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游鮭魚 vs. 水力發電廠,芬蘭人如何兼顧環境與能源?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令人訝異的是,政治色彩從左到右的9個黨派,除了其中一個臨時缺席的以外,剩下8個竟然全都說:我們同意這議題很重要、下個會期會納入水法的修正案的討論等等,非常一致的說法。
文:Continyu
鮭魚可說是芬蘭人共同的飲食與文化記憶。若是跟團來玩過芬蘭的人,可能體驗過天天吃燻鮭魚、喝鮭魚湯喝到怕。居住芬蘭的這兩年多,我亦聽不少芬蘭人提過小時候或者父母有去河裡釣鮭魚的經驗。
身為洄游魚類重要成員之一,出生在河川裡的鮭魚,迴游的過程無可避免的需要面對水壩和水力發電廠的挑戰。芬蘭共計有330座水力發電廠,佔芬蘭國內生產電力23%。要一條充滿鮭魚的河流,還是具有可再生特性的水力發電,則是芬蘭當前面臨的議題之一。
本文主要是想分享之前參與的一場非學術性的研討會:「virtavesien tulevaisuus」,直譯是發電廠的未來。此研討會是不久前世界洄游魚類日(World Fish Migration Day)時,由芬蘭的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所舉辦的活動,主要與會人士是此議題的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註1)——芬蘭各地推行河川與洄游魚類復育的地方團體、相關的中央與地方政府、黨派代表、政府研究單位、與為數不多的水力發電廠代表。
背景介紹:芬蘭的鮭魚
芬蘭的迴游魚類有好幾種,包括各種鮭魚(salmon)、鱒魚(sea trout)、歐洲鰻鱺(eel),也有像台灣櫻花鉤吻鮭一樣,因為冰河時期留下來的陸封型鮭魚。其中波羅的海鮭魚(和大西洋鮭魚同種,學名均是Salmo salar,只是體型較小),對芬蘭特別具有重要性:除了引文提及的文化意義之外,在生態層面,洄游的鮭魚連結著河流與海洋生態系;在經濟層面,雖然在總產業價值與族群數量上遠不如本系列前文提過的鱈魚和鯡魚,卻屬於單位價格偏高的魚種。
由於過度捕撈與水壩的建立,波羅的海的鮭魚從原本繁殖於一百多條河降低到現在只剩30條河還見得到野生鮭魚的蹤跡(註2)。儘管如此,減少的野生鮭魚並未反映在芬蘭鮭魚市場——因為低價的挪威養殖鮭魚取代價格較高的芬蘭野生鮭魚。為因應整個波羅的海野生鮭魚的減少,早已有不少措施執行在波羅的海海域,包括限捕(各國有捕撈數量上限)、限制漁具種類、流放養殖的幼魚等等。這些措施確實讓部分河川的鮭魚,例如芬瑞交界的托爾訥河(芬蘭語:Tornijorki),族群數量回復到接近紀錄上的最高值(註3)。
但僅有這些海洋措施,並無法讓大多數的河川顯現出鮭魚的復育成效。這也是這場研討會或舉辦的原因——為了有效復育鮭魚,在現有鮭魚相關的海洋政策之下,下一步相關團體希望能以鮭魚的生命週期為基礎進行復育。也因此不得不面對鮭魚洄游會面臨的挑戰:建立在河上的水力發電廠。

一窺芬蘭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對立者之間的互動
這場研討會值得分享的一點在於可以一窺芬蘭本地非營利組織、政府、對立的利益關係人之間的互動。除了地方團體(含芬蘭本地及瑞典、美國兩個外國案)報告目前執行的計畫、經驗與預計執行的未來計畫之外,研討會尚有(1)政府報告當前的與洄游魚類復育相關法規、計畫與預算;(2)各黨派國會議員代表發表時間,說明各黨派對此議題的態度與計畫。
第一點政府報告雖然有點像是政令宣傳,卻也是與會團體直接對政府單位提出意見的機會。舉例來說,芬蘭於2011開始執行的水法(Water Act),已包含不少關魚類的保護措施,例如當執行於河川的計畫(包括水壩;水力發電廠)會危害到魚群與漁業時,不僅計畫需要政府核准,而計畫的負責單位更有義務補償造成的危害。換而言之,相關的復育措施,包括流放幼魚、魚道建立等等,是由水力發電廠負責出錢的,而且這些措施還需要有後續的效果追蹤。但是當日與會的團體認為現在這版本的水法仍然不足,在好幾個政府報告的之後的討論時間,均提出了像是義務條款只適用於新的計畫,需要修改延伸適用於以前已建造的水壩、或是魚梯成效的評估需要納入、復育經費等等。
根據之前和和芬蘭的WWF接觸的經驗,覺得他們滿懂得怎麼操作議題的。以這場研討會而言,WWF主動舉辦這類型的研討會並邀請政府與會,向政府表態兼施壓:我們WWF對這議題這般立場喔。在研討會中的第一個演講,他們更是直接放上他們的調查結果,表示60%的芬蘭人支持若要讓鮭魚回來,拆除水壩是可考慮的。除此之外,此會議是在國會建築裡的一個會議廳舉辦的,主要原因除了議程安排含各黨派國會議員代表發表時間外,也方便國會議員們審法、開會之間的空檔來聽聽研討會的內容。
這個黨派國會議員代表發言時間,形式和內容倒是十分有趣。每個黨派有五分鐘的發表時間,而後有討論時間。令人訝異的是,政治色彩從左到右的9個黨派,除了其中一個臨時缺席的以外,剩下八個竟然全都說:我們同意這議題很重要、下個會期會納入水法的修正案的討論等等,非常一致的說法。
這從台灣面臨環境議題經驗來看,這場面可說是過分和諧了點,但討論其原因,大概可歸咎於二:一是芬蘭社會其實已經針對這個議題對話很久了。除了已經在執行的水法早已納入河川魚類的保護措施外,這個以洄游魚類的利益關係人為導向的研討會也已經辦了第三次。第二個原因可能是因為這議題的最大反對方,水力發電廠的代表其實出席的不多,也沒有上台報告。但我覺得這場研討會的插曲,頗能反映出這個以對話主體為基礎研討會。
Tags:
中底科技BOOST再創新:一圖看懂adidas Ultraboost Light史上最輕盈腳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BOOST科技邁入十周年,adidas推出Ultraboost系列優勢大成之作──Ultraboost Light,以史上最輕的腳感為靈感,傳遞極致(ULTRA)舒適的理念,提供能量回饋的舒適感受。
在口罩禁令正式放寬的後疫情時代,對於喜歡運動的人而言,一雙舒適美觀的運動鞋絕對是生活中的必備單品。不過,想要找到一雙簡約、有型又兼具功能性的運動跑鞋,卻沒有想像中容易。巧的是,近期adidas為慶祝BOOST科技邁入十周年,推出一雙無論外觀還是性能都堪稱年度經典的鞋款──Ultraboost Light。

