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電視三強爭霸,「戲中戲」比檯面上的股權轉移更有看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來,台灣有線電視的3大陣營確立了各自的電信盟友,一旦黨政軍條款通過修正解禁,喊了多年的台灣數位匯流態勢將勢不可擋,這些大咖之間的合縱連橫,也牽動著台灣未來數位匯流市場版圖的發展。
文:洪綾襄
運作多時,2月10日晚間,新加坡傳來有線電視產業關注已久的重磅訊息:亞太電信董事長呂芳銘,將個人持有之台灣寬頻通訊(TBC)有線電視的上層控股基金Dynami Vision Pte. Ltd,的65%股權,賣給大豐電視董事、大大數位匯流股份公司負責人戴永輝,TBC的委託經營權也因此從呂芳銘手上,移轉給戴永輝。
市場現在才明白,戴永輝在去年卸下大豐董事長一職,如今以個人投資公司的名義,買下TBC股權,就是為了避開「黨政軍條款」。
未來在納入以桃竹苗為主的TBC後,加上既有海山、高雄及跨區經營戶數,大豐電視與戴永輝所持有的「泛大豐集團」,總用戶數共計91萬戶,成為台灣第三大有線電視多系統經營者 (MSO),堪與凱擘加台固(用戶數約155萬戶)、中嘉(用戶數約112萬)三分鼎立。
爭取經營綜效,垂直整合是必走之路
自此以往,三大陣營確立了各自的電信盟友:在亞太電信與大大數位發布的聲明稿中,戴永輝證實雙方策略合作的意願;而台固和凱擘大寬頻背後則有富邦集團支持;中嘉去年除了結盟遠傳,也入股台灣之星。一旦黨政軍條款通過修正解禁,喊了多年的台灣數位匯流態勢將勢不可擋。
早在2016年,鴻海就亟思切入台灣數位匯流浪潮,好為夏普及其生產的資通訊產品找到出海口,然受限於黨政軍條款,台鐵持股9.29%的亞太電信無法直接投資有線電視,呂芳銘與郭台銘便以個人名義出資,在新加坡成立基金管理公司Dynami Vision,以4700萬美元(約14.63億元台幣)從淡馬錫等股東手上,買下新加坡上市公司亞洲付費電視信託(APTT)百分百股權後,以境外多層次架構入主TBC。

Photo Credit: 財訊
不料世事多變,去年郭台銘決定出馬參選總統,當時為了避嫌,郭台銘迅速出脫手中持股,5月在新加坡交易所公告,將其持有Dynami Vision的20%股權賣給呂芳銘,呂成為Dynami Vision唯一股東,但隨後APTT執行長麥金利(Brian McKinley)也在法說會上證實準備出售TBC。
據知情人士透露,當時甫完成入主中嘉的達勝團隊也對TBC很有興趣,一度傳出,想結合私募基金黑石集團一起拿下TBC;不過,後來達勝考量到,新的股東結構就算能順利拿下TBC,恐將引發與既有中嘉股東不同的爭議,在歷經幾番討論後,雖也曾經提出議價,但最後仍由戴永輝出線拿下。
其實業內人士均知,戴永輝是經營系統台的箇中高手。他經營有線電視已20幾年,另外也投資北投大地酒店及大地馬場、高點電視、參股台數科,對外低調,實則底蘊深厚,也曾與達勝一起競逐過中嘉,即使有線電視市場近來發展十分辛苦,戴永輝仍對產業發展前景深具信心。
2002年大豐電掛牌上市,與台數科成為台股唯2掛牌的有線電視業者,2015年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開放有線電視跨區經營,大豐電更異軍突起,力行成本管控、提升ARPU(每戶平均貢獻金額)、拓展寬頻用戶等多元營收;不過,2016年也因跨區經營成本提高,每股稅後純益(EPS)為負值。
後來內部調整經營方向,年年營收穩定成長,獲利率更大幅提升,2018年EPS為2.37元,2019年前3季EPS再創新高,來到2.62元。
蔡明忠暗助,大豐積極擴張
然而,5G數位匯流勢不可擋,過去幾年國際發動數起大型媒體併購案,包括AT&T併時代華納、威訊(Verizon)併購AOL(美國線上)和雅虎,韓國兩大電信商收購有線電視,可見電信業、有線電視、內容產業都已意識到,必須從競爭走向合作。
手上現金滿滿的戴永輝自然不會自外於趨勢,2017年就曾集結西華飯店、龍巖集團等財團勢力問鼎中嘉。但達勝董事長郭冠群挾著宏泰集團掌門人林鴻南等團隊,利用公益信託100%轉投資子公司的資金加碼,雖產生高度爭議,仍擊退了戴永輝。
但過去一年,有線電視不但遭到境內外OTT(串流影音平台)列強圍攻,訂戶數跌破500萬戶,業內收購整併呼聲不斷。此時戴永輝卻突然閃辭大豐電董座,退居董事。當時外界盛傳他是為了與凱擘、中嘉、練台生等各大代理商的版權費爭議下台,如今看來,辭任董事長才能巧妙避開黨政軍條款爭議,實為戴永輝布局TBC綿密的棋著之一。
同時間,頻道商與代理商也因分組付費和授權費的分配,幾近割席決裂,戴永輝反而善用關鍵少數優勢,躋身傳統大老的談判桌。
去年年初,練台生投資的北都有線電視就和全國聯合有線電視向NCC檢舉富邦集團干預其與頻道代理商的談判。5月,TBC更換頻道代理商,創業界先例採競標方式進行,引發業界譁然,最後由富邦旗下的大享出線。

大咖合縱連橫,牽動數位匯流市場版圖
紅海戰場中,敵人的敵人往往就是最好的盟友。業界人士觀察,來來回回的過招中,代理霸主練台生受創最劇,不過透過戴永輝穿針引線,去年年底練、蔡完成調處,蔡明忠也因此願意支持戴永輝拿下TBC。
仍持有Dynami Vision 35%股權的呂芳銘也透過聲明稿表示,他與戴永輝的經營理念一致,看準世界發展數位經濟的趨勢,以及台灣數位匯流產業的實力,認為雙方若能攜手合作,必能為台灣創造1加1大於3的新局面。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