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情感可用《刑法》規範嗎?大法官釋憲18年後,「通姦除罪化」重啟辯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不是台灣第一次對《通姦罪》進行合憲性審查。2002年時,大法官提出的釋字554號曾闡明,「性行為自由」應受婚姻與家庭制度制約。
今(31)日上午,台灣憲法法庭就《刑法》239條(通姦罪)與《刑事訴訟法》239條(俗稱元配撤告配偶條款)是否「合憲」展開辯論,也就是通姦罪是否要走向「除罪化」的關鍵。多數聲請人主張,《通姦罪》並無法保障婚姻幸福,且實務判決上,經常無法成立反而害到原告,浪費社會及司法資源,建議回歸到民事訴訟處理。不過法務部和民間團體則持不同意見。
《端傳媒》報導,這是自大法官748號解釋(同婚合法化)後,幾乎同一批大法官再次於台灣婚家制度的憲法時刻現身,並挑戰社會爭議議題。事實上,這不是台灣第一次對通姦罪進行合憲性審查。2002年時,大法官提出的釋字554號曾闡明,「性行為自由」應受婚姻與家庭制度制約,通姦罪限制人民性行為自由,惟此為維護婚姻、家庭制度及社會生活秩序所必要。事隔18年後,通姦罪再度面臨挑戰。
辯論有誰參加?辯論點是什麼?
《中央社》報導,參與言詞辯論除聲請法官,還包括法務部、司法院刑事廳代表、學者張文貞、李念祖、王皇玉、薛智仁、蔡聖偉與黃士軒等鑑定人,及法庭之友許幸惠、紀惠容等。
大法官日前公布爭點題綱包括:《刑法》第239條的立法目的為何?為保障何種法益或基本權利而設?因此限制或侵害人民何種基本權利?審查基準為何?此外,《刑法》處罰婚外性行為手段,是否有助於目的達成?手段與目的間是否存有一定關聯性?釋字第554號解釋有無變更解釋必要?
《刑法》第239條規定,有配偶而與人通姦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其相姦者亦同。
聲請釋憲的法官們,有什麼主張?
這次的釋憲案由吳志強等18位法官提出,《中央社》報導,吳志強指出,通姦行為並非動搖婚姻的唯一原因,沒有國家刑罰介入的必要,現在制度的設計必然導致國家刑罰運作上不平等,也會變相要求無意維持婚姻者,被迫維持假面夫妻關係。
法官張淵森指出,通姦罪存在目的可能在於維護家庭及善良風俗,以及避免配偶痛苦。法律可以讓人民自主結婚、離婚,不能以《刑法》恫嚇婚姻必須忠誠。婚姻中有許多痛苦存在,包括婆媳問題、子女教育、經濟問題等,性關係只是其中一種,一個人在婚姻中痛苦不表示另一個人必須受到處罰,痛苦不應成為《刑法》處罰的理由。
法官何効鋼則表示,通姦罪嚴重侵害個人隱私權,而通姦行為在法院實務上,與民事賠償有高度可替代性,民事賠償對通姦行為的嚇阻效果高於刑事懲罰。
《中央社》報導,也有不少檢察官認為通姦罪難以維繫婚姻,處罰缺乏實際效益不如廢了;北部1名男性主任檢察官受訪時就說,從維繫家庭制度角度出發,通姦罪看起來必要,但實務運作結果顯示通姦罪無助降低離婚率,卻耗費司法資源,又得讓夫妻對簿公堂。他解釋,通姦案採證門檻高,除非抓姦在床,否則多半因無法證明性器接合交媾而判無罪,過程中反而是提告的一方為了蒐證,吃上妨害自由、妨害秘密官司。
1名女性主任檢察官也認為,通姦罪的處罰沒意義,因通姦案走上偵查庭的夫妻大多感情都已破裂,即使出軌者被判有罪,破鏡也難重圓,更何況實務上通姦罪的處罰幾乎都可易科罰金,感情變異又豈是數萬元罰金可以教化。
她認為通姦罪1天不廢,檢察官仍得依法偵辦,包括將「可疑衛生紙團」送交鑑定DNA,都是在花費國家資源。但耗費心力偵辦的結果無法達成立法的目的,讓人有「白忙一場」的感覺,不如循民事訴訟,讓被害人取得實質賠償更有實益。
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林達認為,通姦案畢竟與公共利益無關,是否該由「為公益服務」的檢察官介入,值得商榷,若民意仍反對通姦除罪化,不妨參考外國法制,規定通姦罪只能由告訴人直接向法院提起自訴,而非經由檢察官偵查提起公訴,或許可為折衷方案。
此外,最高法院法官徐昌錦曾出版《通姦除罪化-案例研究與實證分析》一書,他認為通姦罪有除罪化必要,但許多婦女擔心除罪化將助長男性外遇,而女性手中再無任何籌碼保障自身權益,因此若要通姦除罪化,必須先解除疑慮,提出「提高通姦及離婚損害賠償金額」等配套措施,保障弱勢配偶權益。
法務部怎麼說?
《中央社》報導,法務部代表、政務次長蔡碧仲說,通姦罪立法目的在於夫妻間忠誠義務、維護婚姻及家庭,雖個人自由越趨開放,但仍須限縮,本罪並沒有違憲。
蔡碧仲主張,依2002年的釋字554號揭示,婚姻與家庭為社會形成與發展的基礎,受憲法制度性保障;婚姻制度植基於人格自由,具有維護人倫秩序、男女平等、養育子女等社會性功能,國家為確保婚姻制度的存續與圓滿,自得制定相關規範,約束夫妻雙方互負忠誠義務。多數國家並未宣告通姦罪違憲,而是直接廢除法條。
蔡碧仲說,個人自由隨時代演進越趨開放,這不可否認,但在婚姻制度裡,因「不能分享」而必須限縮,結婚者有義務去維護婚姻及家庭制度,也涉及到社會生活秩序,所以才有《刑法》239條的規定,對人民的性自由權跟隱私權有適度限縮。上一次釋憲後至今18年,我國婚姻跟家庭制度並沒有崩解,應沒有變更解釋必要。
蔡碧仲指出,大家都知道婚姻不一定會幸福,但婚姻的存在卻是社會安定的基石,即便幾十年的婚姻彼此間愛意已退,希望大法官能把這樣的難題交給立法機關處理,不要枉顧七、八成的民意反對廢除通姦罪,做出違憲解釋。
反對通姦除罪化的還有誰?他們主張什麼?
休閒路跑最佳拍檔!跑步教練的百搭經典推薦──adidas史上最輕Ultraboost Light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didas推出經典跑鞋Ultraboost Light,將品牌經典BOOST中底科技再進化。本次邀請專業跑步教練實穿評測、細緻分析,帶您深入認識BOOST能量膠囊與各種跑鞋科技如何引爆能量,賦予它極致緩震性、舒適度與腳感回饋。
現代社會中,養成運動習慣、追求健康永續的生活,已成為許多人理想生活的想像。若仔細觀察,當清晨太陽沿著建築稜線緩緩升起,就能看見不少人換上輕便服裝,在健身房、公園或是馬路上,展開屬於自己的慢跑行程。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跑步運動的行列,網路上也越來越多關於「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跑鞋」的討論。看著市面上從品牌、機能到產品定位琳瑯滿目的跑鞋產品,隨便一數都可以區分出十幾種類別,細緻的產品分類也反應出跑鞋多樣的使用情境。究竟跑步入門的初學者在選擇跑鞋時需要注意哪些部份呢?
談到跑鞋的挑選,這次我們邀請曾帶領過上千位跑步學員的跑團教練梁哲睿(Jerry),來和大家分享挑選時的細節與觀念,「不過就跑步入門者而言,從外型是否對眼、機能泛用與否,其實就能夠挑選出一雙適合於日常、運動場景來回轉換的全方位跑鞋。」哲睿教練說。這次,教練將從他多年的經驗出發,分別從中底科技、跑鞋性能、應用情景等不同角度,為大家體驗評測近期由adidas推出的經典跑鞋──史上最輕的Ultraboost Light!

