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Twitter交火」到「航空母艦巡迴」,武漢肺炎下,中國與美國的疫情輿論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這個艱困的時期,美中關係惡化到了天安門事件後的新低點。」康乃爾大學中國專家埃斯瓦爾・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說。
隨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簡稱「武漢肺炎」)在全球快速流行,中國與美國之間掀起新一波的「疫情輿論戰」,華盛頓時間25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在7大工業國集團(G7)防疫會議後表示,G7會員國都認同中國在疫情方面「散播假消息」。但不只外交層面的輿論戰,雙方近期在台灣附近的軍事演練,也更都加大力度。
美國拉攏G7,指控中國散佈假消息
《中央社》報導,G7原定在近期舉行會議,最後改成25日透過視訊會議討論疫情危機,但結束後未提出聯合聲明。
《CNN》報導,G7會議後,美國國務院要求在7國的聯合聲明中使用「武漢病毒」一詞,但遭到拒絕,最後導致這場G7會議沒有發表聯合聲明,改由各國各自發布聲明。由於美國是G7的主席,因此負責起草聯合聲明,一位歐洲外交官向《CNN》透露,美國草擬的聲明,還將疾病蔓延歸咎於中國。
《中央社》報導,不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華盛頓時間25日的記者會表示,他和G7其他成員國外長抱持一個相同觀點,「今天(指當地時間25日)早上與會的每個國家都深刻意識到中國共產黨正在從事假消息活動,試圖扭轉風向,使其偏離真實發生的情況。」蓬佩奧說,中國「一直以來、且持續」透過社群媒體從事假消息活動,包括指美國牽涉其中的陰謀論,「這真是瘋話」。
此外,《美國之音中文網》提到,蓬佩奧在國務院記者會中說,G7各國外長花了相當多時間討論一些「威權國家」構成的威脅。他說:「中國共產黨對我們的健康和生活方式構成嚴重威脅,就像武漢病毒疫情所清楚顯示的那樣。中共還威脅破壞自由與開放的秩序,而這是我們7國共同繁榮與安全的基石。我敦促每一個國家一起努力,保護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不受其惡意影響和威權主義的威脅。」
G7成員國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及日本。
With the unprecedented global challenge of confronting the #WuhanVirus, cooperation with our partner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Our virtual #G7 Ministerial was productive; we’ll end this crisis together and continue to promote our shared values of freedom and good governance. pic.twitter.com/yNk37G7PI6
— Secretary Pompeo (@SecPompeo) March 25, 2020
不只美國試圖拉攏G7,另一方面,中國也私下與德國通話,表示將與德國等國團結抗疫。
據中國外交部官網,習近平在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二十國集團(G20)緊急視訊峰會召開前夕,於25日晚間與德國總理梅克爾通電話,表示中方願與包括德國在內的各方加強協調合作,團結抗疫。習近平並主張,G20也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穩市場、保增長,穩就業、保民生,同時推動市場開放,確保全球供應鏈開放、穩定、安全。
中國外交部新聞稿指出,中德雙方都表示要加強在疫苗和藥物研發方面合作,為兩國人民健康福祉以及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作出貢獻。
梅克爾則表示,德方主張透過國際合作共同應對疫情。G20成員應該加強協調合作,相互支持,為克服當前危機、穩定全球經濟發揮引領作用。
習近平近日密集與G20重要國家領袖通電話,包括法國、英國、巴西領導人等,主張應加強合作抗疫穩定經濟。但獨缺與美國總統川普通話。
中美的「疫情輿論戰」:從「推特謾罵」到「導彈驅逐艦實彈演練」
而中美之間針對疫情的外交交鋒這幾天延燒。
《法廣》報導,近期,先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上指控,武漢肺炎可能是由美軍帶入武漢。
隨後,川普多次出面直接將武漢肺炎稱呼為「中國病毒」,在3月22日出席白宮防疫記者會上,川普更直言,中國在疫情爆發初期,不願與國際合作,也沒有提供足夠資訊,他認為中方應該及早通報。
