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1個月了還不給入境」,中國教育部全面禁止陸生2020來台就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表示,大陸主管機關在疫情尚未穩定的情況下,不斷要求台灣政府開放陸生返台,是「非常矛盾、不合理,也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做法」。
中國教育部今(9)日發布聲明,指出將暫停2020年陸生來台就讀,至於已在台灣的大學就讀並願繼續在台升讀的陸生,則可依自願原則在台灣繼續升讀。對此,陸委會稍晚表示遺憾。
(中央社)中國教育部今(9)日宣布,決定暫停2020年大陸各地各學歷層級畢業生赴台升學就讀的試點工作,但已經在台灣就讀並願意繼續在台升讀的陸生,仍可依自願原則在台灣繼續升讀。中國教育部官網9日下午發表聲明作以上宣布。
聲明引述教育部港澳台辦負責人表示,綜合考慮當前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防控及兩岸關係形勢後,決定暫停2020年大陸各地各學歷層級畢業生赴台升讀工作;對已在台灣高校(大學)就讀並願繼續在台升讀的陸生,可依自願原則在台灣繼續升讀。
教育部港澳台辦負責人並稱,「當務之急,要解決陸生返回台灣高校就讀受阻問題,切實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聲明強調,大陸大學今年對台招生政策不變,有關大學招生資訊已在大陸大學面向港澳台招生資訊網發佈。
中國教育部7日曾指出,自2月6日台灣宣佈暫停大陸居民赴台,而台灣各校已於2月底至3月初陸續開學,使得多數在台灣就讀的大陸學生無法正常返校。此舉嚴重損害在台就讀陸生的正當權益,「對於近來廣大陸生的強烈訴求,台灣當局仍漠然處之、無動於衷、聽之任之、無所作為。」
中國教育部當時指出,台灣學校沒有為陸生爭取應有的返校就讀權利,甚至試圖將陸生推出校園、推卸責任。為此督促台灣當局立即改變針對陸生的不合理限制,不應片面強調防疫,而罔顧陸生返校就學權利,強調在陸生無法返校或延期返校的情況下,台灣應採取補救措施,合理解決陸生就學和生活面臨的實際問題。
《三立新聞網》報導,為避免陸生因無法來台影響就學權益,台灣教育部已於2月啟動安心就學措施,並請各大專校院考量個案特殊性,提供陸生開學選課、註冊繳費、修課方式、成績考核、請假休復學、輔導協助等彈性修業機制。教育部表示,將從寬認定學校彈性修業安排,全力協助陸生如期完成課業,所需相關經費由教育部補助。
這是中國當局去年8月1日起暫停陸客赴台自由行後,再推出影響兩岸交流的重大措施。
中國爆發武漢肺炎疫情後,中華民國教育部於2月3日宣布暫緩陸生來台,並提供陸生網路課程等安心就學方案給予協助。
陸生聯招會:待確認細節
對此,台灣專責單位「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總幹事張鴻德告訴《中央社》記者,就連中國的對口單位「海峽兩岸招生服務中心」,也是今天才得知此訊息,兩邊都有點措手不及。
張鴻德表示,目前正請對口單位確認相關細節,包括限制的範圍、身分為何,待有較具體的內容後,才有辦法確定該如何因應。
張鴻德表示,過去4月份就要展開相關報名作業,今年受到疫情影響,中國許多學校都還沒開學,至今沒辦法展開作業。他們曾估算,如果要趕上今年9月開學,扣除辦理來台手續時間,最遲7月底要放榜,招生作業最遲4月就該展開。
去年台灣招收陸生(此指新招收的學生),本科(大學部)約800人,碩博班1500人,專升本(專科升本科)1500人,總數約3800人。張鴻德表示,目前還難以估算影響程度,但按照中國教育部目前公布的說法,已在台灣高校(大學)就讀的陸生仍可繼續升讀,按照往例,這類學生約占碩博班報名人數的4成。
陸委會:罔顧學生權益感到遺憾
大陸委員會今天下午舉辦例行記者會,發言人邱垂正表示,政府從民國100年起開放大陸青年來台就學迄今,歡迎陸生來台的政策始終如一,多年來持續穩健推動陸生來台就學,也照顧陸生在台就學權益。對於陸方片面暫停陸生來台升學,罔顧陸生的權益,感到遺憾。
邱垂正說,為避免人員移動造成疫情擴散,對於陸生的各項管理措施都是以防疫作為優先考量,教育部也訂定安心就學措施,提供遠距教學,保障陸生受教權益。
邱垂正說明,目前台灣陸生總數約有8000多人,現有大概800多人在台灣,7000多人在中國大陸。
邱垂正指出,自爆發疫情後,大陸多數高等院校尚未開學,甚至要求境外學生在收到開學通知前不得進入校園。此外,大陸的全國高考(大學考試)也延後1個月舉辦。
對此邱垂正表示,大陸主管機關在疫情尚未穩定的情況下,不斷要求台灣政府開放陸生返台,是「非常矛盾、不合理,也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做法」。
2018年陸生近3萬人,私校憂衝擊
根據教育部統計,台灣近來境外生持續增加,2018年共有12萬6997人,年增5536 人(4.6%),2018年的大專校院境外學生,以來自中國人數共2萬9960人(占23.6%)最多,主要為短期研修之非學位生。另外境外學生就讀私立學校占約6成,公立學校約4成。
《ETToday》報導,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就指出,此事發生在WHO秘書長譚德塞今日狂飆台灣3分鐘之後,「實在有點敏感」,更認為這是對台灣高教的一大衝擊,「對於學校而言是個極大的損失」,陳振貴感嘆指出,在台陸生每年應有4萬多人,以實踐大學來說,一年原有500多陸生來交流,現在政策一下來,「對我們影響很大」。