BOOST科技10週年:承襲經典再「勁」化
「你實際上手,第一個感覺是變輕了。」哲睿教練說。Ultraboost Light不只是歷代Ultraboost中最輕的一雙,也是adidas十年來各項跑鞋科技的心血結晶;其中,一顆顆酷似保麗龍的能量膠囊「BOOST顆粒」,更在這一代迎來輕量、回彈的全方位突破。關於BOOST科技的發展歷史與創新效能,這篇讓你一圖看懂adidas Ultraboost Light打造輕盈腳感的秘密,可以讓大家更深入了解BOOST科技的迭代歷程。
話說回來,10週年的「Light BOOST」技術到底多厲害?首先得從Ultraboost系列的中底談起。「從Ultraboost 21開始,它就變成這種超胖的加厚中底。」哲睿教練分析,「BOOST顆粒增量加厚有效提升了腳掌落地後的緩震與支撐性能,但也讓整體跑鞋的重量及存在感受到不小影響。」不過,這一代的Light BOOST減輕了30%的重量,讓Ultraboost Light同時保留極厚中底的Q彈效能,又不會造成雙腳的負擔,大幅降低長跑後期跑鞋的存在感,讓跑者能更加專注於步伐、配速與呼吸節奏,提升非常有感。
另一方面,Ultraboost Light和過去Ultraboost系列強調緩震和舒適有些不同,Light BOOST技術在輕量化的同時還提升了4%的回彈性,明顯提升中底回彈的推進效果,就像在緩震的同時稍稍推你一把,讓腳跟有種被「往前帶動」的循環感受。再搭配使用Primekint+技術針織的細緻鞋面,整體跑動的腳感不只極度貼合腳背,更舒適包覆所有種類的腳板輪廓,創造輕盈穿戴感與傑出的緩震、回彈效果。

