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玻璃心的女力養成指南》:為什麼女性習慣貶抑自身成就?

《告別玻璃心的女力養成指南》:為什麼女性習慣貶抑自身成就?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莫林在《告別玻璃心的女力養成指南》中列舉十三個女性易有的壞習慣,藉由經手個案與學術研究,引導大家自我檢測,拆解惡習的成因與影響,並提出應對策略,協助讀者發揮實力。

文:艾美・莫林(Amy Morin)

【為什麼我們會貶抑自身成就】

夏綠蒂在某一次治療面談時解釋了她不安全感的來源:銷售團隊裡除了她之外,大家都有大學學歷。有時候他們會認定她也大學畢業,然後就問些類似這樣的問題:你讀哪一間大學?你主修什麼?每當她不得不承認自己根本沒讀過大學時,就覺得非常困窘。她說:「辦公室裡的每個人都比我聰明,他們都有學士學位。」她將自己的成就全部歸功於外在因素,像是運氣好、客戶善良、老闆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她無法認同自己的技能或才華優於其他讀過大學的同事。這麼多年來,我看過許多個案求助心理治療並不是因為經歷失敗,而是因為有所成就。這種現象通常稱為「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在女性之間相當普遍。人人都有可能自覺配不上已有的成就,但是少數族群和女性特別容易出現這種情況,而且還是女性不太敢大方承認個人成就的一大因素。

男生不喜歡聰明女生

你應該看過女人會在有男人在場時刻意裝傻。她可能是將自己想出的點子歸功於某位男性,或是為了能自己處理的事情而求助,藉此凸顯在場的男性比她優秀。或許連你都做過這種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的瑪麗亞.多瑪.貝蕾拉博士(Maria do Mar Pereira, Ph. D.)於二○一四年發布一項研究,發現男孩在十四歲時就有這樣的觀念:同齡女孩比較不聰明。她表示:「年輕人會為了融入社會而根據這類壓力來調整行為。其中一項壓力就是年輕男性必須比年輕女性優秀—更聰明、更強壯、更高大、更風趣,而且男女交往時,如果女方比較聰明,會有損男方的男人味。」作者對八年級學生進行三個月的追蹤研究後,發現「女生會自覺有必要刻意貶低自己,包括裝傻、面對騷擾保持沉默,還要避免從事可能『不太女性化』的興趣、運動和活動」。她還發現,「男性應優於女性的觀念會使男生持續焦慮,並覺得被迫證明自己的能力,具體的表現方式就是透過打架、飲酒、性騷擾、拒絕求助、壓抑情緒」。

幼時建立起的這些性別規範並不會隨著成年而消失。研究成人性別規範的人員發現:

  • 男性偏好事業心不如自己的女性伴侶。
  • 男性會避免選擇具備特定特徵的女性伴侶,而且這類特徵通常與強烈的事業心相關,例如高學歷。
  • 女性收入高於丈夫的可能性相對較低。收入高於丈夫的女性,其婚姻滿意度較低,離婚的機率也較高。
  • 女性升遷會提高離婚率,但男性升遷不會。

這也難怪有些女性不願大方承認自己的成就,因為輝煌成就可能會使她們更難找到伴侶,或是發展健康、穩定的戀愛關係。單身女性可能特別容易因為男性不喜歡女性事業心強的觀念而受到傷害。二○一七年一項針對企業管理碩士班(MBA)一年級生進行的研究顯示,百分之六十四的單身女學生表示,她們避免要求加薪或升遷是因為怕表現得「太有野心、固執、強人所難」。而在已婚或有穩定交往對象的女性之中,只有百分之三十九提出相同看法(男性則為百分之二十七)。

