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口罩外交」啟動:600萬片將捐給拉美、東南亞,立委籲先確保國內供需

第二波「口罩外交」啟動:600萬片將捐給拉美、東南亞,立委籲先確保國內供需
Photo Credit: 外交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經濟部指出,本週口罩平均日產能達1500萬片,預估4月底、5月初日產能最高可達1700萬片。醫護人員用的N95口罩需求增加,也會預留原料供N95生產使用。

繼第一波捐助外國1000萬片口罩的「防疫外交」後,外交部今(9)日再次宣布,將啟動第二波國際人道援助行動,將捐出共約600萬片醫療級口罩,針對北歐、中東歐地區的歐盟會員國、美國疫情較嚴峻的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國家、新南向政策國家等。不過日前已有立委提出,目前口罩供需資訊並不透明,樂見台灣幫助外國,但希望能確保國內及海外僑胞的口罩供應都沒問題,再來幫助他人會比較好。

第一波已陸續啟運,第二波再捐600萬

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今天上午在例行記者會上宣布啟動第二波國際人道援助行動,以落實「台灣能幫忙」(Taiwan Can Help)理念。

根據外交部新聞稿,第二波人道救援則將捐出共約600萬片醫療級口罩給北歐和中東歐地區的歐盟會員國、美國疫情較嚴峻的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國家、新南向政策及其他友好國家,至於具體是哪些國家,歐江安說明,是針對已提出需求的國家進行援助,目前尚與各國協商討論中。

《中央社》報導,外交部1日表示,啟動第一波國際人道援助,援贈美國200萬片、11個疫情嚴重歐洲國家700萬片、以及友邦100萬片,總計1000萬片口罩。

針對第一波國際人道援助,歐江安說,700萬片給11個歐洲國家的口罩分3批運送,其中援贈荷蘭的口罩7日已送達,另外2批援助其他歐洲國家的口罩近2天已陸續啟運。此外,捐贈15個友邦的口罩也陸續啟運,援贈美國的也順利作業中。歐江安說,自1日宣布啟動第一波援助後,政府1週內即完成相關作業。

對此,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今日也在推特上發文感謝台灣,表示「在困難時刻,真正的朋友會互相支持」,美方要感謝台灣捐贈200萬片口罩,支持美國前線醫療人員。他並指出,「在全球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的戰役中,你(台灣)所展現的資訊透明度及慷慨大方,是世界的楷模。」

外交部稍早也發新聞稿指出,於3月18日發布「台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承諾給美國每週10萬片醫療口罩,其中4月份的40萬片口罩已經運交美國。另外,這次捐贈美國聯邦政府100萬片及有急迫需要的相關州100萬片口罩,也已經陸續分批啟運,外交部也將再捐贈100萬片口罩提供美國疫情特別嚴峻的州,支援第一線防疫的醫護人員。

立委質疑:幫助外國前應先確保國內供需

不過對於「用口罩做外交」,也引發一些質疑的聲音。國民黨立委陳以信7日就在立法院總質詢時提出,現在全世界各國都缺口罩,台灣願意捐口罩當然會受歡迎,如果「行有餘力」當然是好事。但陳以信也強調,問題在於政府公布的口罩統計不夠透明,「每天產量多少?流到哪裡去?未來還可增加到多少?」陳以信認為若這些資訊都很透明,包括全國人民及海外僑胞、留學生,都能確信未來供貨無虞,大家都會願意幫助其他國家。

陳以信呼籲,政府現在不應該自顧自地宣傳捐給人家有多少多少好處,而是快把所有口罩統計數字拿出來,讓國人不用擔心未來,「再來政府愛怎麼幫助其他國家,相信大多數國人都會支持的!」

《自由時報》報導,國民黨文傳會發言人王育敏也說,台灣用口罩做「防疫外交」,國民黨當然樂觀其成,但坊間都在質疑現有口罩產量是否真能滿足民眾需求,政府應該對外說明。

王育敏表示,口罩外交應該是先確定國內口罩充足供應前提下再進行,但到目前為止,政府並沒有清楚交待口罩使用數量,究竟一線防疫醫護需求是多少,民眾可以認購數量有多少,又還能有多少數量做為外交之用。政府若能以公開透明的方式,交待口罩的產量與去處,以及提供外交之用的比例,才能清楚說明許多民代的質疑。

經濟部: 20台機組月底上線,口罩日產拚1700萬片

針對國內口罩供需問題,經濟部長沈榮津昨日表示,本週口罩平均日產能達1500萬片,民間有20台口罩機組將在月底上線,預估4月底、5月初日產能最高可達1700萬片。至於醫護人員使用的N95口罩需求將增加,經濟部也會預留原料供N95生產使用。

《中國廣播公司》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則表示,未來2週的口罩配售量,成人口罩達2億6700萬片、兒童口罩4131萬片,遠比總人口多,但若要1天1片、一次賣28片,所需口罩量要達到現在的6倍,藥局實體銷售量1天就要3000萬片(這還不包括180萬人份的網路預購量和公務及醫療專業使用量),因此真正的問題不在口罩總量,而在分配,政府有責任讓大家買得到。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李秉芳
核稿編輯:黃筱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