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考量到個人衛生,「次氯酸水」適合用在皮膚上嗎?

考量到個人衛生,「次氯酸水」適合用在皮膚上嗎?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市面上的次氯酸水,以及所謂的次氯酸水生成機,都缺乏規範,品質堪憂。所以我個人認為,就安全性而言,用清水及肥皂洗手仍應是首選。

我從2020年2月14日到2020年2月26日,共發表了六篇關於次氯酸水的文章(請看附註),而每篇都得到相當大量的閱覽、轉載和回應。在所有回應裡,最常被提出的問題是「可否用次氯酸水來做手部消毒呢?」

而我給他們的答案是千篇一律:「次氯酸水產品應當都只作為環境衛生的管理,而不是身體衛生的管理。所以不建議噴在身體的任何部位。用清水,或許加上一點肥皂,洗手即可。」

可是這幾天來,還是有很多讀者在問同樣的問題。尤其是一位鄭先生在2月25日提出的問題,使得我不得不決定寫這篇文章來做一個了斷。

鄭先生的問題是:

「因為家裡有寵物,所以我一直有用MicrocynAH(來自美國,成分主要便是次氯酸0.009%)。台灣寵物業者說,他可以噴於任何動物(包含人),可以用於環境消毒、清潔,可以提供傷口氧氣,並附上馬和狗受傷、開刀後傷口使用後效果。他有FDA10項認可,包括21CFR Part807等⋯⋯所以很想請教您,次氯酸,像賣寵物用品的人說的,有所謂醫療級的(可以噴於皮膚)和只能用於環境中的區別嗎?」

我到MicrocynAH這個產品的官方網站查看,看到它說此一產品可以安全使用於所有動物,包括哺乳類,爬蟲類。和鳥類,而它是用於「管理傷口、割傷、擦傷、燒傷、撕裂傷、手術後部位、熱點以及皮膚和眼睛刺激」。另外,我也看到此一產品是源自一個叫做「Microcyn」的產品,而此一產品則是專給人用的。

有關「Microcyn」的配方、作用機制、應用等等,有一篇2018年發表的論文曾做了詳細的介紹。這篇論文的標題是〈Status Report on Topical Hypochlorous Acid: Clinical Relevance of Specific Formulations, Potential Modes of Action, and Study Outcomes〉(局部次氯酸狀態報告:特定製劑的臨床相關性,潛在的作用方式和研究結果),而它有說「研究支持次氯酸的抗微生物、抗炎和其他生物學特性,從而使其可用於治療皮膚傷口、瘙癢、糖尿病性潰瘍和某些炎症性皮膚病」。

在今(2020)年又有一篇論文,更進一步說次氯酸製劑是未來處理皮膚傷口的黃金標準。請看〈Topical stabilized hypochlorous acid: The future gold standard for wound care and scar management in dermatologic and plastic surgery procedures〉(局部穩定的次氯酸:皮膚病學和整形外科程序中傷口護理和疤痕處理的未來黃金標準)。所以,毫無疑問的,次氯酸製劑是可以用來處理皮膚傷口。

但是,皮膚「傷口的處理」畢竟是跟皮膚「預防性的消毒」(如預防冠狀病毒)不同。而有關次氯酸之應用於皮膚預防性的消毒,我花了十幾天,竭盡所能查到的科學資料,也就只有一篇2016年的論文:Seeking Clearer Recommendations for Hand Hygiene in Communities Facing Ebola: A Randomized Trial Investigating the Impact of Six Handwashing Methods on Skin Irritation and Dermatitis(在面對伊波拉的社區中尋求更清晰的手衛生建議:一項隨機試驗,研究6種洗手方法對皮膚刺激和皮膚炎的影響)。

這篇論文在介紹研究動機時是這麽說:

「在依波拉地區,通常推薦的洗手方法是使用肥皂和水、酒精類洗手液或0.05%的氯溶液。關於這3種洗手方法的安全性缺乏明確證據,導致國際準則不一致甚至矛盾。

無國界醫生組織建議使用0.05%的氯溶液,而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均建議使用肥皂和水或酒精類洗手液洗手,並指出用氯洗手並不理想。因為這可能會導致皮膚損傷,從而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因為皮膚破裂會促使病毒進入血液。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世界衛生組織還指出,頻繁使用任何洗手方法都可能導致皮膚屏障的破壞,並建議僅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才可以將氯溶液用於洗手。」

由此可見,無國界醫生組織建議使用氯溶液,而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則建議,只有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才使用氯溶液洗手。

這項研究共募集了108人,分成6組來測試6種不同的洗手液:

  1. 肥皂和水
  2. 酒精類洗手液
  3. 0.05%次氯酸鈣
  4. 0.05%二氯異氰尿酸鈉
  5. 0.05%次氯酸鈉
  6. 0.05%穩定次氯酸鈉

結論是,每種洗手方法都有其優缺點──肥皂廣泛可用且價格便宜,但是需要水並且不會使病毒滅活。酒精類洗手液易於使用且有效,但價格昂貴且不為許多社區所接受。氯溶液易於使用,但難以正確生產和分配。總體而言,我們建議依波拉應對人員和社區使用任何最可接受,和可持續的洗手方法。

所以,這項唯一有測試次氯酸水之用於手部消毒的科學研究,並不反對使用此一方法。只不過,這項研究的的規模很小,而且也只是測試對手部皮膚的影響(沒有測試殺病毒),所以它的結論也還是只能供做參考,而非可以行諸天下的準則。

還有,讀者也需注意,市面上的次氯酸水,以及所謂的次氯酸水生成機,都缺乏規範,品質堪憂。所以我個人認為,就安全性而言,用清水及肥皂洗手仍應是首選。至於次氯酸水,頂多就只能用於環境衛生的管理,而非個人衛生。

附註

我發表過的次氯酸文章:

本文經林慶順教授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