、減少受傷:適合跑者做的七種核心肌群訓練
Tags:
簡單卻不簡單的美味,全靠製作的用心!晨光土司「糯米湯種工法」打造細緻柔軟的超質感土司,讓早餐開啟焙感朝氣的一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晨光土司使用特有「糯米湯種工法」,質地柔軟細緻、口感濕潤香甜,讓人每天都朝氣滿滿。究竟糯米湯種工法有什麼神奇之處呢?現在就來一探究竟。
每天早餐吃的土司看似簡單,卻是最能展現技術的烘焙品之一。以充滿質感的口感與香氣而深受好評的晨光土司,就是土司界中講究製作技術的代表作。
晨光土司使用特有「糯米湯種工法」,質地柔軟細緻、口感濕潤香甜,讓人每天都朝氣滿滿。究竟糯米湯種工法有什麼神奇之處呢?現在就來一探究竟。

晨光土司簡單的美味,來自講究用心的工法
晨光土司特有的「糯米湯種工法」,特別之處在製作湯種時額外添加糯米粉,當95°C高溫熱水沖入麵粉與糯米粉時,糯米粉裡的澱粉會瞬間糊化,將水分緊緊抓在澱粉分子裡,讓土司體富含水分,口感柔軟濕潤。
湯種與麵糰混合均勻後,再以0~7℃低溫熟成12小時,這段時間澱粉酶會把澱粉分解成麥芽糖,讓晨光土司吃起來香甜。

晨光土司不只講究在糯米湯種工法,更特別使用三段壓延工法處理麵團,讓土司質地更細緻綿密。烘烤則引進熱穿透能力絕佳的日本石板烤爐,烤出皮薄均勻的細緻質地;烤完接續進行分段式冷卻,讓土司維持絕佳的濕潤與柔軟度。

每一步用心的製作步驟,讓晨光土司擁有簡單卻不簡單的美味,也讓吃到晨光土司的人,能夠一早就朝氣滿滿。
多樣的晨光土司,讓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早晨食光
經典款的「晨光嚴選土司」,擁有簡單的美味,直接單吃土司,每一口都能品嚐到細緻濕潤的質地,加上小麥甘甜香味,不知不覺就能吃完一整片。想要以豐盛感為一天充滿朝氣?那就用晨光嚴選土司製作三明治,只要簡單加上幾片美生菜、起司,就能享受到食材的真滋味與土司融合的層次感。

晨光土司的三款調味土司,則讓每天的早晨精彩有變化。「晨光葡萄土司」加入粒粒飽滿多汁的日曬葡萄乾,為細緻柔軟的土司帶入水果香甜的口感層次,是吃過肯定會驚艷的美味。

有濃郁奶油香味的「晨光奶油土司」,使用特選奶油調和關鍵煉乳配方,還沒咬下就能聞到令人心動的奶油香,咀嚼時奶油香氣讓細緻香柔的土司體達到美味平衡,也非常適合搭配咖啡一起享用。

添加精選蜜漬香脆核桃、酸甜莓果的「晨光莓果核桃土司」,不只有堅果酥脆與莓果酸香,額外添加精心調配草莓泥於土司體中,讓核桃與莓果的風味更加融合每天早上來一片,開啟焙感朝氣的一天。

特有糯米湯種工法、多種講究製作技術,讓每一口晨光土司都是恰到好處的濕潤柔軟,令人回味再三。現在,就讓晨光土司成為每天必備的朝氣來源,創造充滿質感而有朝氣的美好生活。
▲廣編內容圖示僅供參考 產品以實物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