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中職、華航改名引發討論,蘇貞昌:有必要讓世界看到台灣與中國不同

中職、華航改名引發討論,蘇貞昌:有必要讓世界看到台灣與中國不同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華航過去3年曾有改名的提案,不過最後並未通過,改名以後國外機場的時間帶可能要重新申請、商業合約重簽,非同小事,幾年前國外律師及會計師精算,China Airlines這塊招牌就值十億美元。

台灣近期捐贈口罩物資給歐洲等國,都是由中華航空(China Airlines)執行任務,不過因為英文名稱容易被誤認為是中國的航空公司;另外中華職棒12日開打,成為目前全球少數運動比賽持續進行的運動賽事,但因聯盟英文名稱叫Chi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同樣易被誤認是中國,也引發討論,一波「台灣正名」運動正在台灣醞釀。

華航名稱因運送口罩再次成為討論焦點,民間發起連署要求改名為「台灣航空」,至今已達4.6萬人響應,行政院長蘇貞昌今(14)日於立法院受訪時表示,華航這次在運送物資的時候,全世界感謝台灣,但是因為華航機身上標誌有China,所以有些國家、人民和畫面誤以為是中國送到口罩,「我們吃這種虧很多」。

蘇貞昌表示,華航因為名稱的問題造成很多的混淆,他昨天已經要求交通部告知華航,以後運送物資的時候,上面有我們的國旗,有Taiwan can help,這樣非常好,華航就不要湊熱鬧,旁邊還掛它的標誌,讓人混淆。

蘇貞昌說,幫人家運送商品、物資,不該借這個機會宣傳自己,這一點華航已經在做,接下來也許可以讓華航快一點在機身或者其他部分多一點台灣的標誌,就好像WTO的標誌上雖是台澎金馬經濟區,但把台灣弄得很大,現在很多外館在Republic of China後面用括弧Taiwan,台灣弄得很大,讓全世界知道台灣跟中國是不一樣。

蘇貞昌也提到,這次疫情全世界對台灣很肯定、很感謝,也正式讓全世界知道台灣跟中國不一樣的地方。至於長遠的華航改名,涉及航權及其他種種因素,也許不是那麼簡單,但讓國家的航空公司標誌台灣,這確實是應該要努力來做的事,政府會一步一步努力來做。

華航
Photo Credit: 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臉書
台灣送抵荷蘭的口罩外,除了「Taiwan can Help」的字樣,也有華航「China Airlines」的旗幟。

華航改名再被提出,朝野立委怎麼看?

另外,中華職棒12日開打,成為目前全球少數仍持續進行的運動賽事,受到外國媒體報導,但因聯盟英文名稱叫Chi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被外國人誤認比賽在中國。

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今日在立法院質詢時指出,目前台灣口罩有支援其他國家,但因用華航運送口罩,希望政府不要讓國外誤會,台灣口罩變中國口罩。

陳椒華也提到,全世界大概只有台灣在打職棒,但台灣職棒,叫中華職棒,也被誤會中國還在打職棒,她也詢問這些名字是否改名?

中職開打羨煞全球 英文名稱遭誤認中國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全球運動比賽停擺,台灣領先全球、率先開打的中華職棒受到眾多外媒關注,不過聯盟英文名稱Chi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易遭外國人誤認比賽在中國。

蘇貞昌答覆說,台灣有很多名稱因歷史緣故,確實在世界運作上,常與中國混淆,尤其這次疫情,全世界都肯定台灣防疫做得最好的國家,如何讓全世界看到「台灣不是中國、台灣與中國不一樣」,這確實有必要的。

《自由時報》報導,針對華航改名,民進黨立委林楚茵、何志偉建議,若因華航正名影響我國際航權,將是台灣不可承受之重,彩繪、噴漆應為現階段較妥適的折衷方式,成本最低、也最快。可比照之前Hello Kitty卡通彩繪,噴漆凸顯「Taiwan Can Help」或「Taiwan」的國際識別;待凝聚全民共識後,再促請行政部門推動更名。

國民黨今日則於網路製作「林佳龍承諾華航改名計時器」,聲稱基於在野黨監督立場,做了一個林佳龍承諾華航改名計時器,讓佳龍部長知道距離他的承諾已經過了幾天。國民黨並表示,他們已經註冊taiwanairlines.tw網域,如果林佳龍真的改名成功,他們立刻送上網域,讓台灣的翅膀飛出去。

華航改名有什麼影響?

《公視新聞》報導,學者分析,航空公司正名茲事體大,不能只考量政治目的,實質航權恐怕也會受到影響。開南大學空運管理學系主任盧衍良指出:「今天變更這個名字之後呢,原來的合約能不能存在,這些航約能不能再延續來進行,這個都是要去思考的,而且每個國家的考量點可能都不太一樣。」

學者表示,華航是上市公司,如果航權受到影響,恐怕影響華航整體營運;另外,航空公司改名,恐怕得重新向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國際民用航空組織註冊取得專屬代碼,包括全球航班系統訂位、售票都會變動。扁政府時期,華航企業工會就曾估計,更名後航機重新烤漆、商標等成本,可能達10億元,還有後續衍生出政治成本,難以估算最後作罷。

《聯合報》報導,航空界人士指出,考慮到對岸可能的阻擾施壓,改名以後航權的變數高。航約有多種型式,無論是否更改代碼,航約有載明航空公司名稱,就必須與對方更改航約;有些航線須通知對方由新名稱的公司飛航等,要獲得對方同意。

此外,國外機場的時間帶可能要重新申請、商業合約重簽、行政文件更名、IATA(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航空公司)代碼、銷售系統等問題,連同機身要換塗裝。幾年前國外律師及會計師精算,China Airlines這塊招牌就值10億美元。

交通部長林佳龍11日晚間也在臉書PO文,指出有許多聲音反應希望華航能改名,對此交通部持開放態度,但航空公司改名茲事體大,牽涉航權、航線,且華航是上市公司,需要尊重股東與全國人民看法,也期待社會可以繼續凝聚共識。

《三立新聞》報導,面對改名聲浪,華航昨(13)日回應,旗幟是在何種情境掛上的過程,正進行調查了解中。華航董事長謝世謙親自下達指令,要求日後配合執行國家運送醫療物資專案,請尊重客戶權益,以其需求為優先考量。同時,在未獲得貨主同意,不得利用該案進行任何商業宣傳行為。如圖不可於貨品展示公司相關旗幟,以避免衍生無謂困擾。

華航過去曾3次提出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