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光電越種越多,國家易危鳥類「黑鳶」的棲地就越來越少

太陽光電越種越多,國家易危鳥類「黑鳶」的棲地就越來越少
翱翔在水源保護區的黑鳶,水庫選址應慮及黑鳶族群 | Photo Credit: 台灣猛禽研究會/蔡岱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農電共生或是水庫光電在進駐設置之時,能否留給黑鳶一處覓食、繁殖的空間,有待中央政府能夠橫向聯繫、跨部會溝通,讓綠電保留生態的綠、環境的綠而不變調。

文:蔡岱樺(社團法人台灣猛禽研究會秘書長)

為兼顧能源安全、環境永續,政府將綠能列為產業創新計畫之一,其中又以太陽光電裝置容量為最高。而太陽光電板的設置以「產業園區擴大推動屋頂型光電」、「農、漁、畜電互利共生」、「中央與地方共同推動,由地方政府成立專責單位受理申請案件」三大方向快速的推進中,於推動過程中容易忽略掉在地的人為活動、地貌景觀與野生動植物生態環境。

光電板架設過程若能運用完善的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減少衝擊,我們能有更美好的低碳綠能家園。

屏東鹽埔彭厝農場為難得的寶地,不僅是國家易危鳥類「黑鳶」喜愛的覓食區域,更是台灣綠金「毛豆」的重要產區。農地是黑鳶重點的覓食區,因為黑鳶所愛的獵物紅鳩、老鼠等就在農地中休息、採食或是育幼。當農民翻土整地時,大群的黑鳶會在耕耘機後盤旋,伺機捕食被翻出的小動物,此一景象便是農地與黑鳶共榮共生的最有力證明。

台糖規劃在此地興闢太陽能光電示範區,即同時影響在地農業發展與黑鳶生存。

農地光電案,是我們知道對黑鳶族群衝擊的冰山一角。魚塭及水庫也是黑鳶常利用的棲地環境,又以水庫等水源保護地,對黑鳶更加重要,水庫不僅供應了黑鳶的食物,水源保護區內的隱蔽林相更是黑鳶繁殖的重要棲地。當水庫規劃設立光電板時,提供大眾乾淨的飲水當然是首要考量,能否維持以水源保護地的框架保護區域內野生動植物的生態價值,避開生態敏感區也是我們主張在光電板鋪設時應納入評估的項目。

國外很多但台灣卻很少的「老鷹」黑鳶,因為經濟發展、破壞棲地、濫用農藥等因素,在1980年代大量消失,一度調查全國僅剩200隻,近年來政府調整農藥政策、廢除滅鼠周,以及民間產生保育意識推出老鷹紅豆等農耕產品,透過大家種種友善老鷹的行動,台灣猛禽研究會於黑鳶同步調查中也發現台灣黑鳶的數量有逐步回升的趨勢,2019年底全臺普查黑鳶數量上升到歷史新高但也僅有709隻而已,屏北地區逾200多隻,翡翠水庫、曾文水庫、石門水庫等地亦有穩定的黑鳶族群。

農電共生或是水庫光電在進駐設置之時,能否留給黑鳶一處覓食、繁殖的空間,有待中央政府能夠橫向聯繫、跨部會溝通,讓綠電保留生態的綠、環境的綠而不變調。

20200402_bk_f
Photo Credit: PN Chen/台灣猛禽研究會

註:黑鳶列為國家易危鳥類出自於2016年台灣鳥類紅皮書。紅皮書和保育類名錄的評估因子不完全相同。紅皮書以五大指標:族群現況與波動、地理分布、生殖族群衰減、侷限地區性族群變化及滅絕機率與風險;而保育類等級評定則考量到社會、文化、經濟等因子,兩者等級在意義上有所不同。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