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李屍朝鮮》的譯名涉嫌「貶低國格」?但改成《屍戰朝鮮》似乎沒有比較好

《李屍朝鮮》的譯名涉嫌「貶低國格」?但改成《屍戰朝鮮》似乎沒有比較好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片商決定「對韓國的歷史、文化的尊重」更改其名,但回頭來說,此劇又是根據網路漫畫《神的國度》(신의나라),為殭屍題材的架空古裝劇,不知這些作品是否也曾受到韓國當地史學家的關切?

眾多影迷千呼萬喚的《李屍朝鮮》第二季,終於台灣時間3月13日正式上架。

在此之前,想必許多影迷與讀者,一定對第一季的結局印象深刻,因為原本劇內設定白天無法自由活動的喪屍,突然進化成清晨也能生龍活虎狂奔出來,危害人間,連我自己收看完第一季後,也深深覺得這劇情,會不會過於神展開點?甚至擔心起,《李屍朝鮮》第二季到底要如何收尾這「大場景」啊?若是收尾收得不好,抑或弔詭、硬拗,恐怕有損於此劇的整體性與觀眾的期待感。

但近日看完第二季後,並沒有太大的失望感,也值得推薦給大家。

而第二季內劇情同樣是延續第一季架構與內容,圍繞世子率領眾多勇士抵抗喪屍(註1)、防止瘟疫擴散,兼與朝廷內權力鬥爭等,倒也沒有太多的「違合感」,同時也不得不誇獎一下此劇的編劇,於片尾內留下一個伏筆新角色,知名女星全智賢回眸一笑的五秒鏡頭,更讓許多影迷已經迫不及待,敲碗期待第三季的來臨。

然而,看似娛樂效果十足,劇情緊湊,且也廣受影迷喜愛的《李屍朝鮮》,近日卻因為片名「譯名」之故,引起台韓論戰,若先就結論而言,Netflix今(20)日於官方臉書發出聲明,言及:

非常感謝大家對於《李屍朝鮮》的支持!這兩季以來我們一起追劇大笑玩梗圖很過癮《李屍朝鮮》就像是我們生活中的好朋友一樣,也因此我們必須通知各位關於這個朋友的重大決定 - 它將改名為《屍戰朝鮮》並繼續陪伴大家,這項劇名的更動即是出於對韓國的歷史、文化的尊重,我們認為新的名稱是對這個朋友比較適切的稱呼,改名過後我們這位朋友依然是那個帶給大家緊張刺激的朋友,王世子一樣帥、徐菲一樣厲害、趙範八一樣雷、喪屍一樣跑得快,希望大家接下來也繼續支持《屍戰朝鮮》把你嚇得驚心膽戰。

片商決定把沿用近兩季《李屍朝鮮》,更改為《屍戰朝鮮》。但說來有趣,這樣的更改譯名,會有多大回饋或修正,讓我感到好奇。

稍微懂韓文的朋友都知道,已更名的《屍戰朝鮮》原韓文片名為「킹덤」,其實是由外來語「kingdom」(王國)而來,而我們在Netflix釋出的官方海報都可以看到這兩個官方片名,只不過因此劇熱銷海外,想當然爾,來到世界各國,也會換上當地語言,抑或配合其風土民情或行銷策略,甚至更改原片名,而「킹덤」來到台灣,片名即變成「李屍朝鮮」。

私想此劇之所以取名為「李屍朝鮮」,一則劇內「喪屍」主題意味濃厚,添上「屍」字不為過;二則此片易讓我們台灣人聯想到,之前於2016年熱賣的韓國神片《屍速列車》(註2),搭個順風車,補上個「屍」字,看似可以;三則從現實層面而言,片商為了行銷此片,讓觀眾一目了然地此片內容,抑或加深影迷「記憶點」,取名為「李屍」,玩起諧音梗;四則,此劇除了喪屍外,劇情也與朝廷內權力、王位鬥爭有關,故又添上「朝鮮」王國二字,故最後定名為「李屍朝鮮」。

