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曾刪減醫療預算,如今醫院不收老人、長照機構「活人與死者同居一室」

西班牙曾刪減醫療預算,如今醫院不收老人、長照機構「活人與死者同居一室」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許多醫院無力接收,長照機構被迫就地看護疑似感染新冠病毒的住民。但機構缺乏檢測試劑和防護設備,大量照護人員因此被感染,只能在家隔離無法上班,形成惡性循環,機構住民不是於機構內等死,就是伴隨已死亡的住民。

由於醫院無力接收,部分長照機構被迫就地看護疑似感染新冠病毒的住民。但機構缺乏病毒檢測試劑盒、呼吸器以及包括口罩在內的防護設備,大量照護人員在沒有手套和口罩的情況下進行看護,照護人員因此被感染,只能在家隔離無法上班,形成惡性循環,機構住民不是於機構內等死,就是伴隨已死亡的住民。

所以還形成另一現象:機構長者大逃亡。對於認知功能正常,可以清楚瞭解機構狀況,及判斷如何保護自己的老人,開始聯絡家人,或由家人強行接走,即使機構已經「封關」。

馬德里一家機構的業者理科(Jesús Rico)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譴責政府在協助機構抗疫上「所做的相當於零」。他曾向政府申請急救物資,在3月24日終於收到包裹,但包裹裡只有2套防護衣和8個口罩。防疫資源不足,讓西班牙長照機構成了這波疫情重災區。

醫療與長照資源縮減,醫生被迫「把老人的呼吸器給年輕人使用」

西班牙是全球最長壽的國家之一,約有19%人口為65歲以上,有人探討今天所出現的問題,除高齡化程度,關鍵是因西班牙的醫療與長照上的預算縮減所致。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西班牙對醫療、公共衛生、長照體系所採取的財政緊縮政策,形成今天面對疫情所產生的慘劇。

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19年公佈的資料,西班牙在長照上的總費用(政府和強制性保險)僅占GDP的0.7%,遠低於盧森堡、斯洛維尼亞等國。【註】

2月初時,西班牙的確診病例還很少,但現在已經成為全球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醫療資源不足下,使得疫情爆發,醫療及長照體系相繼崩潰。

3月20日,西班牙大型醫院每天篩檢能量為400多人,全國每天需要檢測卻約有1萬5000至2萬人,拉蒙卡哈爾醫院(Ramon y Cajal Hospital)醫師坎通(Rafael Cantón)對《國家報》(El País)說:「我們想對所有人進行測試,但就我們目前的檢測能力和試劑數量來看,這是不可能的。」

除面對疫情檢測能力不足,再加上醫療資源不足,缺少病床和氧氣設備,形成醫師每天都必須做出「放棄病患」的選擇,決定誰有資格進入加護病房及誰可以使用醫療設備進行治療。

3月23日,西班牙自媒體上流傳一條視頻讓人淚奔。一位醫師在視頻中哭著說,他已經將一些老人的呼吸器拔掉給年輕人使用,從未如此頻繁地面對如此艱難的決定,這對他的醫學倫理是很大的衝擊。

不過,西班牙《20分鐘報》24日報導稱,醫師有權決定將醫療資源優先給對社會有貢獻的患者。換言之,高齡患者已經被醫院邊緣化。有的醫院甚至不收高齡患者,才會導致出現機構裡活人和死人「同居」的現象。

公共政策最大挑戰是無法事先進行實驗室內封閉式研究,決策依據往往是有限的知識與經驗,尤其不同國家有著不同文化(價值觀與行為模式)與基礎建設(醫療與公衛條件),政策很難完全複製,但人們往往是看結果決定一切,尤其這次英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政府的決策影響到生命,出現醫療人員「讓老人先走,讓年輕人活著」的現象,受到許多質疑,現在無法做出誰對誰錯的結論,等疫情結束,或許有人會由結果來論英雄,或從法理、倫理、甚至病理上進行討論。

台灣面對新冠肺炎侵襲,至今獲得國際間肯定,最大關鍵仍是2003年受到SARS的衝擊之後,政府、學界、醫療、公衛等領域人士紛紛進行檢討,奠定今天防疫的基礎與反應能力,西班牙長照機構於疫情期間所受到嚴重的衝擊,更值得台灣借鏡與思考,他山之時可以攻錯。

【註】台灣長照預算佔國民生產毛額(GDP)僅0.25%;台灣2018年國民醫療保健支出指標中,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CHE)佔GDP6.1%。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李修慧

核稿編輯:黃筱歡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