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人類少製造了多少污染?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武漢肺炎病毒並不是減少碳排放的實際方法,但透過這次事件,我們能夠更清楚哪些交通和經濟行為,會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
文:陳冠霖(日本文化熱愛者和勞動政策研究者,曾任台灣勞工陣線協會實習生、國會助理實習生,現為政治大學勞工研究生)
世界各國,武漢肺炎病例每日都在增加當中。以義大利為例,義大利民防局3月22日表示,新增確診病例5560例、651死,累計確診病例59138例、5,476死。義大利北部倫巴底大區,包含時尚之都米蘭都已經封城,非必要者無法自由進出。本次總共封鎖了1600萬人,等於一口氣隔離了義大利全國四分之一的人口,而且倫巴底大區的商業活動佔義大利國內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 。

隨著封城日數增加,我們觀察到歐洲航天局Sentinel-5P衛星的數據,該衛星可以測量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和其他污染物的濃度。發現在今年1月1日至3月12日之間,二氧化氮(NO2)的濃度急劇下降,特別是在遭受疫情重創的義大利北部。
義大利圖西亞大學教授兼歐洲地中海氣候變化影響研究中心主任里卡多.瓦倫蒂尼(Riccardo Valentini)表示:「除非是購買物資和緊急情況,任何人都不能隨意出門。義大利各地的汽車已經大幅減少,有效降低二氧化氮。」
事實上二氧化氮它是一種污染物,主要是由汽車,發電廠和其他工業來源燃燒產生會增加氣喘,肺部癌症和其他有害健康狀況的風險。隨著封城效應,義大利北部在街上的汽車數量大幅下降,也讓空氣中二氧化氮濃度隨之降低。
近年來,義大利在減少溫室氣體方面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2004年至2018年間, 該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30%以上。去年,義大利宣布計劃成為第一個強制要求學童學習氣候變化和永續發展的國家。義大利教育部長洛倫佐.菲奧拉蒙蒂(Lorenzo Fioramonti)當時表示,從今年9月開始,所有公立學校和老師每年將進行氣候變化和環境永續相關的指定課程33個小時,即每週近一小時的教學時間。

降低空氣汙染也可能拯救更多人命。研究環境變化的雨果天文台負責人弗朗索瓦・吉梅尼(François Gemenne)說,各國封城可能減少污染挽救更多生命。Gemenne說:「有點奇怪的是,如果考慮到大氣污染造成的死亡,我認為冠狀病毒對死亡人數的減少可能有正面的效果」例如,法國每年有48000人及中國超過一百萬人死於空氣污染以。根據其他科學家估計,美國每年因空氣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10萬人,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死亡人數為700萬。
隨著各國疫情發展,各地也有相繼的因應措施。例如在美國許多城市已經在鼓勵「社會隔離」的政策。學校停課採遠距離教學、各類活動取消和在家工作,將意味著數以百萬計的人不再於尖峰時段開車上下班,這也導致了污染的減少。
We are exploring new ways to connect and support our global developer community. Stay tuned.
— Google Developers (@googledevs) March 3, 2020
More info soon → https://t.co/mSTQKlTa90 (2/2)
美國的知名公司有許多大型會議已被取消,例如原定5月12日至14日舉行的年度Google I/O開發者會議和原定3月14日舉行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峰會都已經取消實體活動。而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也取消華盛頓舉行的年度春季會議,而是選擇通過電話以虛擬形式舉行會議。
瑞典隆德大學永續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金伯利.尼古拉斯(Kimberly Nicholas)表示,我們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最大碳排放源主要來自乘坐飛機和汽車及食用動物產品,最近因為疫情而避免這些,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
人們待在家裡,坐飛機出國旅行的機會也較少,也會對地球有好處。她認為除了在家工作和開車以外,避免乘飛機旅行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在他2018的研究中指出「從紐約到倫敦的一次往返航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與做8年資源回收利用降低的碳排放影響一樣多。」
尼古拉斯博士認為,人們待在家裡線上購物的情況增加,也可能降低碳排放。他引用研究表明,由於貨車集中交付路線和減少人們駕駛上路到賣場的好處,使用線上購物和包裹遞送的人們很可能會減少對全球暖和的影響。他希望道路上行駛的車輛應該要越少越好。
我們知道透過武漢肺炎病毒並不是減少碳排放的實際方法。只是透過這次事件更加清楚瞭解上述交通和經濟行為都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應該更關注在全球範圍內推動各國於今年秋天舉行的聯合國峰會上的減少炭排放計畫以及其他有效降低全球暖化的措施。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