但這樣「屍」、「朝鮮」等融合諧音與劇情梗的片名,卻引起後續討論,因為「朝鮮王國」(1392-1897年)為韓半島維持最久的王朝,如大家所熟知的現今韓國人使用的韓語(訓民正音)也是於此朝代創造出來,而這樣一個維持長達超過500年的王朝,期間所醞釀出來的文化、文學、科技,甚至許多現今台灣觀眾透過影劇認識韓國的「戲劇題材」,諸如成均館、抑或抗倭英雄李舜臣將軍等,都是誕生於此王朝,對於韓國人而言,這是一段輝煌的時代,儘管不是輝煌,也是韓國人之所以成為韓國人的「歷史」。

只不過在上個世紀,日本曾經殖民過朝鮮半島,而日本史學家卻以「李氏朝鮮」(이씨조선)指稱之,等到大韓民國獨立後,嫌此指稱有殖民意味,故改名「朝鮮王朝」(조선왕조),以正視聽。但不可諱言的是,台灣、中國或日本等國,仍有許多人為了符合民情,也沿用「李氏朝鮮」一詞。

然而,「李氏朝鮮」一詞,現今於韓國當地(如Naver的國語辭典),則被認為如同「李氏王朝」(이씨왕조)般,皆是「貶低」國格之稱號。正如同此譯名引起韓國當地討論時,我還曾看到韓國網友留言,論及台灣為什麼不能直用「王國」譯名,硬是要跟隨「日本爸爸」(일본빠),也稱「李氏朝鮮」呢?而從這樣的發言,若讓放大角度來談,也讓人們可以看到,台灣不論是學術,抑或文化取向,的確深受日本影響鉅深。

而之前Netflix取名的《李屍朝鮮》,無獨有偶地,若是我們逆翻為韓文,則為「이시 조선」,可說發音(「氏」為硬音ssi,「李屍」為si)、字型(「李氏」為이씨,「李屍」為이시),極為接近。換言之,原本就被韓國人所嫌棄的「李氏朝鮮」一詞,可說在此次台灣片名「諧音梗」內,再度被補了一刀。

李屍朝鮮主視覺海報
Photo Credit: Netflix提供

今日,我雖樂見Netflix表示,「因收到來自韓國的歷史專家對於『李屍朝鮮』中文劇名所提出之意見,經內部討論後,決定將劇名改為『屍戰朝鮮』。」但因我尚未看到Netflix所提供的「歷史專家的意見」,難以判斷其論點。但會有此誤會,想必不僅是我,只要是眼尖的影迷,都可以看到片內言及的,因與倭軍作戰,而透過「生死草」救活死者,投入戰爭,抑或主角遊走朝鮮的各大地名、所使用的日常器具,皆有「朝鮮」時代的影子,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朝鮮」王朝。

儘管,最終片商決定「對韓國的歷史、文化的尊重」更改其名,但回頭來說,此劇又是根據改編自作家金銀姬與梁慶一的網路漫畫《神的國度》(신의 나라),為殭屍題材的架空古裝劇,不知這些作品是否也曾受到韓國當地史學家的「關切」?抑或片內改編這些原著的程度有多強?強到竟讓史學專家,嚴重抗議此次不恰當的片名翻譯。

當然,就積極面而言,不論是此韓片或許多外國片的譯名,也許透過此次Netflix更名,能讓我們反思省察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翻譯片名是否合理?抑或荒謬。

最後,就我看來,其實二改為《屍戰朝鮮》(시전조선)也沒有比較好,因為若我們再一次逆推為韓文,此片名歧異漢字可能是「屍全朝鮮」(시전조선),若是再玩一次,我極度不欣賞的「諧音梗」的話,恐怕是「屍佔朝鮮」(시점조선)。

註釋

  • 註1:就殺屍情節來說,劇內兩場「大戲」,分別是第一集於野外收尾第一季,士兵與喪屍的對決,與最後一集宮內喪屍大戰。
  • 註2:儘管此片名並非是「屍速列車」,而是有著漢字的「釜山行」(부산행),英文片名也為:Train to Busan.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