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中國築壩攔水引發中南半島國家乾旱,湄公河下游出現「過去50年來最低的水平面」

中國築壩攔水引發中南半島國家乾旱,湄公河下游出現「過去50年來最低的水平面」
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興建水壩,致使6000萬人賴以為生的湄公河下游國家國家承受嚴峻乾旱之苦。近期泰國、中國網友論戰也延燒到延續到湄公河議題上。

路透社》和《紐約時報》13日報導,由於中國在湄公河(Mekong River)上游於興建水壩,致使6000萬人賴以為生的湄公河生態、漁獲等受影響,研究報告指出,這也讓下游5個中南半島國家,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與越南承受嚴峻乾旱之苦。

湄公河全長逾4350公里,發源自青藏高原,在中國境內稱為瀾滄江(Lancang River),流經國家包括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路透社》報導,這份由專攻水文的研究與顧問公司Eyes on Earth製作的報告,由美國政府資助出版。報告中詳盡討論中國與湄公河國家之間的複雜衝突,關於如何管理這條供應6000萬人水源的河流。

2019年的乾旱中,湄公河下游的河面出現過去50年來最低的水平面,重創農人與漁夫的生計。嚴重的河面下降導致沙洲曝露出更多面積。此外,通常,來自中國的泥沙流會貫穿湄公河,使河水呈現泥褐色,滋養漁場與農田。水量減少、流速變慢和河水過淺,則會讓泥沙沉澱下來,有些河段也因而從尋常的泥褐色轉為亮藍色,河面變成藍色的現象首次在2019年11月時觀測到。

曼谷郵報》報導,湄公河委員會(Mekong River Commission)2018年預估,由於興建水力發電的大型水壩,世界最大規模的內陸漁業發源地湄公河,在2020年的漁獲量將減少40%,2040年將減少80%。

氣象學家、Eyes on Earth董事長Alan Basist主持這個由美國政府部門湄公河下游倡議( Lower Mekong Initiative)贊助的研究計畫,表示,「假如中國要聲稱他們與乾旱無關,則數據不支持這種立場。」

報告指出,位於湄公河上游的中國雲南省,由於5月至10月雨季的降雨與融雪,2019年有觀測到高於平均的水面。然而,泰寮邊界的水面最高卻只有3米,低於預估值。Alan Basist指出,這意味著中國「在雨季時不讓河水流出,即使中國的河水限制,已經嚴重影響到經常乾旱的下游國家。」

中國在湄公河上游建的11個水壩長期頗受爭議,但由於中國並未公開水壩為它們的水庫儲存了多少水的詳細紀錄,導致相關數據闕如。Eyes on Earth估計至少多於470億平方米。

報告使用衛星數據,透過特殊感應微波成像器(SSMI/S)技術觀測1992年到2019年間,中國境內湄公河流域中,來自雨水和融雪的水體表面。將數據與湄公河委員會(Mekong River Commission)的最接近中國的清盛水文站(Chiang Saen Hydrological Station)所收集的河面文獻比較,模擬出河流接收在特定雨量融雪後自然水面的高度。

自1992年到近幾年的研究中,預測模型與紀錄數值都相當接近。不過,2012年起,中國在湄公河上游興建大型水力發電水壩啟用後,模型與紀錄數值開始偏離,而這在期間,中國的水庫仍能維持在雨季時儲滿、乾季時放水的常態。Alan Basist指出,(兩個數據)差異最明顯在2019年。不過,這個研究只觀測從中國流出的河水,並沒有追蹤到更遠的下游部分。

中國否定這項研究發現。中國外交部致路透社的聲明中,「中國在瀾滄江建的水壩導致下游乾旱的陳述是不合理的。」中國外交部指出,雲南省2019年也發生乾旱,水庫的水面也出現歷史新低,儘管如此,中國還是持續盡最大的努力,保證合理的河水流出量到下游國家。

Mekong_river_basin
Photo Credit: Wikipedia
湄公河流域。

築壩爭水

紐約時報》報導,在旱季,湄公河下游依賴上游提供的水,儘管東南亞國家依賴與中國的貿易,北京對湄公河上游的控制,已經引起了憤怒。斯廷森中心(Stimson Center)東南亞項目主任、《湄公河最後的日子》(Last Days of The Mighty Mekong)的作者布賴恩·艾勒(Brian Eyler)指出,「問題在於,中國的權貴階層把水看作是供他們使用的東西,而不是一種共享的商品。」

湄公河在中國的部分被中國西南地區的11個主要水壩控流,生產的電力遠遠超過該地區的需求,該河在中國的部分穿流於狹窄的峽谷之間,因此除了水力發電以外,難以從事其他經濟活動。本世紀初,中國政府在工程師主導的領導層執掌下,開始加快在瀾滄江築堤的計劃。不過,湄公河對下游國家居民而言卻是命脈。

儘管開始用湄公河進行水力發電,北京仍然拒絕加入湄公河委員會——由泰國、柬埔寨、越南和寮國組成、致力於河流健康的區域組織,而是創建了自己的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倡議(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柬埔寨首相洪森堅決地將柬埔寨帶入北京的軌道,中國也為該組織在柬埔寨提供資金建造一棟豪華大樓。有批評者指責北京資助的倡議不是保護河流的機制,而是中國的湄公河行動的喉舌。

即使是洪森,也因湄公河嚴重缺水而產生動搖,2019年7月,湄公河缺水加劇,能源部在3月時宣布,柬埔寨將暫停資金主要來自中國的湄公河大壩建設計劃。

中央廣播電台》報導,2月時,泰國暫停由中國主導的一項開發計畫。北京原先計畫開發泰國湄公河97公里的河段,並疏濬河道,打造一條從中國雲南省往南,緬甸、寮國、泰國與越南連結起來的水路貿易路線。