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鐵路公司167年來首度停駛,2萬多個老舊車廂「重新整骨」成移動病床

印度鐵路公司167年來首度停駛,2萬多個老舊車廂「重新整骨」成移動病床
Photo Credit: Reuters / TPG 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隨著印度疫情逐漸擴大,印度除了封城之外,印度鐵路公司也實施了167年以來的第一次停駛。停駛期間,印度鐵路公司也將兩萬多個舊車廂改造為移動病床。

「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簡稱武漢肺炎) 延燒,印度鐵路公司進行了167年來第一次的停駛。停駛期間,印度鐵路公司將2萬多個老舊車廂改造為專用的隔離病房,印度官員表示,首批5000個車廂將在2週內完成,若有需要,更多車廂將能在48小時內完成整裝。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印度在3月25日實行全國封鎖後,印度鐵路公司也實施了167年以來的第一次停駛,並在這段期間將2萬多個舊車廂改造成武漢肺炎專用的隔離病房。《CNN》報導,每個車廂將能容納16位患者,以及可改建成護士站、醫生病房以及存放醫療用品和設備的空間。一旦準備完成,這些病房將能藉由鐵路運輸抵達需要支援的地方。

印度鐵路局訊息與宣傳執行主任(executive director of information and publicity at the Railway Board)拉傑什(Rajesh Dutt Bajpai)表示,首批5000個隔離病房將在2週內完成,如果有必要,其餘車廂可以在48小時內改裝完畢。

當地衛生部門將指派政府醫生,護理人員,護士和志願者參加培訓。印度政府還指示,印度鐵路公司正在評估將在這「鐵路醫院」使用擔架、醫療推車、醫療設備(如人工呼吸器)等裝備的可行性。

為什麼印度需要移動病床?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OECD)的統計數據,印度每1000人僅有0.5張病床,排名墊底,中國每千人還有4.3張病床,最多的日本每千人有13.1張,考慮到印度13億的總人口,這樣的病床數量明顯嚴重缺乏。

《半島電視台》報導指出,新德里(New Delhi)已經將尼赫魯體育場(Jawaharlal Nehru stadium)改建為收容中心,位於印度中部、全國第四大城的海德拉巴(Hyderabad)也將市內的體育場改建為收容外國旅客的隔離中心。

《CNN》提到了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城鄉貧富差距懸殊,醫療資源也有這樣的傾向。例如在東部的比哈爾邦(Bihar),每千人有0.11張病床,但在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每千人就有2.5張病床。印度的病毒學家傑米爾(Shahid Jameel)受訪時就表示,「在看過中國的經驗之後,無論是從短期考量或者長遠來看,提升印度的床位密度是有其必須性的。」

移動病床的概念早已行之有年

在火車上建立醫療照護、治療設施在台灣看似新奇,但在印度早已行之有年。

《聯合報》報導,印度在1991年時,由非營利組織「影響力印度基金會」(Impact India Foundation,以下簡稱IIF)與印度鐵路公司雙方簽定備忘錄(MoU),由印度鐵路公司提供車廂、供給水電、支援維修,並交由IIF營運及提供醫療服務,並命名為「生命線特快車」(Lifeline Express)。

生命線特快車營運至今已有近30年,如今以擴充為7節車廂,且擁有手術室、恢復室、餐車廂、醫療用品儲藏室、員工宿舍等,幾乎堪比一家公立醫院。

印度;生命線特快車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2011年,一名印度人在生命線特快車上接受了白內障手術。

《更美好的印度》(the Better India)的報導更指出,「生命線特快車」現在甚至擁有X光室、牙科診間、婦科檢查室、乳腺攝影室等等,還有無線網路可幫助醫生、專家檢視患者的診斷報告。

至今,生命線特快車已免費提供印度農村地區約100萬人醫療服務,來自世界各地約莫20萬名的醫護人員志願貢獻他們的專業,為填補印度農村地區的醫療缺口付出心力。

隨著疫情的越趨嚴重,印度政府利用所擁有的資源與經驗,為防堵疫情做準備。寄望移動病床的設置能替印度緊繃的醫療資源帶來舒緩。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黃筱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