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排華建制化」的風口浪尖:武漢肺炎全球化帶給台灣戰略機遇

把握「排華建制化」的風口浪尖:武漢肺炎全球化帶給台灣戰略機遇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由於「瘟疫」在全球化環境中,成為全新的戰略影響因素,這一次武漢肺炎疫情,不僅讓各國政經動盪,更讓美中貿易戰後已經開始改變的全球政治結構,因疫情急遽升溫而加速變化。前述的台灣樂觀前景,正是建立在此一全球危機帶來的變動之上。

3月18日,由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與外交部長吳釗燮署名的「美台聯合聲明」,以武漢肺炎防疫為主軸,將台美關係從曖昧的合作對象,升級為明確的戰略夥伴。

歐盟也宣布與中研院合作開發疫苗和快篩。前北約秘書長、丹麥前首相Anders Fogh Rasmussen投書《Time》,認為台灣公衛醫藥領域的優秀表現,應該參與世界衛生組織。這不只是延續民進黨政府過去的外交成果,更是因為台灣可圈可點的防疫戰果,獲得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認同。

這波外交進展,將讓台灣超前部署的醫藥生產成果,成為美國防疫產業鏈的一環,隨後歐美的技術合作,除了讓台灣可以直接為全球防疫做出貢獻,更有機會讓台灣在美國醫藥產業協助下,成為最早一批獲得疫苗與解藥脫離危險的國家。

但這一樂觀前景,還須先度過現今如履薄冰的全球情勢。近幾日歐盟各國、美加相繼關閉邊境停發簽證,川普總統更祭出韓戰時制定的《國防生產法》,指示民間企業增產醫療用品。在美國釋出軍方物資、動員生產的情況下,短期內全球經濟前景絕不樂觀。

RTS362C8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誠如川普總統將自己比喻為「戰時總統」,不誇張地說,防疫視同作戰,而台灣是這場戰爭的一等強國。由於「瘟疫」在全球化環境中,成為全新的戰略影響因素,這一次武漢肺炎疫情,不僅讓各國政經動盪,更讓美中貿易戰後已經開始改變的全球政治結構,因疫情急遽升溫而加速變化。前述的台灣樂觀前景,正是建立在此一全球危機帶來的變動之上。

  • 轉機一:全球貿易體系重整

由於台灣防疫狀況良好,沒有發生大規模停工,醫藥領域與生產設備也可以與美國整合,成為新的利基。原本在美中貿易戰影響下,台商已經大規模重新佈局生產基地,如今因為武漢肺炎疫情,中國全面復工遙遙無期,跨國企業必定在關注哪國能最早恢復經濟秩序,藉此進一步作出調整。未來這波調整,與台美的防疫合作息息相關。

最早獲得解藥與疫苗的國家,不僅可以最快恢復元氣,還能利用醫藥技術與產能,搭配復工後的生產能量,取得未來數年甚至數十年以上的優勢。也就是說,經濟復甦最快的國家,就是最能佔得先機,吃下最多大餅的贏家。但這不會是孤軍奮戰,而會以新的「貿易-防疫」合作體系出現。

  • 轉機二:全球外交結構改變

武漢肺炎疫情除了暴露出當前全球化的弱點,與此同時,也摧毀現有國際組織的信用。被戲稱「維尼快樂組織」而飽受嘲諷的WHO自不待言,另外在飛航大調整初期,頻頻出手打擊台灣的ICAO,也是被中國徹底滲透的殭屍狀態。

全世界的外交觀察家都已經確信,中國在過去十多年中,透過金援外交攏絡大量亞非小國,不只讓這些貧窮國家落入賤賣國產的「債務陷阱」,還驅使這些弱國在國際組織中投票支持中國勢力,進而控制WHO、ICAO等國際組織。

正因國際組織失去公信力,過去因為多邊貿易談判停擺而興盛的區域貿易組織,將會加速進展,甚至像公衛、飛航這類領域,都可能出現取代聯合國組織的區域聯合體系。

過去在中國阻撓下,台灣想簽訂貿易協議、加入聯合國組織都十分困難,但是現在以美國為首的新聯合體系,必定會放入台灣。屆時台灣在海權、防疫、生產製造等角色會更加吃重,但這也正是從兩岸長年困局中解脫的大好機會。

吳釗燮:台美聯手防疫  展開新藥疫苗等6大合作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外交部長吳釗燮(左2)18日出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宣布,稍後將和美國AIT發出聯合聲明,宣布共同防疫,包括快篩檢驗試劑研發、疫苗研究生產、藥品研究生產、追蹤接觸者相關技術機制科技、舉行科學家專家會議,以及防疫醫療用品設備交流等。 中央社記者王飛華攝 109年3月18日

把握「排華建制化」的風口浪尖

中國過去透過公開或私下金援,加上「大外宣」等資訊攻勢,在世界各國扶助親中政客上台;但隨著近幾年「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等干預性政策,以及「終身國家主席」的反民主表現,各國為了自身利益考量,自中國改革開放後一度轉弱的反中路線也重新抬頭。

各國政壇親中反中的路線之爭白熱化,最受矚目的當然是美國「屠龍派」與「擁抱熊貓派」的對壘,而美國眼下是反中路線勝出,貿易戰與疫情的演進則加重了美國社會的排華情緒。儘管民主黨親中色彩濃厚的富豪彭博一度參選,但在對抗川普聲勢的考量下,竟讓立場模糊、政策彈性較大的拜登成為最可能出線的黑馬,足見美國內部對中情緒的複雜。

鄰近大國日本,雖然因為外銷與觀光越發仰賴中國市場,但中國隱匿疫情導致東京奧運垂危,可說是引發了安倍政權的嚴重不安與憤怒情緒。原本安倍政權就有強烈右翼性格,現在對於中國更加沒有好感。

財務相麻生太郎日前脫口而出「才不相信中國數據」、官房長官菅義偉堅稱「病毒來自中國」,自民黨國會議員也有「必須將這隻病毒稱為『武漢病毒』」的意見,日本壓抑一時的反中情緒已經因為疫情而重新點燃

中國想要改寫全球製造業版圖,最後卻因為這隻「Made in China」的病毒,引發全世界對中國的不信任情緒。在川普帶頭喊出「ChineseVirus」、安倍內閣強調「來自中國的武漢肺炎病毒」的氣氛下,大國帶頭反中排華的氣氛已經成型。

就連地緣遙遠、向來姑息中國的歐盟,也與中研院正式合作開發快篩與疫苗。可見武漢肺炎雖然造成全球動盪,但做足準備、在第一線應對中國最久的台灣,反而在這次疫情中大有可為。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