該研究也發現,教室內有男性時,單身女性參與班級活動的意願降低很多。受我訪問的十八歲女大生梅狄表示,她在校園裡親眼見證了這個問題。她說:「我認識一些非常聰明的女生,但她們會裝笨,因為覺得那樣比較吸引人。我不會主動找上她們,然後說:『嘿,你明明很聰明,但為什麼要裝笨?』但我真的很希望她們知道,其實她們大可不必靠這樣來增加自己的魅力。我的兄弟和認識的男孩子都希望與聰明的女生交往,但就是有些女生不相信。我想,最值得教導年輕女性的重要啟示,就是要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並引以為傲—我很感謝我媽教會了我這件事。」

令人惋惜的是,在線上交友的個人資料列出學歷、在初次約會時分享事業發展企圖、收入優於伴侶,這些都可能威脅到女性的戀愛發展。她們因為怕會嚇跑男人,所以盡可能地貶低自己的成就、安靜地選擇後排座位,或是刻意隱瞞自己的聰明才智。

女性不希望顯得自負

現代社會普遍認為女性缺乏自信。這是各家公司洗腦我們的訊息,因為他們的產品銷量,就是要靠沒有自信的我們。儘管關於身體意象的討論相當踴躍,但是由於社會不斷強調自尊心普遍低落的現象,依然使女性難以自在展現自信。大家並不期望女性擁有自信或對成就感到自豪,甚至會對此表達不認同。害怕自己顯得太過自信的心理,使得不少女性貶低自己的成就,甚至有很多女性因此在面對他人的稱讚時心生抗拒。研究人員發現,女性大都不太能欣然接受誇獎,而且這個情形在其他女性表達讚美時特別明顯。某項研究指出,女性坦然接受讚美的比率為百分之四十,但是如果讚美者是女性,接受率就只剩百分之二十二。

那麼「接受讚美」指的是什麼?研究人員認定的標準如下:受到讚美的對象運用「謝謝」之類的回應來表達認可和同意。未接受讚美的狀況包括回以讚美(例如「不,你才厲害」)、貶低成就(例如「這沒什麼」)、歸功他人(例如「其實都是我同事的功勞」)。究竟為什麼女性拙於接受讚美?感覺上,說句「謝謝」就表示「對啊,我同意」。聽到別人說「你好聰明喔」的時候,回答「謝謝」可能會顯得很自負。為了表現得謙虛一點,女性通常會用貶損自己的言論或貶低個人成就的方式來回應。另外,覺得難以接受讚美的心態不見得是出於自謙。很多女性只是因為聽到讚美會覺得尷尬不適,原因如下:

  • 自尊心低落。讚美的原意是想讓別人開心,但是如果對方自尊心較低落,通常會造成反效果,讓人覺得尷尬、彆扭,甚至言不由衷。
  • 自我意象失調。如果別人的論點不符合你對自己的看法,會形成心理學領域所謂的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如果你覺得自己很蠢而有人稱讚你聰明,那就表示你或讚美你的人必定有一方是錯的,但不管錯的是誰,這種感覺都不太舒服。
  • 無法自在面對高度期許。「你真是有才華,前途不可限量啊。」別人這麼說會對你形成莫大壓力。他人的期望愈高,你就會愈覺不自在。

問題所在

在夏綠蒂第二次來接受治療時,我們討論到她獲得提拔而成為國家級銷售培訓師,她說:「我覺得我應該坦白,並告訴我的老闆說她誤會大了。我根本沒辦法教別人任何東西。」對當下的她來說,直接向上司表明「我不如你想的那麼優秀」,似乎是相當合理的辦法。她沒有把握自己能勝任,因而差點放棄了這個大好機會。但是還沒開始嘗試就放棄並不是夏綠蒂唯一的危機。如果她勉強接受了新職位,卻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觀念,未來就很難順利發揮。如果連她都認為自己沒有任何值得分享的優點,那麼別人怎麼會想聽她說話?若想要傳授寶貴的經驗,她就必須相信自己的工作方式確實有其價值。無法認可個人努力成果的女性只會覺得自己像在行騙,既不能坦然面對自己的成就,也無法充分發揮個人潛能。

冒牌者症候群的女性難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