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兵器術源流略述(上)這個東南亞島國,何以產生出如此精細的兵器術?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作者讀過好些講及菲律賓武藝歷史的書本,其中一部由兩位當地學者兼武者Nepangue及Macachor所寫的《傳說之外》(Cebuano Eskrima:Beyond The Myth),其考究和結論最令作者信服:菲律賓兵器術,最早其實源於西班牙殖民者的歐洲刀劍術。
文:喬靖夫 Jozev
最近往訪久未光顧的尖沙咀老牌英文書局「辰衝書店」,頓時掀起滿滿回憶。我少年時開始學武是1980年代,那時也是美國武術書的鼎盛時期,出版了很多不同國族與類型的武術專書,當年辰衝進貨不少,我就幾乎每星期都去打書釘(抱歉當年還是中學生,實在買不起外國書),從中吸收到不少武術知識。
其中有一部我印象最深,是李小龍弟子伊魯山度所著的《菲律賓武術》(Filipino Martial Arts),讓我初識這門實用而又高自由度的兵器格鬥術。到後來我真正有機會進門學習菲律賓武術,已經是距此十多年後的事情,只因很長一段時間香港根本就沒有人傳授。
近年本地教授這門武藝的師傅漸多,加上它又經常成為好來塢動作片的武打素材,人們對它稍稍增加了認識;然而這個東南亞島國,何以會產生出如此精細的兵器術?卻不為多數人所知,故此我想在這裡大略介紹一下它的源流演變。
首先是名稱問題。香港及許多華人地區習慣叫這作「菲律賓魔杖」,其實是一個早期隨著電影而出現、頗為隨意的譯名,卻一直習用到今天。菲律賓由於島嶼語言眾多,這武術的當地名稱各有不同,最通用的是Eskrima和Arnis兩個名字,意思很簡單,就是從西班牙語的「格鬥」和「防衛」演變出來,沒有甚麼「魔」的含義在內。而現在歐美的圈內人士,大多會直接用「菲律賓武術」(Filipino Martial Arts,FMA)去做一個整體的總稱,以避免涉及門派間對稱呼的爭論。

Eskrima/Arnis的源頭到底何來?
根據不少門派,甚至是菲律賓當地的流行文化(例如電影)的說法,都會把這武術的鼻祖地位,追封給拉普拉普(Lapu-Lapu)。
拉普拉普何許人也?他是16世紀初麥克坦島的酋長,當航海家麥哲倫作人類史上首次環球航行時,於1521年抵達菲律賓,欲臣服當地部落,拉普拉普領導島民抵抗,與來者爆發戰鬥,結果麥哲倫在該役中被殺,沒有親自完成環繞地球的壯舉。此戰被隨同船隊到來的義大利歷史家記敘,確是曾發生的史實。

由於麥克坦島之戰,是航海時代以後,亞洲極少數抗擊歐洲入侵者而能取勝的戰役,更殺死了麥哲倫這樣的歷史名人,拉普拉普因此被後世視為菲律賓民族英雄;而菲律賓武術以中部宿霧為主要發源及興盛之地,而宿霧島與麥克坦島相鄰,同屬於米沙鄢群島(Visayas),因此就有「拉普拉普為菲律賓武術始祖」之說,其塑像也經常握著具有民族風格的刀劍。

不過若稍加仔細考究,就知道這很大機會只是附會之說。當時的島民部落,戰爭多以長矛、弓箭、盾牌等兵器為主,與今日菲律賓民間武術的形態大有差別,亦沒有甚麼客觀的歷史證據證明,有任何武術傳承的脈絡,從「前殖民時代」延續至今。這種遠追重要名人為精神鼻祖的做法,其實跟一些中國武術奉達摩祖師或歷史名將為開祖,沒有很大分別,其實不少都是假托。
假如菲律賓兵器術Escrima/Arnis並不是當地島民的原生武術,那麼它的源頭是什麼?
由於菲律賓當了幾百年殖民地,它的本土文化長年就不受重視,武術歷史更不會有甚麼典籍記載。我讀過好些講及菲律賓武藝歷史的書本,其中一部由兩位當地學者兼武者Nepangue及Macachor所寫的《傳說之外》(Cebuano Eskrima:Beyond The Myth),其考究和結論最令我信服:菲律賓兵器術,最早其實源於西班牙殖民者的歐洲刀劍術。

