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封城下的星國百態:不保持社交距離的年輕人對國家有信心,樂齡族群則還想好好過生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雖然自建國以來,新加坡政府一直向國民灌輸國家存亡的憂患意識,但在COVID-19疫情如臨大敵之際,仍有年輕人保持樂觀,還有部分長輩仍想保持原有的社交生活模式。
4月7日,新加坡推行針COVID-19病毒傳播阻斷措施(英語 - Circuit Breaker/半封城)前夕。因爲不符合《自雇人士收入補貼計劃》(全稱Self-Employed Person Income Relief Scheme,簡稱SPIRS)條件的關係,我去了既是新加坡國會議員,又兼任國會議長的陳川仁的選區服務辦公室,看能否針對該計劃中所設立其中一項限制進行上訴,想找他幫一幫忙。
在等待約談一個小時,剛從國會大廈趕來的陳川仁議員走向接見居民的地方 -- 一個在國宅底層的空曠地(新加坡人習慣稱呼為Void Deck)。陳川仁看到距離不到50公尺不遠處的籃球場,一群7人看似25嵗以下的青年正在打球,接著陳川仁便和隨行的「工作人員」步向青年人的方向,詢問他們打球原因的同時,也苦口婆心地勸導,不要在疫情嚴峻時期,聚集一起打球聯絡感情。
我看到兩名人高馬大的男青年,嘗試向議員表達自己和同伴們想在傳播阻斷措施實行前,想打球的要求,但議員帶著既委婉又堅定的語氣勸導他們離開。最終,這群青年在議員走後,打包自己的行囊,落寞地離開了籃球場。
其實,新加坡青少年對於疫情的態度,可以和已開發國家的中產階級同輩是抱持著同一個態度:「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東漢•曹操《短歌行》)
他們就趁新加坡沒有半封城之前,好好地在這「最後一夜」地到夜店盡情享樂,和朋友在餐館和咖啡座聚會。儘管這些娛樂場所單位有準備量體溫、消毒洗手液等預防措施,但礙於場地小,公衆很難與其他人之間,保持著一米的社交距離。新加坡電視台的華語新聞報道,娛樂場所在3月25日午夜前夕關閉前,仍有許多年輕人湧向夜店消費,一名受訪者告訴新加坡電視台,儘管他們知道疫情是嚴峻的,但還是決定和朋友到夜店。
新加坡《米傳媒》(Rice Media)4月7日發表的新聞短片探討了新加坡民衆對於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的看法,受訪的年輕人表示,他們看到超級市場、菜市場都出現人擠人的現象,人們依然到餐館消費,這些現象讓他們覺得,其實社會對於保持1公尺的社交距離都不當一回事。另外一名受訪者認爲,如果不幸地罹患了武漢肺炎,這是一個很私人的事情。再有另外一名年輕人則說,即使一個人去(小販中心或者是咖啡店)「打包」(外帶)食物,你也不知道(一個人是否被感染)。她補充說,這(個疫情)是一個不能完全掌控的局勢,爲何不要從現有的狀況,來好好地過生活,她對於新加坡的醫療體系還是有信心,就算她染病也會很快協助她康復。
看完這群新加坡年輕人對於疫情的表態,倒吸了一口氣。在我寫稿之際,獅城在4月8日發現142起新確診病例,為疫情暴發以來單日最多確診的一日,是國家未來棟梁的一代的年輕人,為何卻對這無形的敵人沒有如臨大敵的思維?《米傳媒》訪問的年輕人,都對新加坡社會與醫療體制有著十足的信心,這一份感覺,就象香港網友在他們的空間拿新加坡來肆虐般取笑,說著星球人(新加坡人)猶如三個月前被香江記者訪問逛農曆新年花市的廣州民衆,歡天喜地說出了「不怕!有政府,有政府不怕!不戴(口罩)!」的經典網絡流行字句。有意思的是,島國的領導54年來時不時地向新加坡人灌輸憂患意識。而年輕人在這一回對疫情的表態,顯示出他們不把病毒當一回事。
那麽你們會問,其他年齡層對於疫情的看法如何?因爲所涉及的層面很廣闊,我就擧最近在網絡被無限放大的族群,樂齡人士來談。
在病毒傳播阻斷措施實行的首兩日(7日和8日),很多新加坡網友上載去網絡的照片,多半是樂齡人士(注:樂齡是指65嵗以上)集體湧向巴刹(菜市場)購買新鮮蔬果,不顧禁令地在公共場合聚集聊天,在沒有被圍起來小販中心的空位吃起「打包」來的食物等照片。《母艦報》(Mothership)在撰寫一篇有關新加坡小販中心,以及西部巴刹出現大批人潮的新聞時,所摘取來自網友的照片裏的多是以樂齡人士爲主。而另一單引起新加坡網絡關注的新聞,則是有一名71嵗的老漢,在7日因為買了飯想在國宅底層享用時,遇到了警方多次勸説回家吃飯,最終卻演變成這名老漢不聽勸告大罵警察的鬧劇,老漢因爲行爲不檢點而被逮捕,目前該案件仍在調查中。老漢和其他上巴刹、小販中心和在公共場合溜達的樂齡人士,成爲網絡世界的焦點。

我很好奇,爲何這群老人家不好好地配合政府的勸導,在半封城的情況待在家裏避開病毒?老漢過後被草根華文報章訪問,以打零工為身的他,因爲病毒傳播阻斷措施的關係,沒工作可做,而待在家裏又覺得悶熱(確實最近新加坡的天氣相當悶熱),因此買了飯後想在國宅地層享用。這名老漢告訴媒體,他是真的不知道在行動限制時期這麽做是違法的,他認爲當局應該發出告示來提醒民衆。
讀完那篇報道,再看網絡所放出一張張退休人士坐在公共空間,沒有掏出智慧型手機的照片,就想處在資訊發達的新加坡,還是會有一群人士,因爲某些原因,不如其他人一樣能催手可得防疫資訊。而且因爲居住的環境空間小,或悶熱不通風,所以他們不選擇待在住所。
最新發展:
-
新加坡應該從新冠疫情危機中吸取什麼教訓? 2年前
-
被取捨的是誰?新冠肺炎疫情與新加坡神話的破滅 2年前
-
【東南亞週報】寮國擬建第六座水壩引泰國反彈|柬埔寨通過反洗錢法案|大馬行管令四度延至6月上旬 2年前
-
新冠肺炎下的新加坡外送員日常:「這是關於特權與同理心的人類社會觀察」 2年前
-
【更新】武漢肺炎疫情下的新加坡:李顯龍宣布病毒「阻斷措施」延長至6月1日、住移工宿舍移工一律停工 2年前
-
新加坡武漢肺炎病例破八千,「10到12人共住一間」的移工宿舍成高危染疫場所 2年前
-
【東南亞週報】東協加三舉行線上峰會抗疫|泰中網友推特論戰|新加坡移工宿舍爆大規模群聚感染 2年前
-
防疫不分本外,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我們會盡全力照顧外籍移工 2年前
Tags: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