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禽流感爆發的越南,在應對新冠病毒有值得各國學習之處

經歷過禽流感爆發的越南,在應對新冠病毒有值得各國學習之處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由於過去越南有經歷過禽流感爆發帶來的衝擊,因此加強了對城鄉地區的病毒檢測,美國學者認為此方法可應對SARS、伊波拉、登革熱和武漢肺炎病毒。

在全球應對新冠病毒大流行之際,越南也許有個值得世界各國學習的一課,那就是對最有可能爆發疫情的地方進行監測。研究顯示,這些地區不是最城市化或鄉村化的地區,而是城鄉過渡地帶。

夏威夷非營利研究和教育組織東西方中心的學者對越南對2003年禽流感疫情爆發的回應進行了研究,並據此做了這一評估。學者們在研究那次疫情發現,感染率最高的地區是正在進行城市化的地方,這些地方混雜了各種情況,比如廁所普及率以及國家級公路附近的禽鳥的多樣化。

東西方中心高級研究員詹姆斯・斯賓塞、舒米特・薩克賽那與傑弗遜・福克斯說,如果各國政府對這類正在城市化的地區進行監測,或許更有可能及早並有效地偵測出病毒。

三位研究員4月1日為東西方中心撰寫的聯合分析說:「在實際層面,有關城市發展與疾病爆發之間的聯繫的資訊可以説明政府機構查明最有可能遭遇禽流感爆發的地點,以便使預防努力成本更低,靶標更精確,效果更好。」

他們還說:「為本項研究所開發的概念和方法可以容易地加以調整,用於其它很多疾病威脅,包括SARS、伊波拉、登革熱和目前的新冠病毒大流行病。 」

三位作者指的是最早在2017年所作的一項研究。研究發現了越南的一些感染風險較高的地區,因為這些地區處在城市化的過程中,衛生條件參差不齊,人與動物互動的機率較高。

這些因素也與2020年新冠病毒大流行病相關,因為一些科研人員相信,今天的疾病是在中國由動物傳給人類的。中國與越南是鄰國,也經歷著不均衡的城市化過渡。

慈善家比爾・蓋茲在一次TED大會演講中也討論了病毒與城鄉對照。他的這段似乎有先見之明的講話如今在網上走紅。2015年,他考察了一次伊波拉疫情,那次疫情奪去了1萬人的生命,多數都在西非農村地區。

蓋茨說:「它沒有進入許多城市地區,這完全是幸運。假如它進入了很多城市地區,病例數會多出很多。 所以下一次我們也許就不會那麼幸運了。 」

東西方研究中心的學者就蓋茲有關伊波拉的論述加以發揮,他們解釋了越南從農村向城市的發展如何影響了禽流感案例,而這對抗擊新冠病毒又可能意味著什麼。

他們在2017年與越南同事農友唐(Nong Huu Duong)和徵陳(Chinh Tran)聯合進行的這項研究指出,隨著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不斷發展,對蛋類和禽肉的需求也不斷增加。

研究報告說:「這項需求多數是通過城市周邊地區的大型農場來滿足的。在越南和其它發展中國家,大量的密集型養雞場不斷湧現在這些地區。 」

這些正在從農村過渡為城市的城市周邊地區有多種禽鳥,靠近公路,以便運輸貨物,衛生條件不一,有的有沖水廁所,有的沒有。

RTR2DJ3X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圖為2010年越南爆發禽流感時,一名防疫人員對禽類進行消毒。

研究報告說:「這個不均衡的過程可以被形容為困惑與社會和環境不穩定期。一個重要結果是加大了人類和家禽家畜二者都出現傳染病的風險。 」

農民們在城外為城市顧客養雞。如果這些農民感染了禽流感,疾病有可能被輸入附近城市,而密集的城市人口有可能加速病毒的擴散。新冠病毒的情況可能也是如此。

學者們建議政府機構把監測目標對準這些城市周邊地區,這樣可以早期看到疫情爆發跡象並作出回應,比如撲殺雞隻。而如果政府官員一致認為是「衛生條件差距」導致疫情爆發,他們「也許可以通過社區基礎設施標準化的努力來減少疾病風險」。

他們說:「比如,他們也許可以重點在現代衛生條件參差不齊的社區推廣沖水廁所」。

當年,為了制止禽流感擴散,越南等國撲殺了數百萬雞隻。

本文經美國之音授權刊登,原文請見: 應對新冠病毒 越南有值得各國學習之處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