這武術的最大發展和傳承溫床是宿霧。今日的宿霧屬菲律賓中部,但在殖民時代早期,它是西班牙人最初登錄、佔領及開發的地區,以南的棉蘭老島等地就是伊斯蘭教徒部落的勢力圈,兩者之間的水域,海盜多如牛毛,宿霧一帶即當時戰鬥的最前線。因此有理由相信,這武術的緣起,是殖民者將歐洲刀劍傳授給當地民兵,作抗擊海盜之用。
菲律賓武術與歐洲刀劍的密切關係,證據最少有二:一是武術的名稱和許多招式術語都用西班牙文,而西語本身卻並不是菲律賓民間的主流語言;二是傳到今天,絕大多數菲武門派在教授攻擊基本時,是以不同打擊角度入手,並編以數字,這與歐洲劍術和西洋劍擊都很相似。
但這也不是說,Eskrima/Arnis就沒有其他的構成元素,事實上今天觀看菲律賓兵器術,與歐洲刀劍的風格存在著很大差別,那必然是因為滲入了其他的演變影響。
其中自然就包括當地人自行作出了改良和創造。菲島無論在環境地貌、人種身材和生活形態上,都跟歐洲有很大差別,那麼歐洲武術傳入後,菲民當然會按著自己的條件和需要而作出演變。

