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從2019金馬奇幻影展的美國黑人電影,淺談近年奧斯卡面臨的種族議題

從2019金馬奇幻影展的美國黑人電影,淺談近年奧斯卡面臨的種族議題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的黑人議題沈重且嚴肅,但藉影像如《抱歉打擾你》的幽默、《黑色黨徒》的憤怒、《藍色比爾街的沉默》的柔情等,我們能思考、反省與了解,同時更貼近與自己不一樣的世界,能感同身受、設身處地的替他人著想,這正是為什麼我們深愛電影。

揮別2017年歷史性的一刻後,2018年奧斯卡對川普的砲聲,明顯較上一屆弱了許多,原因是哈維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所爆發出來的性侵醜聞,引發整個電影圈撻伐,並逐步反映在各個頒獎場合上。

哈維溫斯坦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這一年的奧斯卡名單上,也看見了首位女性瑞秋莫里森(Rachel Morrison)角逐攝影獎、《淑女鳥》導演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入圍最佳導演等,從引言人到頒獎者,女性也佔多數,主持人吉米基墨更大力將言論導往「Time’sup」的性別議題上,外語片則頒給了以性別議題為主旨的智利電影《不思議女人》,至於最佳影片則由聚焦於「弱勢族群」的《水底情深》拿下,其啞巴與人魚的跨物種戀情,同時側寫出男同志戀情與黑人女性。從川普上任後這幾年的意識形態來看,拿獎便有跡可循。

寫了上述這些,並不代表否認了這些傑出的電影和電影工作者們不夠格入圍或拿獎,只是奧斯卡所反映的是整個美國電影工業傳遞出的社會氛圍,從這些得獎影片的脈絡來看,或許可以更了解當代美國的意識形態。值得注意的是,在好萊塢歷史中,許多創作者為打破膚色的歧異,完成了許多強而有力的作品,並無懼地在戰鬥。

然而,相比黑人族群,亞裔、拉丁裔等族群則在好萊塢的地位處於更加邊緣的狀態(看看前年叫好叫座的《瘋狂亞洲富豪》),不過,此現況應能逐步改善,已然看見些許轉變:美國影藝學院前年廣邀59個國家、近千名影視工作者加入會員,不但非美籍演員和導演有出頭機會,甚至連重要獎項也對非英語電影招手,如此去年奧斯卡才有了如《羅馬》(墨西哥)、《真寵》(希臘導演)、甚至是《沒有煙硝的愛情》(波蘭)的入圍提名。

roma_11
Photo Credit:《羅馬》(Roma)

最後,美國的黑人議題沈重且嚴肅,但藉影像如《抱歉打擾你》的幽默、《黑色黨徒》的憤怒、《藍色比爾街的沉默》的柔情等,我們能思考、反省與了解,同時更貼近與自己不一樣的世界,能感同身受、設身處地的替他人著想,這正是為什麼我們深愛電影。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