經典就是無畏挑戰:細數Ultraboost Light細節表現
除了中底技術的進化,Ultraboost Light在輔助機能方面也透過其他項目的突破,證明了它作為經典跑鞋的底氣。首先,adidas更新了鞋底上的L.E.P.抗扭系統,將原先放置於中底內層的彈性塑膠片由X型轉為U型,連貫落腳後的支撐性與回彈力道;接著,再透過「船型」的外觀設計,仿造船底圓弧狀的力學設計製作鞋底,讓外觀顯得圓潤討喜,還能藉由鞋型的自然滾動,提供跑者下一步的推進感,讓跑者不需要為穩定腳踝而分心,踩穩漫漫長路上的每一步。

這一代Ultraboost Light依然使用Continental™馬牌橡膠作為大底材質,並透過豆莢式的重點貼法,針對雙腳離地之前實際使用到的摩擦點加強。如此一來,既能減輕整體重量、又能維持跑動時前掌的抓地力,維持與前代相同的推進效果,並達到整體輕量化的目標。

應用場景隨心所欲:亮色搭配、低調穿搭都適合
挑選跑鞋重要的可不只是性能,還有一個生活層面的喜好考量──外觀。「因為外觀會很直接的決定,我會不會想要這雙鞋。」哲睿教練說。無論鞋子的性能再好,如果跑鞋外型本身不對眼,不管功能性再好,還是有很高的機率在挑選跑鞋時被排除──因為就是不喜歡嘛。
但說到這裡,我想熟悉adidas的鞋友們可以肯定地說,Ultraboost系列的鞋款不太會在這關敗下陣來。除了圓潤討喜的鞋型以外,配色也是Ultraboost Light最吸睛的亮點。
這次Ultraboost Light推出多款配色,其中主打色款「活力紅」以高亮度的白橘配色亮相,非常適合作為平常休閒穿搭的單品搭配,增加整體穿著層次感;或是像經典純色系鞋款,adidas也別具匠心加入螢光色點綴,讓本來低調的外觀多了些亮點。
「我常常裡面穿一些運動用的機能服飾,外面就是一般日常穿的衣服,鞋子就搭配它,這樣不只上下班切換方便,而且它也像是你穿搭的第二主角,既不會給別人『你是來運動』的休閒印象,也不會過度正式而失去骨子裡身為跑者的運動氣質。」哲睿教練分享。

極輕超彈、舒適無感,適合休閒入門跑者
「一雙好的跑鞋應該會幫助你、輔助你,讓跑者只需專注在這一步和下一步上面。」這是哲睿教練認為一雙「好的跑鞋」所應具備的條件。當我們將這些條件對應在Ultraboost Light上,便會發現無論緩震、包覆、輕量化及推進感受等,它都有滿全面的平衡性;甚至其亮眼的外型及應用場景的多元性,還為它增添許多便利之處,不只可以搭配日常穿搭,也可以拿來作輕度訓練,提供支撐、推進、抗扭轉等性能支持,滿足種種跑步運動所重視的訴求。
訪談最後,哲睿教練再一次細數Ultraboost Light的超強「輕」功:
- 單位密度減輕30%的Light BOOST顆粒帶來前所未有的輕盈腳感。
- 跑鞋科技革新減少10%的碳足跡,讓Ultraboost Light成為減輕地球負擔的環保跑鞋。
- 外型時尚亮眼、配色活潑吸睛,情境切換隨心所欲。
- 重量輕盈、支撐穩定、抗扭回彈,泛用性能適合剛接觸跑步,或是想入門的跑者。
「如果今天你只有一雙鞋的預算,我推薦這雙鞋子,它的泛用性對跑步入門者而言就是非常好的選擇。」哲睿教練誠懇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