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烏有之地:這輩子到不了的50個國度》:滿洲國——邪惡的中心

《烏有之地:這輩子到不了的50個國度》:滿洲國——邪惡的中心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滿洲國北起黑龍江沿岸的副極地氣候區,一路延伸到南方渤海灣的肥沃平原。南方與中國的邊界恰好與中國十三到十六世紀期間為了抵擋蒙古人而修築的長城尾端重疊。

文:比約恩.貝爾智(Bjørn Berge)

滿洲國 MANCHUKUO

時期:1932-1945年
人口:30,880,000人
面積:1,554,000平方公里

滿州國
Photo Credit: 聯經出版

邪惡的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醫生門格勒(Joseph Mengele)對奧許維茨(Auschwitz)集中營囚犯進行令人髮指的實驗,他的姓名因而成為泯滅人性的代名詞。即使如此,他的行徑比起幾年前在東亞國家滿洲國(Manchukuo)出現的場面,不過小巫見大巫。

1932年初春,亦即日本侵略中國滿洲的隔年,滿洲國成立,當時沒幾個人知道未來的發展。後來的中國史學家堅持使用「偽滿洲國」名稱,因為它一開始顯然就是日本的傀儡政府。即使如此,它獲得薩爾瓦多與多明尼加承認;後來的軸心國德國、義大利隨即跟進承認,在滿洲地區有許多傳教士的梵蒂岡也是。

滿洲國北起黑龍江沿岸的副極地氣候區,一路延伸到南方渤海灣的肥沃平原。南方與中國的邊界恰好與中國十三到十六世紀期間為了抵擋蒙古人而修築的長城尾端重疊。

二十世紀之前,這個地區純粹是農業區,劃分為中國皇帝控制的縣。居民住在村落,村子的擴張缺乏整體規劃。茅草屋頂有寬闊的飛簷,以遮蔽外牆不被季節性大雨淋濕。薄牆裝設輕薄的木板和拉門,炎夏很容易大面積敞開通風。由於當地冬季通常嚴寒,房屋卻沒有任何隔絕措施,現代歐洲人看了會驚訝。可是,滿洲國的人自有辦法應付。天氣變冷後,他們退居房子中央較小的房間。地板上的座位靠燒柴保暖,而且民眾不脫掉外衣。

滿洲鐵路十九世紀末完工後,許多沿線村落擴大為城鎮,有的變大都市。波蘭及俄羅斯工程師參與鐵路規劃,增添歐洲特色。已經開始的都市化讓日本在這裡突飛猛進。這個新國家的人口很快從三千萬增至五千萬,主因是日本移民。官方宣傳說,日本海兩岸合作,將促進兄弟之邦之間的和平。我的郵票配合這說法,圖案設計成一隻祥鶴悠閒在水面上滑翔。可是,郵票下緣的漢字上方,我們可以瞥見海軍軍艦的船桅。

飛在船桅上方的滿洲鶴。(1940年)
Photo Credit: 聯經出版
飛在船桅上方的滿洲鶴。(1940年)

殆無疑問,此區礦產資源是首先引起日本興趣的事物,尤其是大量的鐵礦。為了讓開採計畫更名正言順,日本迎清廢帝溥儀為滿洲國元首。溥儀手無縛雞之力,挺胸時缺乏氣勢。圓框牛角眼鏡在他臉上占太大比重,必須以配置肩章、絲質綬帶、勛章的禮服平衡。溥儀擔任的角色沒有什麼作為,主要任務是簽署日本的命令,為新的鋼鐵廠、橋梁、鐵路月台剪綵。不過,溥儀一直在位到蘇俄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尾聲發動蘇日戰爭(Operation August Storm,或稱八月風暴行動)占領滿洲國。

溥儀企圖逃到日本,把自己交給美國,但他被蘇俄紅軍逮到,送至西伯利亞。他後來被放回中國,死時是堅定的毛派分子,如果我們相信導演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1987年的電影《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他回國前已完成自傳《我的前半生》(From Emperor to Citizen),在書中坦承自己的過錯:「我厚顏無恥地成為頭號漢奸以及空虛政權的幌子,將國家的一大部分變成殖民地。」

溥儀或許不知道日本在滿洲國的行動最黑暗一面。到了1935年,731部隊已開始以淨水業務為障眼法,將滿洲國變成研發化學與生物武器的實驗室,以供應日益擴大的日本戰爭機器。731部隊主管石井四郎身高六呎(超過182公分),在同袍中鶴立雞群。他和溥儀一樣戴圓框牛角眼鏡,可是身心似乎比較協調。他總是衣著講究、頭髮抹油梳理整齊,雖然可能有點自我中心,仍然受到同袍愛戴。無可否認,他有貪杯的缺點,而且晚上經常光顧當地藝妓屋,但他仍然受人敬重,甚至因此而更加受到歡迎。

實驗基地設在哈爾濱南郊的平房(Pingfang),一個沒有樹的平原。六平方公里的園區內蓋了一百五十棟大大小小的長方形水泥建築,包括一座提供成員精神寄託的神社以及成員子女就讀的學校。石井四郎住在哈爾濱,每天早上乘裝甲轎車前往隊部。他和妻子、七個子女與僕人住在別墅,房子建於更早的俄羅斯割占時代――他的長女後來形容,寫意情景宛如《飄》(Gone with the Wind)。

相關書摘 ►《烏有之地:這輩子到不了的50個國度》:遠東共和國——凍原上的烏托邦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烏有之地:這輩子到不了的50個國度》,聯經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比約恩.貝爾智(Bjørn Berge)
譯者:高平唐

穿越時空200年,
凝結在方寸之間的消逝國度。

它們是近代曾經存在的政權,
如今已從地圖上消失,逐漸為人們所遺忘。
有些我們耳熟能詳,像是琉球、滿洲國;
有些則一無所悉,例如納閩、伊尼尼。
遺留的歷史線索,都在那一張張小小的郵票裡……

  • 透過50多張稀有絕版的郵票,開啟一場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旅程
  • 內容涵蓋政治、自然、地理、文化、地方生活,以不同角度了解世界
  • 深入分析郵票設計與主題,小小的紙片,乘載著滿滿的歷史故事

精彩故事選摘:

  • 科連特斯的郵票刻版出自麵包店學徒之手,以拙劣手法抄襲法國郵票,郵票上女神的眼神讓人覺得她頭痛欲裂。
  • 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主角原型英國軍官勞倫斯,負責督導漢志郵票的印刷,據傳他把草莓味加進了背膠,許多人買郵票,純粹是為了舔舔看。
  • 滿洲國的郵票圖案是一隻悠閒滑翔水面的祥鶴,下緣可瞥見海軍軍艦的船桅。日本將滿洲國當作生化武器實驗室,以被他們稱為「木頭」的活人為測試對象。

……更多精彩故事,《烏有之地》為您完整呈現!

乘著郵票,
展開一趟跨越時空的旅行

郵票向來有「國家名片」之稱,是一種微型文宣,
展現著發行國家的精神、格調,和統治當局的目標。

透過郵票,回望19到20世紀,
世界上曾經存在、現已滅亡的50個政權,和它們的歷史。

許多國家已經從地圖上消失,被人遺忘,復活機會渺茫。本書羅列的50個「消失的國度」,在面積、形狀、地點、立國時間上相去甚遠,但有一個共通點:它們都發行過自己的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