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鹿特丹影展】佩德羅科斯塔大師講堂:我們都被資本主義踩在腳底

【2020鹿特丹影展】佩德羅科斯塔大師講堂:我們都被資本主義踩在腳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20年1月24日傍晚的鹿特丹影展現場,葡萄牙導演佩德羅科斯塔開了場大師講堂,說明對於當代電影的市場化趨勢、當代好萊塢與美國電影,那些太過討好觀眾的、太過遠離現實的,他持反對立場。

「我幾乎是賠了命地在拍電影。就像一位作家曾言:『寫作時,我們該把皮膚留在桌上。』拍電影也是同一回事,你要把心血都放進去。一切都不簡單,用數位拍可能比用膠捲更困難,因為條件是那麼的貧窮,要達到相同的效果必須花更多心力。對我而言,拍東西,不論膠卷或數位,都是一樣的。」

永遠記住好好照顧你的故事:每個問題都是新的,每個新問題都值得被拍攝

針對拍電影的花費與開銷,一名新導演想知道科斯塔是否有更明確的建議。

「當然你得把預算考慮進去。如果你是要拍紀錄片,或許一個人就可以。就我而言,幾乎是自己獨自拍攝。二十年前,我沒什麼錢,買了台小型相機、麥克風,不是非常昂貴的設備,然後就是怎麼面對日常生活。」

「我其實很幸運。我找到了一個地方,也找到了一群人(編註:意指導演長期拍攝的葡萄牙方泰尼亞地區)。我不需要去尋覓故事、靈感。我有一個地方。說來奇怪,那個地方曾經存在,但現在已經消逝。那是一群屋舍、一個社群,後來那個地方被拆除,人們被拆散。對住在那裡的人而言,實體的房子被拆了,卻仍然以其他形式持續存在著。」

「我會說那是一棟屋子,像個電影的隱喻。如同我們居住的房子,你擁有它,你生活其中,你有著夢想,也會有夢魘。有時你想逃離,有時想回去。有一天,房子被拿走,鄰居被拿走,街道被拿走,犬隻被拿走,所有房屋周遭的東西,都被拿走。然而那是你一磚一瓦親手打造的屋子。」

bd6dc4c2-0248-43df-90df-96df29138ed6
Photo Credi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 - IFFR

「我當時有一個工作室,所有演員會在裡面,化妝什麼的。我會一邊紀錄,並試著從他們告訴我的事情去創造故事。當他們的家被沒收,我也失去了工作室,但我把演員留了下來。漸漸地,他們變得更複雜、更失落。我察覺到他們思考的方式改變著,他們在想下一步該怎麼辦。該回家鄉嗎?還是乾脆自殺?這是真實發生的情況。」

「那時候我拍一部片叫作《青春向前行》(Colossal Youth,2006),費時兩年。人們出生,人們死去。我整個人沈浸在另一個狀態裏。記得當時有很多人自殺,人們完完全全地迷失。他們失了根、失去土地。而我拍攝他們,拍攝他們的問題,日常生活的各種問題。」

「我想說的是,永遠記住要好好照顧你的故事,不要輕易讓故事壞掉、變得愚蠢。比方說劉別謙(Ernst Lubitsch),我相信他拍片時,總會花時間去想出更好的點子。電影人不該在第一個念頭就覺得可以了。這也是我嘗試在做的。我也許比以前更悲傷、更悲觀了,因為我的演員變得複雜,而我也變得跟他們一樣。總而言之,每個問題都是新的,每個新問題都值得被拍攝。」

「我還在等待一個夠有趣的新問題出現,在聲音、影像上要夠有意思。那是『電影』能帶給我的體驗。但我也不反對人們用手機看電影。我常常搭火車,也喜歡在搭火車時看電影。布列松用iPhone手機看也是很好的。」

本文經《放映週報》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