而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等官員也指出,中國在疫情初期,資訊就不夠透明,還試圖壓制吹哨者,浪費預警時間,更阻礙美國專家赴中國實地考察。
其後,中國外交部的官員和官方媒體,都增加了對川普當局的批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3月24日的記者會就上又再次表示:「挑起這場爭論的恰恰是美方,首先稱病毒起源於中國,首先使用『中國病毒』、『武漢病毒』說法的正是美方」,耿爽在會上強調,「中方已經多次重申,美方個別人處心積慮地將新冠病毒同中國相聯繫,不斷地對中國搞污名化。中國人民對此強烈義憤、堅決反對。」
除了外交方面的「文攻」,中美的「武嚇」也非常白熱化,且與台灣有更深的關聯。
中國方面,3月16日,中國首度派出軍機在夜間接近台灣防空識別區,導致我國空軍多次緊急升空監控,甚至進行廣播驅離。美方也重磅示威,《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的特稿報導指出,相較於以往只派美軍機艦來此巡弋,美國這次公開了第七艦隊導彈驅逐艦在菲律賓海進行實彈演習的震撼畫面,並公布航空母艦羅斯福號戰鬥群在太平洋執行任務的照片,25日,美國一架電偵機也在台灣西南空域出現,並在高雄外海盤旋。
#USNavy Sailors stand watch aboard #USSMcCampbell as the forward-deployed @US7thFleet guided-missile destroyer transits the Taiwan Strait on Wednesday. #DDG85 #NavyReadiness pic.twitter.com/cejXv49hj3
— U.S. Pacific Fleet (@USPacificFleet) March 25, 2020
鄒景雯認為,以往習近平為了舒緩其國內的統治危機,習慣對外轉移焦點。但川普今年11月也得面臨美國大選,此時碰上疫情攪局,可能引響選情,雙方因此不再相讓。
《紐約時報》報導,康乃爾大學中國專家兼貿易政策教授埃斯瓦爾・普拉薩德(Eswar Prasad)就說,「在這個艱困的時期,美中關係惡化到了天安門事件後的新低點。
中國加大對歐洲的醫療援助和介入,歐盟外交官擔憂:中國正詆毀歐盟形象
《法廣》報導,另外,在美國國內疫情使自顧不暇之際,中國近期開始擴大對歐盟國家的醫療援助和介入,包括義大利和塞爾維亞等。
對此,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何塞・博雷利(Jose Borrell)發文警告:「中國正努力散播一個訊息:它和美國不同,是一個有責任感的、值得信賴的夥伴。」他還表示,在這場輿論戰中,有人試圖詆毀歐盟有責任感、值得信賴的形象。他提醒,在中國的「慷慨政治」下,歐洲國家將陷入「全球話語權之戰」與「影響力之爭」。

《紐約時報》報導,是否應該與中國維持如此強硬的敵對關係,美國國內也有不同聲音。
對於鷹派人士而言,這場疫情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使國際輿論轉而針對中國。除了不斷使用「武漢病毒」一詞、數度激怒中國的國務卿蓬佩奧,川普的國家安全顧問馬修・波廷格(Matthew Pottinger)都支持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
不過,川普的一些經濟顧問,包括財政部長史蒂文・姆努欽(Steven Mnuchin)以及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拉里・庫德洛(Larry Kudlow)則認為,在戰略問題上與中國對抗,會威脅到全球經濟合作。
甚至川普政府的一些衛生官員也警告,譴責中國政府,可能使中國更不願意共享有關病毒的準確數據。此外,中國在藥品、醫療器材、防護用品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影響力,也有人警告,中國也有能力干預美國的醫療供應鏈。
新聞來源:
- 蓬佩奧:G7一致反對中國藉疫情散播假消息(中央社)
- 美国务卿: “中国共产党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方式构成严重威胁”(美國之音)
- Coronavirus Drives the U.S. and China Deeper Into Global Power Struggle(紐約時報)
- US push to include 'Wuhan virus' language in G7 joint statement fractures alliance(CNN)
- 中美新冠肺炎爭論尚未結束 歐盟就疫情中“慷慨政治”發出警吿(法廣)
- 新聞分析》兩大對撞(自由時報)
- 中德領袖通話:G20應合作抗疫穩定經濟(中央社)
責任編輯:李修慧
核稿編輯:黃筱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