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前、後該怎麼吃才能達到「增肌減脂」的目標?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運動是不是不能吃東西?更容易胖?」、「運動後是不是要喝乳清蛋白?」、「增肌減脂該怎麼吃?」這次專欄要分享與破解常見的迷思,還有和大家分享容易忽略的營養素是什麼。
文:林世航營養師
「運動是不是不能吃東西?更容易胖?」、「運動後是不是要喝乳清蛋白?」、「增肌減脂該怎麼吃?」這一兩年來,民眾運動比例越來越高,營養師在演講或寫相關專欄時,總是會被問到運動前後要怎麼吃才對。像是很多人追求運動前後的補充,開始吃低碳的運動沙拉、運動後喝乳清蛋白等。
這次專欄要分享與破解常見的迷思,還有和大家分享容易忽略的營養素是什麼。
不是每一種運動都需要進行補充
這是最常見的迷思,很多人看了網路資料或是教練的分享,就覺得「對!運動就是要補充」但你有想過運動強度這件事嗎?
如果只是快走個20分鐘、舉啞鈴練二頭肌練個5組各10下,這樣還需要吃嗎?沒消耗多少大卡就吃多了熱量,反而容易造成負擔。
所以重點會是在你的運動強度,如果運動的強度大於心率130-140,總運動時間超過一小時,消耗的卡路里約在200-300大卡以上,才真的需要運動補充。
運動前該吃嗎?又該吃些什麼?
一般而言,運動前會需要吃一點點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像是小餅乾類的,整體熱量不要超過100大卡。這些餅乾不會佔據太多的胃部空間,避免劇烈運動造成的胃部不適感。而且小餅乾類會慢慢的釋放碳水化合物進入血液中,補充運動時所需要的血糖。
營養師也建議在運動期間,除了需要持續少量的補充水分以外,也可以考慮喝無糖黑咖啡。黑咖啡中有咖啡因可以促進運動表現,讓你可以運動得更久。

想增肌減脂,運動後又該怎麼吃?吃高蛋白就夠了嗎?
健身房裡幾乎每個人都人手一瓶乳清蛋白飲,彷彿只要吃蛋白質就夠了。但這個是錯誤的想法,要視運動的目的是「減脂」還是「增肌」而定。
減脂的族群在運動後的飲食需要有優質的蛋白質,但要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才可以好好的減掉脂肪。像是便利商店賣的茶葉蛋或一塊舒肥雞胸肉、無糖豆漿或是半包隨手包的堅果,不會有太多碳水化合物,又有充足熱量,都是減脂族群很好的補充來源。
若是要增肌,人體需要快速的汲取胺基酸到肌肉中,才能修補和促進肌肉生長。因此應該更重視足夠且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比例約為2~4:1,才能促進胰島素分泌,幫助胺基酸快速進入肌肉中利用。建議可以攝取含糖豆漿、優格和香蕉,或是在運動後搭配堅果食用。
由於堅果中的優質蛋白質,也可以幫助我們在運動後修復肌肉,是運動後不錯的選擇。例如含有果乾的堅果,或是買一盒含糖優格並撒上半包的堅果,也符合運動後增肌的補充原則。
除此之外,營養師提醒大家,運動族群不只要關注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更要注意微量營養素的攝取。運動後吃堅果,補充微量營養素,讓你不抽筋、不鐵腿,更能強化運動成效。

堅果不只是營養素補充,也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的效果,堅果含有oleic acid(油酸)、α-linolenic acid(α-亞麻油酸)等優質脂肪酸。研究顯示補充α-linolenic acid(α-亞麻油酸),可以與EPA等脂肪酸協同降低發炎反應,並可能有助於增加肌肉強度和影響細胞對能量的利用效率,多吃一些堅果更是運動補充的好方法。
在過去也有研究指出,攝取堅果有助於提升運動的成效。2014年的研究(連結)讓運動員每天吃75克的杏仁果,並進行公路車訓練,結果發現有吃杏仁果的組別在同樣時間下可以騎更遠,代表吃杏仁果可以有更好的運動表現,且提高了身體對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
運動族群一定有「鐵腿」和「抽筋」的經驗,鐵腿其實不是網路謠傳的乳酸堆積,而是發炎的症狀。過去也發現常攝取抗氧化物質可以有效避免鐵腿的症狀;像是補充足夠的維生素E,就能可能有效降低這種「延遲性肌肉痠痛」的問題(連結)。
在抽筋方面,除了常見的鈣質不平衡會導致抽筋以外,鎂缺乏也很容易發生抽筋問題。堅果的鎂含量也十分豐富,長期常態的攝取,就可以幫我們補充鎂離子,預防運動抽筋的問題。

堅果是我們最常忽略的食物種類,維持平常和運動後都來吃點堅果,能幫助補充微量營養素,預防運動的問題,讓運動成效更好。
營養師建議,挑選時要選擇包裝完整,才能避免油耗和脂肪酸氧化的問題,另外也要選擇有安心履歷標章,這代表食品廠可以做到溯源管理,讓消費者更安心。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運動健身專欄”的相關議題
- 2020-06-27 如何避免身體「適應」訓練菜單,造成進步越來越慢?
- 2020-06-20 來談談體適能教練最常被問的問題:哪一種運動最適合我?
- 2020-06-13 運動前、後該怎麼吃才能達到「增肌減脂」的目標?
- 2020-06-06 五步驟教你正確「硬舉」姿勢,有效鍛鍊背部肌肉
- 2020-05-30 《從呼吸開始的瑜伽療癒》:練習時不要每次都想「超越極限」
Tags: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