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談紓困補助:補得了一時、填不了一世,無法解決藝文產業的核心問題

藝術家談紓困補助:補得了一時、填不了一世,無法解決藝文產業的核心問題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每次說到藝文產業,都會連嘆三口氣,不單長期是被政府忽略的對象,各種低薪,各種扣帽,政府撥出的藝文經費被濫用等的事件不是一日造成,此補助案是否又會被不當濫用,而擠壓到基層藝術創作者的權益?

全球武漢疫情擴散,相較其他產業的藝文業,不但成了大難臨頭的重災區,任何國內大型集會:音樂、戲劇、美術展演等,都隨著疫情起伏而相繼更改或取消。另一方面,台灣的文化部也努力挽救局勢,撥出15億紓困補助,在全國的藝文展演空間停擺中,給予藝術工作者和藝文公司等持續營運維生的款項配套措施。

以我本身為例,我做全職藝術家出道已經五年有餘了,這期間本應要在法國展演巡迴為期3個月、中間還有蘋果電腦的藝術工作坊、高雄愛樂的合作演出以及、創世基金會的展演拍賣延期後,又因疫情緊急而取消,所有展演和活動一取消或延期,按照目前病毒蔓延的情況是遙遙無期不知等待到何時。視盟給我們會員做的彙整視覺藝術界工作者相關需求及意見問券調查,結論是有辦理「國際展演」的團隊、空間受到疫情影響最大。

音樂會撫慰人心  台北市立國樂團直播送暖
Photo Credit: 中央社

「一取消就是三個月,飯店、機票、團隊的展費與宣傳支出全面停擺」,香港的高古軒畫廊以及多間拍賣公司則推出「線上拍賣」,得標率高,但其餘中小型的,尤其是樂團、舞團等,沒有了現場演奏售票,又得付昂貴的場地租金以及團員薪資,前期的製作成本與宣傳等依序延宕,現在許多同業的藝術家已開始擔心紓困補助會如何核定、能不能被核准?

也擔憂若疫情持續發酵,後續半年的損失將不忍心計算。但也有自由工作者持不申請態度,例如畫家陳泰樺則表示:「平常便已經經濟困難,有沒有補助都差不多。」振興紓困方案,補得了一時、填不了一世,他認為無法真正解決藝文產業的核心問題。

此次補助公告中,自然人可申請「減輕營運困難補助」,每次公告每人補助上限為6萬元。多數藝文工作者最在乎的都是「有展演合約證明是否符合申請資格」。如何達到所謂「營運」的標準?則是申請條款中令大家最疑惑的一部分,台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秘書長謝毅弘說,許多藝文個人工作者為編劇、繪畫等創作,並不適用「營運」兩字,如何提出證明受影響、又如何計算應受補助的金額?

另外振興辦法中的發送振興券,許多藝文產業的入場除了售票的舞蹈、戲劇展演、音樂等等,台灣目前只有美術館大型的國際展演或商演才需要售票入場,所以振興券可能對視覺藝術產業起不了作用,也許可以用更實際的辦法支持,例如很大一部分在展演中的花費行銷宣傳預算等,印製DM或是小手冊。一張視覺藝術作品動輒幾萬起跳,振興券應無法驅使民眾購物慾望。

高美館館前廣場於年節春假期前完工,期許以友善的環境、親合的作品,使美術館更加貼近
Photo Credit: 高美館提供

或許政府正在期待振興卷能讓平常捨不得花錢進場觀看舞蹈或戲劇展演的民眾,趁這時候去看看、去聽聽。但若我們細究,常看展演的人就會發現,會去國家音樂廳聽音樂會的人,始終都是那麼一群人,看舞蹈的看歌劇的也都是同一群人,那麼我們怎麼能「樂觀地」期望振興券能激發起民眾對藝術品味的熱忱,平常根本不進展演空間看展的民眾,又怎麼會在這時成為舞團固定的支持者?

況且振興卷需要綁定國旅住宿,平常會移動到其他縣市看展的人,就是屬於對藝文活動比較有熱情的族群,極少數觀眾會耗費時間與交通成本跨縣市參加藝文活動,這也是目前同業們對振興卷的隱憂。

每次說到藝文產業,都會連嘆三口氣,不單長期是被政府忽略的對象,各種低薪,各種扣帽,政府撥出的藝文經費被濫用等的事件不是一日造成,此補助案是否又會被不當濫用,而擠壓到基層藝術創作者的權益?

話雖如此,最後我仍然對台灣的未來抱以期望,我認為藝文紓困補助路線整體沒大礙,但不要因條款限制,又讓基層創作者這群最需要補助的人,拿最少的狗糧做最多的生產,最後讓原本資金就足夠的資方以藝術之名默默拿走最大一塊餅,希望台灣社會不要因為一時熱地去看待藝文產業,如何鼓勵產生更多的藝術創作者才是未來該注意的事情,若不循序漸進注重文化發展,恐怕疫情消退後,我們這些藝文工作者就得被迫去其他產業謀生了。

紙風車劇團推線上劇場(3)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