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兵器術源流略述(下)除了中國功夫,拳擊和日本武術也對菲兵器武藝注入靈感

菲律賓兵器術源流略述(下)除了中國功夫,拳擊和日本武術也對菲兵器武藝注入靈感
Photo Credit : 喬靖夫 Jozev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簡樸、直接而有效率的拳擊訓練,也對菲島傳統兵器武藝產生了很大幫助,例如在對練方式和擊打靶物的鍛錬上,不少門派都有借鏡拳擊。有些門派例如:Balintawak Eskrima,則吸收了拳擊法門,比如採取比較窄而靈動的馬步、錯亂節奏的運用,甚至在刀棍裡加入擊拳輔助。

文:喬靖夫 Jozev

除了馬來武藝,中國武術亦很可能對菲律賓兵器術(Eskrima/Arnis)產生過影響。中國的菲律賓移民,早在西班牙殖民初期已經存在,因為地理上的關係,他們主要都是聚居在北部的呂宋島。當時曾經發生過一件非常重要的歷史事件:明朝萬曆年間,出身潮州的著名大海盜林鳳(又名林阿鳳),曾經率領大軍侵略呂宋。

林鳳是比鄭芝龍(鄭成功之父)更早的明朝海盜首領,曾經與名將戚繼光交手,亦盜亦商,建立出儼如私人王國的海上勢力。1574年林鳳侵略呂宋,更直擊西班牙人根據地馬尼拉一帶的城鎮,試圖一舉將馬尼拉城搶奪為自己的根據地。假如林鳳的侵攻成功,菲島(甚至東南亞)往後歷史都將改寫,可是他卻遇到當地民兵非常激烈的反抗,加上西班牙軍隊合擊,林鳳敗退而轉向呂宋西岸,佔據了邦阿西楠(Pangasinan)並向當地土著稱王,統治了一段日子後才再被西班牙人逐退。

林鳳在今日菲律賓依然是歷史名人,稱為Limahong(林阿鳳的拼音),呂宋人與他的戰爭亦常成為當地文藝作品的題材。

2
1964年上映的菲律賓電影廣告,以林鳳侵略呂宋為故事主題

林鳳的侵略雖然未必跟中國武術傳入菲律賓有直接關係,但這事件顯示了,兩地人民早就有武力接觸。正如戚繼光打倭寇吸收了日本刀法,菲民因為戰爭而受到中國武術影響,亦是合理的事,更何況兩地一直都存在著海盜活動、移民及商旅等交流。

另一個中國武術影響的痕跡,來自呂宋平原地帶的邦板牙(Pampanga),此地在菲律賓武術裡,存著十分特殊的地位。

邦板牙歷來與中國通商非常頻繁,當地人因此深得中國文化、科技及知識,例如金屬鑄煉技術,就因為獲得中國移民的傳授,而比呂宋其他地區格外發達。

邦板牙人也是史上有名的戰士,根據記載曾經多次幫助西班牙殖民政權平息叛亂。他們強悍的秘密是來自當地一種兵器術,稱為Sinawali,以雙兵器為主。Sinawali一詞在當地語裡解作「編織」,是形容雙刀揮舞時如何交織綿密。特別的是這Sinawali的雙兵刃舞法,有很多都與中國雙刀的刀花組合非常近似,甚至一模一樣,而它跟歐洲的長短雙刃(Espada y Daga)的運用方法及模式又非常不同。從這一技術特點,加上邦板牙本身的地理歷史背景,可以推論出Sinawali極有機會含著「中國基因」,是中國武術對Eskrima/Arnis具有影響的一項活證據。

41ObZn-6AJL__SX328_BO1,204,203,200_
Photo Credit:Amazon
講述Sinawali技術及歷史的一部專書《Complete Sinawali》,Reynaldo S. Galang著

到了今時今日,Sinawali的雙刀和雙棍招式,基本上已經融入了絕大部分的菲律賓兵器門派之中,是一種十分普遍的技法。

如前所述,菲律賓是個接受極多外來文化的島國,而外國武術對菲律賓武藝的影響,亦持續到了近現代,其中之一就是西方拳擊。1899年菲律賓第一共和獨立失敗,並因美西戰爭而易手,成為了美國殖民地,美國人將拳擊引入菲島,帶來歷史性的改變。

這個影響是雙向的。拳擊傳入後菲律賓人按其體質特點加以改良創造,建立菲式拳擊風格,包括發明了著名的「Bolo Punch」(Bolo即菲律賓的開山農刀,這擊拳方法是結合了當地人揮刀斬蔗的動作)。菲國在拳擊界可謂光芒四射,至今產生過42位世界冠軍之多。

(Ceferino Garcia以獨特的Bolo Punch為絕招,於1939年榮登世界中量級拳王,影片為Ceferino Garcia和Henry Armstrong對決的歷史畫面)

而另一方面,簡樸、直接而有效率的拳擊訓練,也對菲島傳統兵器武藝產生了很大幫助,例如在對練方式和擊打靶物的鍛錬上,不少門派都有借鏡拳擊。有些門派例如:Balintawak Eskrima,則吸收了拳擊法門,比如採取比較窄而靈動的馬步、錯亂節奏的運用,甚至在刀棍裡加入擊拳輔助。

菲國武術亦發展出了一門叫「骯髒拳擊」(Dirty Boxing)的技術,與運動拳擊不同,它假設對手有可能持著利器,因此防守原則也跟在擂台上很不一樣,並加入了擒拿和破壞對方肢體的招式;而當持著短刀時,它亦可以完全對應,變成短刀打鬥之術。

4
Photo Credit : 喬靖夫 Jozev
Modern Arnis創派宗師Remy Presas,是把菲律賓兵器術向歐美推廣的一功臣,他亦把Arnis的訓練加以制度化,包括設計了專用道袍,這相信是受到日本武術的影響

二戰之後日本復興,其武道如柔道和空手道在戰後迅速向世界傳播,包括在剛獨立的菲律賓。近代日本武術的傳入,對菲律賓本土武術產生了頗大的影響,甚至有所合流而變出新流派。

其中一大衝擊,是令好些菲律賓兵器門派如Doce ParesModern Arnis等,都仿效日本武藝,穿著道袍及採用了腰帶段位考核制。菲律賓Arnis原本多為家族或個人防身武技,到國家獨立後開始以技藝興趣或運動的性質傳承,需要有更好的組織,引入這些制度和紀律,確實大大提升了形象。

傳統的Arnis多以一對一口傳手授,這方法有其好處,但不利於現代的集體教學。有些團體就吸收了日本的武道團劃一操法去教授Arnis,更宜於大規模指導。

柔道、柔術和合氣道等的摔投和關節鎖技,亦有直接流入菲律賓武術裡,因這類近身纏鬥正可與兵器相輔相成。例如Doce Pares派系的大師之一Cacoy Cañete,就將兩者糅合而自創出一派Eskrido,是魔杖與柔道、柔術及合氣道結合的產物,可說是一門「混種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