十年淬鍊,成就史上最輕盈腳感
進入正題之前,我們不能忽略adidas獨創的BOOST科技,這個為全球運動跑鞋中底帶來的巨大影響,以及經典跑鞋系列「Ultraboost」一次又一次迭代的蛻變過程。
十年前,adidas以發泡微球與TPU材料合成的創新技術,開發出一顆顆外型近似爆米香的科技材質「BOOST」;經由特殊熱壓技術處理後,一顆顆橢圓討喜的BOOST聚合成特殊的能量膠囊的中底材質,當足部一觸地,數百顆BOOST能量膠囊立即引爆能量, 賦予了跑鞋前所未見的回彈腳感。
- 2013年,首款Boost科技跑鞋「Energy Boost」問世。革命性的科技材質「BOOST」一推出,連帶影響了整體製鞋產業製作工藝的轉變,讓這「能量膠囊」材質在極短的時間內掀起中底革命。
- 2015年,adidas引入Primeknit針織鞋面技術,打造出流線型跑鞋外觀;其中以Ultraboost OG/Ultraboost Triple White為代表,簡約百搭的前衛外型也在當時掀起一波跑鞋熱潮,更有好萊塢大明星愛穿加持。
- 2016年,Ultraboost首次結合「Continental ™馬牌橡膠大底」,搭配鞋領編織技術的更新,讓Ultraboost倚靠著「抓地力」、「耐磨性」及穿戴時的「完整包覆性」再次攀上跑鞋顛峰。
- 2019年,「Primeknit 360度針織鞋面」及「Torsion Spring創新抗扭轉系統」兩大創新技術賦予跑者更完整的包覆與支撐,讓Ultraboost再次迎來足部腳感的全方位進化。
- 2021年,BOOST技術又迎來巨大突破,中底顆粒含量增幅26%,結合最新L.E.P.抗扭轉系統給予使用者超勁感受,又一次顛覆了跑者對彈性能量的想像。
中底科技boost再創新:永續減碳更環保、輕量30%更舒適
歷經十年淬鍊,adidas始終站在時代尖端創造又突破,一步一步推進跑鞋科技的歷史足跡,成就無數年度潮流經典──2023年Ultraboost革命進化,史上最輕、最環保的Ultraboost Light問世。

要被譽為潮流經典跑鞋,俐落百搭的外觀、舒適耐穿的實用性缺一不可。首先,觀察成鞋的基礎科技及數據表現:Ultraboost Light使用了比過去BOOST顆粒輕量30%的「Light BOOST」顆粒製成跑鞋中底,不只將鞋全重降低近10%(尺寸UK8.5 Ultraboost 22-333g;Ultraboost Light 299g),回彈性能也增加4%,並較前代減少整整10%的碳足跡。這些數字不只意味著BOOST科技再上一層樓,更體現了adidas的品牌永續價值,為Ultraboost Light的「Light」賦予了低碳永續的特殊意義。
接著回到大家最關心的舒適度與實用性。這次adidas特意針對過去Ultraboost系列跑鞋的缺點進行優化,鞋面選擇延展性佳、透氣的Primeknit+針織網布,加強編織結構的支撐性、提升鞋面彈性,讓跑步時腳部能夠伸展,如襪子般易穿脫而不壓腳背;而Ultraboost系列一貫使用的Continental™馬牌輪胎大底也依然保留,但特別的是,adidas這次透過左右豆莢式的排列,提供多方向抓地性、減輕穿著負擔;L.E.P抗扭系統也全面更新,從X型換成U型片,提供鞋身更好的穩定度及回彈性能。
最後,我們來看看它的外觀及配色。這次的Ultraboost Light鞋身承繼過去幾代Ultraboost白底的簡約風格,配上鮮明的橘紅色及淡藍色兩色線條點綴,搭著側面顯眼的三條黑線,整體外觀十分出色,搭配日常穿搭也非常適合。由船隻圓潤身形發想設計的中底線條也加強整體鞋身的協調感,強調出單品的存在感與圓融百搭的特質。

一代經典Ultraboost Light,年度必備的風格單品
adidas推出的「Ultraboost Light」跑鞋新經典,它完美傳承BOOST科技極輕超彈的材質特色,又以船隻圓潤的幾何形狀設計,實現輕巧舒適的穿戴感受。無論外觀還是性能,Ultraboost Light絕對可以說是難得一遇的複合性單品,不管你是追求舒適腳感的運動愛好者、還是尋找蒐藏價值與穿搭單品的典藏主義者,都能在上腳後獲得最大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