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護衣重複用、口罩不要戴——美國肺炎疫情下的白色巨塔亂象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筆者訪問的醫護人員,許多都認為自己的單位在兩週內會超負荷崩盤,醫療系統一旦垮了就會出現更多院內感染,整個社會的防禦機制隨之瓦解,這些疫情下這些美國醫護人員,仍在白色巨塔中載浮載沉。
文:妮可兒的美國觀察筆記(本名黃乃珈,白天是矽谷科技人,晚上做文化觀察。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廣告碩士,當過DJ、廣告人和產品經理,現定居於舊金山灣區。喜歡用人文感性的角度探索美國社會現象背後的故事;同時熱愛旅行與寫作,因而成為兼職旅遊美食作家,著有《舊金山人的口袋地圖》)
3月23日美東時間早晨7:21,紐約公立醫院。急診室醫師Allen的手機,傳來以下Twitter訊息:
「我是一位住院醫生,早上收到醫院信件,指示我們醫療人員必須重複使用口罩和防護衣。This is not ok!你們所在的醫院也是這樣嗎?我想尋求有效的方式讓醫院停止這樣的行為。」
當Allen檢查完一名患者,準備丟棄用過的防護衣時,遭人制止,有人對他說:「每個病例之間,用消毒劑清潔防護衣後即可。」Allen無奈遵照指示,在防護衣寫上名字簡單消毒後,繼續看診。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肆虐全美,除了感染人數最多的紐約,美國各地的第一線醫護人員,都面臨防護設備嚴重短缺(PPE)的問題。醫院聲稱測劑不足,不對具感染風險的醫護人員進行檢測。
我在洛杉磯的護士朋友C小姐描述「我們就像屠宰場的羔羊!」兩週前她請命到前線加護病房(ICU)支援,卻沒有得到醫院應有的安全防護支援,覺得自己的生命已成定局,甚至考慮跟家人交代後事。
他們說:「請摘下口罩,你給病人的觀感不好」
截至3月23日前,全美各州檢測能力平均一天僅約160至250人,醫院病危傳染案例愈來愈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卻不斷降低安全層級指示標準,從N95醫療用口罩、手術口罩到一般口罩,現在甚至建議用頭巾或圍巾作臨時性的口罩。不斷下修的防護設備標準,令這些醫療從業人員心寒!
我的一位學姊是美國中部私人家庭診所的醫師,最近使用病假自行在家隔離。「上週我一個病人出現明顯症狀,他家中三人已陽性確診,我三天前開始乾咳發燒,要求進行檢測,老闆卻說沒有試劑讓我視情況先回家。」醫護人員與病患接觸時間長,本就屬於高風險感染族群。
這位護理師考量平常大量看診,接觸史較多,2月中即戴配戴口罩看診,主管卻說:「每個人都有自體防疫,你戴口罩反而讓病人覺得你會把病毒傳給他,給病人的觀感不好。」而她礙於醫護人員缺乏,在症狀無惡化情況下,不到14天已回診所上班。

人死亡不一定只是病毒,重症也會奪人性命
筆者透過醫學院的朋友,聯繫到丹佛市的李報平醫師,他負責兩個地區醫院的專科病房,並且是多個臉書醫生私密群組的成員。
「前幾天,急診室一位新冠肺炎患者病情急轉直下,來不及上呼吸器就宣告死亡。9位同事因接觸過死者,被迫同一天停工、開始在家隔離。」現在有同事被叫去隔離,我們心裡頓時涼半截,因為知道自己不能倒下。
基本防護設備、病床數和醫療人力資源拉警報,李醫師嘆言「現在面臨很多掙扎,例如選擇要救誰、要給誰插管?」臨床上他看到愈來愈多不是因病毒感染造成肺衰竭而死的案例。有的病人本身有重症,病情直轉直下影響到心臟功能,但醫院呼吸機有限,可能不到幾小時就死亡。
事實上,美國有的醫院開使調度皮膚科等較不相關的科室人員支援。我訪問的幾位醫療人員表示,美國可能很快步上義大利的後塵,必須召回退休人員或讓醫學院學生趕鴨子上架。更慘的情況,在物資持續缺乏下,65歲以上的老年患者,之後可能考慮放棄治療。
人命和賺錢,孰輕孰重?美國白色巨塔怪象原形畢露
其實,美國在2014至2016年伊波拉疫情暴發後,已成立流行疾病緊急應對小組(Pandemic Response Team) ,卻在2018年被白宮解散;而存有醫用器材、口罩和防護衣的國家緊急儲備(National Emergency Stockpile)也告急,無法因應龐大的醫療用量。
另一位科羅拉多州私立醫院加護病房的護士,要求不具名採訪,「我在第一線,我也有家人、小孩,每天回到家我不敢抱自己的孩子。」筆者在美國居住超過十年,了解美國醫療體制和台灣大相徑庭,高層管理人員多半為EMBA出身,不太需要醫療方面的背景。
「美國大多把醫院當作一個企業來經營,不像台灣以人的角度出發,面對這波疫情,上面仍以商人的利益看待。」一些同行在醫院戴口罩被主管要求脫下,他們還在擔心造成病人恐慌,影響滿意度,無法拿到五顆星評鑑。「我本身過敏,成為單位唯一獲准戴口罩的護士,但有同事被感染,不敢講,隔天打來說想請假,主管竟說人員短缺,自行考量要不要來上班。」

