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別人比你成功時妒忌嗎?正向心理學建議

別人比你成功時妒忌嗎?正向心理學建議
Photo Credit: "Jealousy", Edvard Munch, 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想讓自己變得更快樂,我們要學習「主動建設型」方法,回應別人的成功。

在生活上我們總看到別人比自己更成功,無論在事業上、感情上或者是其它方面,比自己更出色的人比比皆是。面對著這樣的情況,稍一不慎,我們很容易會陷入自我懷疑、自卑及嫉妒的負面情緒之中。我們會作出社會比較(social comparison),當你比別人好時,這些比較會讓你興奮自豪;但當你比別人差時,這些比較同時也讓你懼怕和自卑。我們要如何更健康地面對別人比自己更成功的這種情況?

面對別人比自己走得更快更成功,能提升自己生活幸福感的方法是真誠恭賀別人的成功,而不是自卑、嫉妒或焦慮。心理學家將面對別人的成功時所採取的反應方法分為四種,分別是主動建設型(active-constructive responding)、被動建設型(passive-constructive responding)、主動破壞型(active-destructive responding)與被動破壞型(passive-destructive responding)。我們就用一個例子看一下這四種反應模式的分別吧。假設你知道你的其中一位中學同學剛剛找到一份月入十萬的工作,面對他在財政上的成功,你會選擇以哪種方式回應呢?讓我們一齊看以下的反應內容及它的類型︰

  • 「恭喜你,真替你感到高興。」(被動建設型)
  • 「嘩,你好厲害阿﹗你是怎樣做到的?我很想知道你的故事及你的心路歷程,我們不如去一齊吃飯一齊慶祝一下吧。」(主動建設型)
  • 「賺得多,也一定花得多吧?收了那麼多錢肯定很忙,那你要小心你的健康呢。」(主動破壞型)
  • 「哦是嗎?」(被動破壞型)

看完上面的圖表後,相信大家都會知道,基本上我們經常都只會用第一種方法,被動建設型,去回應別人的成功。這是一種體面的方法,既有禮貎,又能把自己內心的嫉妒及不安隱藏,是一種典型成年人世界的行為模式。但正向心理學的研究跟我們說,用第一種方法是不能讓我們感到更幸福及快樂的。如果想讓自己變得更快樂,我們要學習用第二種方法,主動建設型,去回應別人的成功。我們要對別人的成功感興趣並且興奮,並為他人的成功而做一些儀式例如一齊吃飯慶祝等。

能做到主動建設型其實並不簡單,因為你一定要為他人的成功感覺到真誠的歡愉。但是細心一想,其實當我們不作比較時,別人有多麼成功其實不會對自己的自我價值判斷有甚麼影響,就好像當我們不會和那些世界富豪比較,他們的成功也不會讓你感到自卑一樣。

面對著朋輩,我們就以同一種思考方式吧,大力地替別人的成功和幸福而感到幸福,用力地和他們一齊慶祝,這樣你也會跟著一樣變得更幸福呢。

本文獲Lo's Psychology授權轉載,題目與內文稍作修改,原文請看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Ka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