陳振貴憂心指出,台灣高教受少子化影響,原本期待可以因為陸港澳生的交流,補齊原先的空洞,「但現在我們更悲觀了」,直接衝擊了台灣高教環境。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 中國喊停陸生赴台 陸生聯招會:待確認細節(中央社)
- 中國教育部:考量疫情及兩岸關係 暫停陸生赴台升讀(中央社)
- 開學一個月仍禁陸生來!中國怒批台灣推卸責任:只顧防疫(三立新聞)
- 大陸教育部暫停陸生赴台就讀 私校校長憂「陸生歸零」衝擊台灣高教(ETtoday)
- 陸教育部暫停陸生赴台就讀:先解決返台就讀受阻問題!(ETtoday)
責任編輯:李秉芳
核稿編輯:黃筱歡
響應永續與健康住宅趨勢,藍圖營造邀請一同實現美好生活藍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地球暖化直接威脅人類生存,建築作為主要居住和活動場域,如何應變並尋求改變成為關鍵課題。甫在台中梧棲推出新建案的藍圖營造,便展現領先思維與前瞻視野,堅持申請綠建築及健康建築雙重認證,確保住戶享有與環境共好共榮的永續未來。
全球各國視「2050淨零排放」為共同目標之際,訴求節能減廢、生態共生、永續循環的生活趨勢,正在重新定義建築設計與建築價值,例如台灣內政部在既有綠建築標章體系下,已新增「建築能效評估系統」(BERS,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期許藉由明確的係數轉換和標示制度,協助改善台灣建築能源使用效率。
同時民間業者響應國際發展趨勢,也積極導入低碳永續住宅認證機制,包括關注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污水垃圾改善、生物多樣性及室內環境等九大核心指標的「綠建築標章」,以及採用提倡健康飲食、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凝聚社區健康意識、療癒住戶心靈、重視住戶安全、全齡與通用設計、提升住戶運動動機等七大評鑑指標的「Fitwel健康建築認證」。
綠建築與健康建築雙指標,兼顧環境友善與生活品質
由於兩大機制從不同角度審視建物的節能設施與環境品質,結合在一起更能涵蓋永續生活的完整面向,所以藍圖營造基於「承擔社會責任、回應社會需求」企業經營信念,即使為了符合綠建築及健康建築的嚴謹標準,勢必衍生額外營建成本造成綠色溢價,仍堅持替位在梧棲的新建案申請雙重認證,確保住戶享有值得信賴的生活品質與永續未來。

藍圖營造建設部總經理賴以軒表示:「以前建築與營造業只談價值工程,普遍重視成本控制,如今積極打造綠建築與健康建築,是因為每間房子的生命週期,長達10、20年甚至更久,需要能夠永續傳承,讓使用者住得安心又放心」,於是決定回歸人本價值,鏈結環境生態、城市美學、資源循環等多重思考面向,興建全台中第三座住宅類Fitwel健康建築。
從藍圖營造梧棲新案基地約870坪,但大幅降低建蔽率僅34%,確實感受到重視整體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尤其主建物退縮創造了大尺度棟距,讓112戶住家能夠不受屏蔽,享有絕佳通風採光及景觀視野,並隨著留設300多坪開放式公園與行人徒步空間,等於在密集街廓中創造難能可貴的綠地與呼吸空間,可作為營造私密性的中介轉化地帶,又符合提升綠覆率、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綠建築規範。
推動梧棲「方舟計畫」 ,打造以人為本的永續住宅
接著,訴求全齡化與通用化的設計,有諸多務實機能巧藏其中,像是展現白派美學的15層樓外觀,由白色、淺灰與深灰鋪陳淨雅立面,再搭配簡練俐落線條構成,緩減建築量體帶來的視覺壓迫感,而整體外觀僅頂樓賦予特殊結構造型,也加以妥善利用安裝太陽能板,希望增加綠電自發自用比例,公共梯廳感應式燈具、電梯動力回生系統、基地保水滲透功能等規劃,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於建築整體規劃戶戶開窗及地下室天井設計,保持空氣流通,替住戶節省能源的消耗。

當然選用的建材一樣兼顧低碳與美學兩大訴求,可以看見開放空間與行人步道舖設的淺色面飾材,具有美觀大方裝飾性之外,表面平滑不易風化有助於降低後續維護成本,鋁窗採用日系品牌氣密窗並增添5+5雙層膠合玻璃,提供防風、防噪等多重作用,加上錯層陽台設計等細節層次,兼具隔熱與調節效果,以及營造細節層次的深色或淺色磁磚,也具有隔熱、防水與呼吸調節等效果,能夠被動式(passive)替住戶節省空調能耗,讓家成為足以面對未來環境變化的永續載體。
藍圖營造建設部副總經理呂嘉哲強調:「這是一個以永續為核心的『方舟計劃』,我們邀請認同綠建築與健康建築價值的消費者,一起啟動全方位生活轉型。」
尤其梧棲往來市區的交通網絡已然完善便捷,又被台中港特區、台中精密園區、台中科學園區所圍繞,除了高產值的電子與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新興的風電產業也在地化形成供應鏈聚落,等於生活、環境與經濟的永續性都令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