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沒有強力指揮中心、篩檢慢、無法割捨觀光以外,日本防疫為何慢如「溫水煮青蛙」?

沒有強力指揮中心、篩檢慢、無法割捨觀光以外,日本防疫為何慢如「溫水煮青蛙」?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日本政府在防疫工作上被批評慢半拍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舉辦東京奧運,導致病毒篩檢數偏少。3月1日至21日之間每日平均篩檢件數不到1000件。

(中央社)「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簡稱武漢肺炎)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日本累計有4209起確診病例,原本是公共衛生大國的日本這次在防疫動作上慢半拍,與超前部署防疫有成的台灣相較,讓許多日本人覺得顏面掃地。

經濟大國日本的醫療水準在全球名列前茅,但日本這次對於武漢肺炎疫情的因應卻讓人失望,被許多日本主流媒體拿來與台灣做比較,認為台灣防疫是超前部署,日本卻慢半拍,因為日本一開始就輕敵,輕忽武漢肺炎的嚴重性。

武漢肺炎疫情在中國爆發後,多位日本傳染病專家說,武漢肺炎致死率約0.6%至2%,比一般的流感致死率0.1%多一點,但遠低於2003年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10%的致死率;反觀台灣政府,一開始就對民眾高聲疾呼防疫視同作戰,提高人民的警覺心。

日本在1月16日傳出第一起確診病例,是一位30多歲從武漢返回日本的中國籍男性,25日首度傳出日本人確診,是一名60多歲的巴士司機,這名司機2月3日曾載過一名隨鑽石公主號郵輪返回橫濱港的確診香港民眾。從郵輪確診者陸續下船就醫起,日本民眾天天聽到確診人數增加的新聞。

法令權責不完備 官僚無所依

日本這次在防疫上動作太慢的原因之一是法令不完備,日本的官僚沒有法律依據不敢做、不知如何處理。日本政府2月7日將武漢肺炎定為指定傳染病,接著政府依法可以強制患者住院,也可以限制工作。

例如發生外國觀光客因為要負擔醫療費用而拒絕住院治療等情況時,日本政府可以用國家經費來負擔相關費用,讓外國觀光客可以接受住院治療。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月25日召開因應武漢肺炎的防疫小組會議,敲定患者收治、強化醫療機構及企業團體防疫措施等基本方針,有了這些方針,官員才知如何做事。

曾寫過醫療書籍的日本作家山岡淳一郎在媒體發表文章表示,「安倍的政治判斷太強勢,造成指揮命令系統紊亂」,而「醫療素人」背景的政治人物及首相官邸的官僚在意的是支持率、舉辦東京奧運,決策的根據、研討的過程都不清楚,很多事是黑箱作業。

山岡認為,日本有必要像美國一樣成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

曾登上鑽石公主號郵輪揭發內部沒管控、導致疫情擴散的神戶大學教授岩田健太郎2月20日在日本外國特派員協會的記者會上就表示,日本需成立一個因應傳染病可做決定的獨立體系,成員一定要是專業人士,且獲得充分授權並具獨立性。

日本公共衛生專家、倫敦國王學院(KCL)人口健康研究所(Institute for Population Health )所長澀谷健司就曾說過,日本基於國家安全保障的觀點有必要成立CDC,CDC的概念基本上與軍隊一樣,作戰的對象是傳染病和全球規模的健康議題。

東奧影響大 憂醫療體系崩潰篩檢少

日本政府在防疫工作上被批評慢半拍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舉辦東京奧運,導致病毒篩檢數偏少。3月1日至21日之間每日平均篩檢件數不到1000件。也有人指出,日本之所以篩檢少,是考慮到可收容確診病患的醫院病床不夠,憂心醫療體系崩潰。

日本醫學專家、東京大學及美國芝加哥大學名譽教授中村祐輔在日媒投書指出,日本對病毒篩檢不能保持鴕鳥心態,包括傳染病在內,不論任何災害、天災,要能正確掌握情況才能提出正確的對策,如果是為了防止醫療體系崩潰而刻意壓低數字,那是不科學的。

在東京奧運方面,受到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影響,3月24日晚間安倍晉三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主席巴赫(Thomas Bach)通電話,提議延後一年舉辦奧運,巴赫同意,IOC召開執委會同意延期。東京奧運因疫病而延期,創奧運史上首例。

過度傾中要觀光財 邊境阻絕慢半拍

此外,過度重視與中國的關係,也使得安倍被批評防疫動作起步太晚。安倍希望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春天來日本進行國是訪問。貴為國賓的中國國家主席訪日堪稱日本10年一度的外交大事。

原本日本政府希望藉由邀請習近平訪日,開創新時代的日中關係,擬制「第5份政治文件」。

今年一月,訪日的中國觀光客比去年同期增22.6%,約92萬4800人。安倍被批評是為了賺中國客的觀光財以及營造中日關係友好氣氛,造成防疫工作慢半拍。

直到3月5日,日本境內確診病例有1036起。眼見再過4個月多就要開幕的東京奧運可能因疫情擴大而辦不成,且民怨高張,迫使安倍不得不加強邊境管制。日本政府發言人、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隨後宣布,當務之急是防疫,中日雙方磋商後決定習近平訪日一事延期。

就在菅義偉宣布此事的3小時後,安倍在防疫對策本部會議上決定,為了加強邊境管制,將針對來自中國及韓國的入境者實施為期兩週的隔離措施。4月初,安倍宣布禁止包括中國全境、台灣、韓國、美國等73國的外籍人士入境。

日本在野黨立憲民主黨的國會對策委員長安住淳就直言,「安倍就是顧慮到中國,才使得邊境管制措施做得太慢」。

日人眼中對比 台灣防疫專家領軍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台灣防疫有成,受到日本等各國媒體報導,包括政務委員唐鳳與民間業者合作推出的口罩地圖網路平台,日媒以「別人的IT大臣是38歲天才,我們的是70多歲老人(科技大臣竹本直一)」做比較。

日媒也報導副總統陳建仁於17年前帶領台灣對抗SARS,並以「台灣鐵人大臣人氣沸騰」為題,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