她一方面慶幸自己能戴口罩,卻又擔心身邊同事一個個倒下,只剩自己在前線作戰。
「被隱藏的事情太多了!」一位麻州公立醫院的外科醫生說,之前跟院長等高層主管開會,討論現在是否仍要做非急需手術(Elective surgery)[註一],由於病床數告急,參與手術的所有醫療人員,從麻醉師、主治醫師到每班輪值的護理人員,會耗費大量面罩和防護衣等醫療必需品。會議結果令他憤慨,好在後來有關單位下令目前暫停一切非急需手術。
醫療體系恐崩盤,美國該何去何從?
截稿前的3月25日,美國至少有1.96億人、橫跨21個州的民眾,被下了「禁足令」,許多州實施「封州」的非常防疫手段(註二)。嚴厲的限制措施,歸根結底來自脆弱的醫療公衛系統。
筆者訪問的醫護人員,認為所處的醫療單位,在兩週內會出現超負荷崩盤的情形。醫療系統一旦垮了,會出現更多院內感染,整個社會的防禦機制隨之瓦解,如何把力量凝聚,重整面對下一波的疫情,將成為更嚴峻的考驗。
pCloud 新年優惠方案總整理,趁過年買 10TB 終身雲端空間備份多年檔案與照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過年長達 10 天的連假,是個好機會趁著這時候好好整理多年的照片與影片,除了原本的資料保存方式之外,也是應該好好考慮選個可靠的雲端空間來做多重備份。pCloud 這次個人終身方案的檔期剛好可以讓你 2023 年 1 月 20 日購入,整個新年期間都能慢慢整理你的照片、影片與檔案。
轉眼間又要過年,除了整理多年來的影音收藏之外,是不是也該趁著過年檔期入手便宜超值的雲端空間方案?看著日前 iCloud 曾發生嚴重的資安意外,MacRumors 討論區上有用戶在用 Windows 的 iCloud 同步 iPhone 檔案後,發生檔案意外損壞的狀況,並出現陌生人的照片與影片,這告訴我們檔案備份真的要慎選,且最好能做到多重備份才能在意外發生時有挽回的餘地。
資安意外頻傳,多重備份才讓人安心
iCloud 發生的資安問題,讓人擔憂起是否自己的照片也會出現在別人的相簿中,這件事也在MacRumors 討論區上引發討論。
資料保存上比較穩妥的方式就是多重備份,利用多種管道、異地保存自己的檔案,這樣就能確保萬一檔案損壞時,還有備援資料可以使用。就算你現在使用 iCloud、Google Drive 進行單一備份,也不能保證你的檔案不會發生意外,至少選擇 2 種備份方案才是比較安全的保管方式。

經濟與安全可以兼顧,瑞士的雲端服務 pCloud
pCloud 是來自瑞士的雲端服務廠商,2013 年創立至今已有 10 年歷史,全球有 1600 萬用戶使用其服務。它的資料位於重視資訊安全的歐盟與美國,在創立帳號時可選擇資料要存放於歐盟或是美國,相比其他無法選擇的廠商多了選擇性,而且不只是存放地點,pCloud每份資料都會分散 5 份檔案儲存於多個伺服器增加安全性。檔案還會經過 256 位元 AES 加密技術保護,傳輸時使用 TLS/SSL 強化資安。如果需要更安全的保密措施,還可以選配 Crypto 加密服務。
pCloud 也有免費帳號可以使用,註冊後就有 10GB 免費空間能夠試用,不論是要體驗介面操作或是傳輸速度都沒問題。相較於其他訂閱較為單一的雲端服務,pCloud 除了月繳、季繳、年繳之外,還會不定期推出優惠的終身買斷的方案,且費用上不會有額外的設定費或隱藏性支出。若是家庭用戶,還可以選擇家庭方案讓 5 個人一起使用更經濟。





農曆新年 -85% 超優惠終身買斷方案,錯過可能就沒了
雖然現在官網活動還沒開跑,但 pCloud 確定會在農曆新年推出超優惠方案,活動期間為 2023 年 1 月 18 日至 2023 年 1 月 24 日,活動只有短短 5 天要好好把握。這檔農曆新年促銷活動是針對個人終身制方案,500GB、2TB、10TB 個人終身方案都會有優惠價格,500GB 個人終身價折扣後為 139 美元、2TB 個人終身方案折扣價為 279 美元、10TB 個人終身方案折扣價為 890 美元,折扣幅度高達 85%。
pCloud 農曆新年優惠方案:
500GB 個人終身方案:原價 570 美元,優惠價 139 美元。
2TB 個人終身方案:原價 1140 美元,優惠價 279 美元。
10TB 個人終身方案:原價 6000 美元,優惠價 890 美元。

趁著過年好好整理檔案,選個安全可靠的雲端空間更安心
過年長達 10 天的連假,是個好機會趁著這時候好好整理多年的照片與影片,除了原本的資料保存方式之外,也是應該好好考慮選個可靠的雲端空間來做多重備份。pCloud 這次個人終身方案的檔期剛好可以讓你 2023 年 1 月 18 日購入,整個新年期間都能慢慢整理你的照片、影片與檔案。這次方案價格十分優惠,終身買斷不會產生每個月的費用,用越久省越多,如果你需要備份的檔案大且多,可以考慮看看經濟又可靠的 pCloud。pCloud 終身制優惠方案並不是每次都有,因此有需要的朋友就盡快購入,越早使用省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