例如觀乎今天菲律賓武術所用的刀器,許多都是直接使用農工刀具。由於實際用途、經濟條件以至鑄煉技術上的限制,它們長度較歐洲劍短了一截。兵器的長度重量差異自然也改變了技術,例如沒那麼著種直線的刺法,攻擊動作較快速綿密等。
此外經濟環境及殖民地的高壓統治,亦可能驅使菲人改以廉宜的藤或木製短杖代替金屬刀劍,作為練習及打鬥器械,漸漸因此衍生出杖法搏擊,甚至成為了菲律賓武術的代表武器。
另一方面,亦不可以忽視周邊文化武藝對Escrima/Arnis的影響,因菲律賓位於東南亞海域要衝,數百年來都是商旅與海盜活躍之地,難免會與各民族武術有所接觸交流。其中一個肯定的重大影響,是馬來伊斯蘭教武術。
AI驅動行銷新境界!微軟聚焦Copilot探究人工智慧創變行銷新動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行銷人應該把最關鍵的時間,投注在真正有價值的工作,但是在過去,多數行銷工作者卻總感覺時間不夠用!進入AI時代,人工智慧大幅改變行銷模式,想知道如何利用生成式AI提升行銷決策與執行效率?微軟與INSIDE POSSIBLE合辦AI社群聚會「智勝未來 行銷再進化:AI助攻企業開啟客戶新旅程」,第一手解密行銷結合AI的使用情境,讓所有行銷人智慧工作、智勝未來!
身為行銷決策者或在第一線作戰人員,是否感覺永遠被時間追著跑?總希望有三頭六臂,同時要發揮創意靈感,又要兼顧數據洞察的雙軌能力,提升自家品牌的各種行銷成效;甚至行銷部門被賦予扮演業績助攻手,創建嶄新的顧客旅程、提供個人化行銷溝通,進而幫助品牌招攬新客、喚回舊客,挖掘更多潛在商機。
然而,要達到上述情境價值,行銷部門卻總覺得使不上力!原因為何?仔細觀察現在行銷成員的工作模式,可以發現行銷成員當前遭遇到幾類困境:
- 數據分析---進入MarTech時代,行銷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彙整數據分析,並且還要進一步洞察數據來優化決策
- 創意內容製作---需要不斷產製吸引消費者的內容,而且要同時兼顧創意與成效
- 多通路行銷---通路碎片化,行銷人需整合及管理多個渠道的行銷活動以觸及更多潛在顧客
- 廣告成效優化---伴隨數位廣告成本逐年增長,以及行銷資源越來越少,必須以有限預算轉換最高投資報酬率
- 因應變化的韌性--市場及消費者需求變化速度越來越快,擬定準確的行銷決策更具挑戰
上述難題,我們為什麼可以清楚得知?這些內容,其實我們也是運用生成式AI,透過精準提問來得知相關解答。另外,為了佐證資料正確性,從這些回覆的參考資料來源,我們也從調研報告,確實找到幾項真實的數據。
像是HubSpot最新發布的《行銷狀態報告》(The State of Marketing 2023),裡面就提到,平均行銷人員每天花多6小時在手動工作,相信如果能善用數位工具,甚至是AI解決方案的行銷人員,他們的策略效率一定能贏過那些仍然沒有使用的群體。
翻轉行銷日常!微軟示範Copilot如何成為行銷人的絕佳助手
上述討論在在可以發現,現在行銷人員面臨的難題是相當多面,並且隨著技術的發展,這些難題也將會更為複雜。AI,正是能輔助行銷人克服難題、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增長行銷成效的解方之一。
根據Gartner的報告預測到2025年,所有組織當中,大約會有75%的行銷職能將會結合人工智慧,過往生產型的工作,將會轉行變成更具策略性的活動。意味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在這一兩年積極把人工智慧導入到內部組織的行銷流程,從策略擬定到落地執行,以更敏捷且以數據為基礎的方式,來應對未來的商業挑戰。
另一方面,進入注意力破碎加上媒體分眾化時代,根據統計現代人每日平均接觸達4,000則廣告訊息,平均注意力時間剩下8秒。對行銷人而言,根據消費者輪廓進行明確地分眾,並且因應不同分群,設計出最適合的溝通內容以達到精準行銷,這些都能開始藉由AI提供輔助。
像是Dynamics 365 Customer Insights根據顧客過往的搜尋、互動、交易等行為數據,透過AI及機器學習的運算,找出產品喜好、平均購買量、以及顧客終身價值等具有價值的見解;搭配具有相似購買模式的其它顧客經驗這類洞察資料,藉此建立起個人化的顧客旅程,在對的時間、對的通路提供預測性的產品推薦。AI能幫助品牌在不同檔期實踐精準行銷,也讓行銷人可透過分析儀表板追蹤成效,有助於行銷策略的優化。
對此,微軟攜手INSIDE將在12月15日,於台北艾麗共同舉辦INSIDE POSSIBLE AI社群聚會,以「智勝未來 行銷再進化:AI 助攻企業開啟客戶新旅程」為主題,從數據洞察、媒體廣告創意、決策效率、乃至於AI衍生的著作權等多維度議題切入,提供行銷領域工作者,一場充滿實戰應用的知識饗宴。
本次活動議程,邀請KPMG安侯企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數位創新服務的林大中,帶來第一手最新2024行銷趨勢;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整合長李致緯、安然科技執行長嚴中健,將分別從媒體廣告提案成功變現,以及行銷打造全新顧客旅程扮演業績助攻手等主題,剖析如何運用AI工具結合預測受眾輪廓、尋找潛在顧客的具體方式。
另一方面,微軟代表的相關講者,會從不同構面演繹AI的使用情境。台灣微軟首席營運長陳慧蓉希望翻轉行銷長的思維,講解如何從不同角度理解AI、結合AI;台灣微軟技術專家林毓忻將說明Copilot的重點功能,重塑行銷人的過往工作模式;台灣微軟法務副總經理廖怡苓則從法律議題著手,探究創意工作使用AI生成內容需注意的規範。
不論您是企業C-level決策層或第一線作戰人員,只要渴望掌握最新MarTech行銷應用趨勢、以及希望知道怎麼運用AI,讓工作達到事半功倍,這場「智勝未來 行銷再進化:AI 助攻企業開啟客戶新旅程」將是揮別2023、放眼2024的交會時機,最重要的一場行銷盛會。


活動資訊
名稱:智勝未來 行銷再進化:AI 助攻企業開啟客戶新旅程
時間:2023/12/15(五)13:30-16:00
地點:台北艾麗酒店5樓 楓柏廳(110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8號)
活動名額數量有限,點此立刻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